分享

Le Corbusier / 模度( Modulor)

 莉莉莉莉莉莉1 2019-12-22


在1923年出版的《走向新建筑》里, Le Corbusier阐述了自己对建筑史有针对性的理解,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初步构想,并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振聋发聩的概念。

 ▲ 《走向新建筑》&  Le Corbusier

从1922年开设事务所开始设计直至1933年“巴黎瑞士学生公寓”,Le Corbusier在之间的一系列设计中都提出了普适性的空间模型;另外在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上,Le Corbusier又探讨了把家具和建筑共同纳入同一工业大生产体系的可能性。

▲ 巴黎瑞士学生公寓

以上工作,都旨在回应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普适性、以及工业大生产要求下的标准化问题,并在空间模式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正是缺少一套相应的能将空间形态量化的度量体系。

二战的爆发,暂停了Le Corbusier的建筑实践,也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去反思这一度量问题。


在今天的建筑学领域里,主要的两种度量方式,分别是沿袭了人类原始度量方式的“英制”和基于近代工业标准化要求的“公制”。对这两种度量方式的比较分析,直接导致了Le Corbusier对新的度量方式的两项要求:第一,适应人体;第二,满足全球的标准化。

 英制的优势在于其源自人体,故而在这种度量方式下的建筑,更能与人的尺度及行为相匹配,且这种“人体度量”是有史以来各民族都存在的;而问题也伴生于此——这种基于盎格鲁-萨克逊人人体尺度的度量标准,很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在大工业时代,一间车间的产品将被销往全球,建立共识的标准必不可少。

▲ 1876年帝国标准长度-英制

法国人的发明解决了这一难题——以子午线的四百万分之一为一米的公制,作为一种源自地球尺度和数学切分的度量标准,显然更容易为全球理解和接受;但是,建筑毕竟是“装人的容器”,脱离了人体尺度,建筑自身就将面临困境。

▲ 公制(米制)

这种两难的境地,催生了Le Corbusier的宏大理想:创造一套全新的度量体系,同时兼顾英制和公制的优点,从而完全取代两者而成为全球通行的度量标准。

Le Corbusier用欧洲美学传统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工具——“黄金分割”和“直角规线”,创造了一套新的度量比例体系。

 ▲ 黄金分割

▲ 直角规线

Le Corbusier创造的起始是一个正方形,将其二等分成两个矩形后,以其中一个矩形的对角线长沿中线与正方形一边交点做弧,交于该边延长线。被延长的边与原边长成1:0.618的黄金比,这是黄金分割的几何图理,并非Le Corbusier的创新。

Le Corbusier的工作是在以上图解的基础上引入了“直角规线”,即连接长边延长端点与初始正方形中线另一端点成斜线,并以此斜线为一直角边作垂线与该边垂直,垂线另一端与黄金分割长边延长线相交,得到新延长线的长度恰好为初始正方形边长的两倍。

这样,初始正方形以偏心的位置嵌套于双正方的矩形中,在长边产生两条分割线,再加上双正方矩形长边的中线,便形成四种高度,在比例上恰好分别对应膝高、脐高、身高和举高。这一图解被称作“比例网格”(Proportion Grid),是“Modulor”的雏形。

▲ “比例网格”与人体的对应

 “比例网格”基本实现了数学原则与人体尺度的巧合,也能在决定物体尺度时提供足够的“确定性”,然而,对四种尺度的简单定义,虽然粗略适应人的最基本活动,却不可能成为一个足以取代强大的“英制”和“公制”体系的新度量标准。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发展出更为精微的“网格”。
      

Le Corbusier的解决方式,是将代表“举高”的“二倍单元”作为起始尺度,通过黄金分割,生成一套和上述网格相同比例关系但不同尺度的新网格,称为“蓝尺”,而起始于“一倍单元”的“比例网格”称为“红尺”,这就是著名的“红蓝尺”(此时的赋值以1.75米的法国人平均身高为起始尺寸)。

▲ 分别依照黄金分割赋值的“红蓝尺”

克服了诸多难关,随着1945年“红蓝尺”的问世,Le Corbusier终于完成了一套令他自己满意的度量体系,并于1946年将其命名为“Modulor”。

    

▲ “Modulor”的最终定稿

 随着结合实践的深入思考,柯布和他的的工作室成员发现,基于相对矮小的法国人人体尺度赋值的“Modulor”,不能适应高大人种的需要,于是,根据一份英国的调查报告,Le Corbusier将“Modulor”的“身高刻度”定义为6英尺(报告中英国人的完美高度),即1.83米,相应得到以1.13米为起始的“红尺”和以2.26为起始的“蓝尺”,并将蓝尺的2.26米、1.4米、0.86米、和红尺的1.83米、1.13米、0.7米、0.43米和0.27米八个刻度,分别赋以单手举高、胸高、垂手高、身高、脐高、座椅扶手高、平坐高、低坐高的人体尺度意义。

▲ “Modulor”部分数据与人体尺度的分别对应

这样,“Modulor”不但俱备“黄金分割”的完美比例和精确的度量数据,也同时满足了对人体的适应性。这是Le Corbusier对“Modulor”的最终“定稿”。

