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家天子,以边塞诗闻名,号七绝圣手,冤死“七伤拳”下

 半城湖之缘 2019-12-22

他被称为七绝圣手,在唐代就有人称他诗家天子,不输李杜。

他曾投笔从戎,赴河陇,出玉门,是大唐边塞诗的创始人和先驱。

他知交满天下。孟浩然、王维、李白、王之涣、高适、岑参、辛渐等都是他的好友。

从戎边塞-黄沙百战穿金甲

开元十三年,公元724年。大唐在建国一百多年后,历经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来到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开始显现出盛世曙光。这一年,在宰相张说的主持下,李隆基封禅泰山。

帝国的文治武功向四面八方延伸。这时候的年轻人,是渴望从军立功的。就像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喊的一样: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这一年,我们的主人公,二十七八岁,正在边塞从军。

西域大漠,青海湖上空,长云迷雾;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忽然间,狂风突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训练有素的军士们在营地周围高度戒备,严防敌军趁机偷袭。

这时,上头下达命令,主动出击!将士们打开辕门,半卷红旗,跟随着将军奔涌而出,气势如虎!

刚奔出不久,就遇到了一只队伍,只有几人,正奔腾而来。就在大家准备拔刀相向的时候,才注意到是自己人。

原来,这时前来报信的斥候(侦察兵)。他们来到将军面前,兴高采烈地报告:昨夜我军在洮河北岸遭遇吐谷浑犯边,经过激励战斗,已经击溃他们,并且生擒敌酋。

正准备前去接应的将军闻言哈哈大笑:壮哉!随后乐到:“本想趁机偷袭,不意前军已胜,没劲,没劲!兄弟们辛苦了。走走走,赶紧回大帐,我温的酒应该还热着呢。咱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正是这些热血沸腾的画面,让他挥笔写下了名篇:《从军行七首》,我们节选其中的两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诗家天子,以边塞诗闻名,号七绝圣手,冤死“七伤拳”下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他早年贫苦,在家耕读。二十三岁前后曾居嵩山学道。

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七岁,这年前后,他奔赴河陇,出玉门从军。在行伍大概待了3年。

很多著名的边塞诗就写在这段时间。王昌龄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唐边塞诗的创始先驱。这一年,高适二十岁,还在中原躬耕取给。岑参还是个孩子。

大漠孤寂苍凉却广袤无垠,军士戍边辛苦,却满怀豪情,大唐盛世给他们底气。相逢意气为君饮,这些画面都在从军的文人笔下化为瑰丽的诗篇: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如果说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受尽欺凌后誓死复仇的决心。那 匣里金刀血未干 就是满满的自信。因此以强汉来比盛唐,像大将军卫青龙城大捷,霍去病封狼居胥一样,自然都指日可待。

这首诗后人评价颇高(《升庵诗话》:此诗可入神品。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 )

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广为传颂的边塞诗篇。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开元二年(714)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羽林军合兵拒之,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狼藉,洮水为之不流。

从军行二首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胡笳曲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

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

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旅望 / 出塞行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箜篌引》节选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失意官场

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从边塞返回长安,参加科举,并进士及第。但仅仅获得了校书郎的小官。

大概是不大满意,四年后,已经三十四岁的他,又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选能文之士),并登科。被任命为河南汜水县尉。

这大概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他从军返回参加科举,以求晋升。肯定是想有朝一日“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的。也许是对现实的不满,也许是对困境的敏感,他写下了不少闺怨诗和宫词。

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这些诗细腻地描写了宫中女子的内心痛苦,对幸福的憧憬,在失望之中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

诗家天子,以边塞诗闻名,号七绝圣手,冤死“七伤拳”下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些怨妇诗,让我们看到了王昌龄诗歌的另一面。对于诗人来说,也许也是有些后悔和失落吧。可能也想孟浩然说的那样,不才明主弃,想岁暮归南山吧。