Le Corbusier还设计了“Modulor”的工具形式——(1)一把尺:2.26米(89英寸)长,由金属或塑料制成,上刻有与人体相关的主要数据;(2)赋予适当数值的表格:包含更大及更小的数据列表;(3)一本小册子,介绍“Modulor”以及由其衍生的各种组合形式。这套工具一直装在柯布的口袋里。

在此后以Chandigarh建筑群为代表的大量建筑实践中,“Modulor”成为Le Corbusier确定物体尺度的有效度量工具。


1950年,Le Corbusier被任命为旁遮普省政府的顾问,与Pierre Jeanneret,Maxwell Fry 和Jane Drew一起建立新的首都-Chandigarh

Le Corbusier运用“Modulor”的概念,将1200米乘以800米的矩形地块划分成网格,这套网格系统包括了47个街区;此外,对于不同性质的地块,Le Corbusier进行了严格的区分。

▲ 建筑群“Modulor”演变过程

▲ 建筑群平面图

Le Corbusier以“人体”为象征进行城市布局结构规划。把首府的行政中心当作城市的“大脑”,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首长官邸、高级法院等,它们被布置在山麓顶端,可俯视全城。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附近,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交叉处,象征城市的“心脏”。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好似“右手”;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南侧,好似“左手”。道路系统象征“骨架”,水、电、通信系统象征“血管神经系统”;建筑组群好似“肌肉”,绿地象征呼吸系统“肺脏”。行政中心是Chandigarh的核心与标志,有秘书处办公楼议会大厦总督署和高等大院组成。前三者布置在进入行政中心的主干道左侧,高等法院远离他们布置在右侧,加之雕塑水池步行广场和坡地草地,构成了均衡而又精致的平面。

Le Corbusier不仅运用“Modulor”的概念设计Chandigarh的建筑,还以其概念及建筑师的角度设计配套的家具。


▲ Glass coffee table & Low sofa

▲ Writting chair


议会大厦

Parliament Building

议会大厦于1962年完工,按平面图构想为由正方形和圆形作为基础,由屋顶上的“变形”几何体组成,带有面向主要广场的纪念性门廊。 立法会议厅被构想为独立的,曲线形的形式,被封闭在一个直线形的外壳内,在一侧带有入口门廊,在另一侧是办公区。 侧壁上设有防晒百叶窗“ brise soleil”,用于保护玻璃窗免受阳光照射。 议会大厦以巨型双曲线塔为顶,在屋顶上方延伸。均匀分布的斜墙与精心设计的比例孔相连,暗示着一个独立的立面,与建筑本身完全分开,但同时,斜墙的外线与建筑表面结合,相互汇合,形成一个共同的平面,这样就完全具备了承载功能。


▲ 议会大厦首层平面

▲ 议会大厦剖面

▲ 议会大厦


高等法院

High Court

高等法院大楼为L形,长立面朝向国会大厦广场。 建筑物有一个带有八个编号的直线框架。 主立面的审判室与大型“首席司法”法院隔开,并设有一个巨大的柱状入口,延伸至整个入口高度。 

高等法院的设计体现了Le Corbusier为新城市构想的气候响应型建筑。 按计划,该设计应允许政府在整个一年中发挥作用,为日晒和季风雨提供保护。 因此,提供了双层屋顶,以遮阳伞的方式提供了放置在下屋顶之上的上屋顶,从而遮蔽了下屋顶。 两个屋顶之间的空间保持开放,以使气流能够移动。 阳伞屋顶以一排拱形的形式向中心倾斜。

▲ 首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三层平面图

▲ 四层平面图

▲ 高等法院


秘书处

Secretariat

秘书处大楼是狭长的水平混凝土楼,长254米,高42米,由六层八层高的建筑组成,这些建筑由伸缩缝隔开

建筑物的外墙具有雕塑般的外观,外露的混凝土坡道开孔,小方形窗打孔,占据了前视图和后视图。 建筑立面上设有用于防晒的项目。

秘书处大楼强调了立面的层次感,并通过其陡峭的悬崖(如大小和体积)完成了穿越遥远山脉的远景,将目光引向更小的建筑物,更重要的建筑物和更广阔的空间。

▲ 秘书处平面图



▲ 秘书处剖面

▲ 秘书处


张开的手

张开的手,是一只从一个下陷的深沟中高耸出85英尺的可旋转的金属巨手,是Chandigarh最著名的标志,代表着宽容的接受和无私的给予。“张开的手”是Le Corbusier为Chandigarh所设计的纪念碑,他将其视为新印度的象征。手的张开呈现出一种“给予”的状态。柯布在《直角之诗》第F3节这样阐明他的意图:“它张开因为一切都是当下可得的、可捕捉的,张开以接受,张开亦是为每个人都可前来索取。”

▲ 张开的手平面图

▲ 张开的手


2016年7月,昌迪加尔首府建筑群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个建筑群一共包括5个项目:议会大厦、高等法院、秘书处大楼、光影之塔,以及开放纪念碑。

Le Corbusier认为,能够高效确定尺度,是一种“解放”,摆脱徘徊在模棱两可的数据间的困扰,就可以以更充沛的精力面对其它的抉择。是的,工具的意义在于解放,而不是束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