贬官和交友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岁,因事获罪,谪赴岭南。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739年),四十二岁,遇赦北还。秋,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遇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游襄阳,访孟浩然。孟浩然此时旧疾将愈,医生叮嘱不可食用河鲜。两人高谈阔论,喝高了,孟老夫子忘记了医嘱,食鲜过敏。在王昌龄离开后不久,竟旧病复发而死。王昌龄听闻后,抱着孟浩然写给自己的诗,痛心不已,并为此抱憾终生。

这年冬天,王昌龄接到调令,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可见这次当官在他们看来也没啥。可叹的是,王昌龄世称王江宁,江宁县丞就是他当过的最大的官了。

这在自负的他看来,肯定是很憋屈的。据说他消极怠工了好一阵子。在洛阳待了半年,才到江宁,到江宁后也是到处游山玩水。估计这些更授人以柄。他在江宁丞任上待了8年多,这8年多,肯定不少时候是孤独苦闷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家天子,以边塞诗闻名,号七绝圣手,冤死“七伤拳”下

这首诗据说是写于润州西北的芙蓉楼,应该是在这段时间内。辛渐是王昌龄好友,这次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又是 寒雨,又是楚山孤,联想到洛阳亲友,虽然苦闷,但还是说老友们不要担心,我还是一片冰心。

天宝七载戊子(748年),五十一岁,自江宁丞再贬为龙标尉。龙标在贵州,远隔千里。这时,应该也是不太如意的李白闻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赴任途中,经南陵,拜访好友皇甫岳,有

至南陵答皇甫岳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

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这一去,故乡更遥,天涯沦落

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756年),五十九岁。约在此年因思乡心切(在龙标又是8年),离开龙标,欲还乡。作为一个年近花甲之人,应该是想落叶归根了。

这时,安史之乱已经爆发。

756年冬到757年十月之间,王昌龄路经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一代天才,就此陨落。

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一个同朝为官,年近花甲的老人?这个问题已经是千古之谜。闾丘晓这个人在历史上也就因为这一件事留下了之言片语。一年后,闾丘晓因贻误军机,被张镐抓住,要处死他。闾丘晓乞求放他一条生路,说他家有老母要养。张镐闻之,随即道:“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你无辜杀别人时,怎么不想想他的亲人?!

附:因为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他路过亳州时,据说是在街上碰到的闾丘晓,两人还攀谈了一阵,不知为何,这个垃圾人突然对老人拳打脚踢起来,一代天才竟被打的七窍流血而死。有好事者为了演义故事,就编排说闾丘晓从小练过七伤拳!也有的根据王昌龄一生被贬的次数,两次及第后授小官,间接“害死”孟浩然,冤死亳州等编在一起,受到七记闷拳。这些大家听听就好了。不过这样也好,记得七这个数字,就容易记住七绝圣手这个称号了。

诗坛地位

有人说王昌龄的诗坛成就被低估了。现在我们说唐诗人,说李杜,说王孟,说白居易,说小李杜等,但说王昌龄好像总觉得少一些。

诗家天子和七绝圣手,估计很多人也是今天第一次听到。

晚唐时著名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论述道,“国初,上好文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江宁,宏思于李杜。” 在司空图看来,王昌龄不亚于李白与杜甫。

南宋文学家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论述道,“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诗家天子,这个称号可谓荣极了,无疑是对其诗坛成就的巨大认可。

关于诗词高下,有一个“旗亭画壁”的小故事。

有一天,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一起到酒楼去。忽然有梨园掌管乐曲的官员率十余子弟登楼宴饮。三位诗人回避,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围着小火炉,且看她们表演节目。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园女子,珠裹玉饰,摇曳生姿,登上楼来。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王昌龄等私下相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今天算是有个机会儿,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一首绝句。”随后一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伸手画壁:“我的一首绝句。”又一歌女出场:“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两首绝句。”

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就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巴人下里’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这个小妮子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诗的话,甭客气,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一会儿,轮到那个梳着双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得意至极,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怎么样,土包子,我说的没错吧!”三位诗人开怀大笑。

名篇节选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从军行七首 其一/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长信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观猎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少年行二首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