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商银行走出圆弧底,极可能成为一次典型的价值投资公开课

 yh18 2019-12-22

作者:吴小平

12月22日。

上市,已经19个交易日。

中国经济活力之省浙江的最重要金融平台,浙商银行,其股价正在A股市场缓缓走出了一个的坚定圆弧底。

股价从底部的4.52元,已积极上升5%,本周末涨到4.77元,虽然离发行价4.96元尚有接近0.2元差价,但这种热烈回升态势,显然让一贯看空银行股走势的某些舆论,感到讶异。

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就在前天,浙商银行(601916)披露高管自愿增持计划。从行长到董秘,从首席风险官到首席财务官,浙商银行11名高管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自有资金共计不少于1200万元自愿增持公司A股股份,增持期限自2019年12月23日起6个月内实施。

增持是常见之事,但有讲究。第一,这个时间恰到好处,2020新年前,银行管理层用真心白银来向市场展示自己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高度信心,好兆头,加分!第二个,这个增持金额显然高于预期,近期增持几十万、百多万元的所谓公告见得多了,而一举增持超过1200万元市值,在银行业里我还没有听说过,够气魄,再加分!

高管们承诺增持股票,而浙商银行的发起人股东15家,支持力度也不小。这些股东方,长期持有浙商银行股权,更在历次私募增资中按比例认购,态度显然。

为了证明这个判断,吴教授去查了查股东资料:浙商银行的内资股股东浙江金控、恒逸集团及其关联方恒逸新材料及恒逸有限、横店集团、广厦控股及其关联方东阳三建及广厦股份、能源集团、通联资本、西子电梯、上海西子联合、民生医药控股(946万股内资股)、宏亿电子、华升物流合计持51.84%,并承诺自上市起36个月内,不转让、也不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在本次发行前已持有的内资股股份,也不向浙商银行回售上述股份。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浙商银行,值得一看。

关于银行估值,我还有几点想法。

银行估值扭转,也许已不远

近三年,上市公司里,银行业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13%,在A股行业中排名第二,非常醒目,同时银行也是上市公司中分红最慷概的,2000年以来累计分红超过了3.5万亿,占全市场的40%。过去三年,上市银行的现金分红占全部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以上。

可惜的是,也许是因为稳健作风导致的市场观感不佳,银行竟然是A股29个主要行业中仅有的一个市净率低于1的行业。不仅如此,银行业平均市净率处在2010年以来的最低位置,已经连续22个月在0.9-1.1之间徘徊。

作为金融专业人士,我提请大家注意,08年大牛市时,由于展望热烈,银行业估值普遍超过2.5倍市净率,个别股份制银行估值超过3倍。虽然这种超高估值时代难以重复,但当下这种萎靡估值作风也不会长久,我相信随着经济复苏,银行业整体估值将有望突破1,而股份制银行总体估值水平有望超过1.2倍。

低潮时刻,更是机会

2019年,我和所有读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核心资产。而在中国的核心资产里,银行无疑占着相当大的比例。

也许大家的第一直觉,这个版块太大太重以至于无法起飞。不过,统计数字会让你惊讶:最近五年,考虑到分红和股价上涨,工商银行年化收益率18%,招商银行更是上涨了四倍。

如此惊人收益,怎么,你是不是眼睛一亮?

这还不够,我得和你说一家浙江当地的银行,宁波银行。这家银行的地点是2014年7月22日,当时股指为2075点,宁波银行股价为3.95元。而本周末,宁波银行收盘价为28.1元。

涨了足足,足足600% 。

有意思的是,浙商银行,这家不良贷款率位居所有股份制上市银行的低位,赚钱更是傲居整个浙江所有上市公司第一名的银行,竟然破发中。

历史就是这样,他给你讲个故事,演示一段教训,然后立刻给你一个选择。如果你愿意长期持有银行股票,尤其是在低潮期增持银行股票,你的机会,会比风险大很多。

历史教训,应予借鉴

另外,我还想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快20年了,还是我刚入行时,老领导和我说起的一桩债券生意。那是给一家大央企卖债。当时这笔债,卖得太不容易,到处碰壁,最终搞定时,发行人和承销商上下长吁短叹。(具体技术细节、利率背景就不解释了。)

但是,后来这笔债大涨,买家大赚。神了。

第二个故事,也是在这家投行,我在机构团队,参与当年卖国航的IPO,那简直比那笔债还难,销售团队各种约公募客户,保险客户,希望大家适当配置一点。结果,有些公募连路演都懒得参加,丝毫没面子。

但是,国航这个IPO,一年多后就涨了10倍 。有个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一战成名。

回头看,这笔债,这个股,都至少是十年前的事儿了。但是,教训,也是适用于未来十年,几十年。

那就是,当众口铄金之时,众望所归之时,往往也是大反转之日。当下,不少互联网舆论开始谈及浙商银行的二级表现将如何不堪时,这里也许有大扭转。

我对破发这事儿,不悲观。

银行和银行,不一样

也有读者说起,既然重庆农商行破发,那么浙商也应该长期破发,不稀奇。

其实这个逻辑,错得有点离谱。

股票不同于债券,影响股价的元素也远远多于后者。譬如,一家公司,标准上市是23倍市盈率,但是,有些能飙升到200倍,有些上市就干到1500倍(譬如微芯生物),为什么?因为有梦想,有预期,有预期差,有对预期差的管理。

与我而言,这两家银行的预期远远不同。

浙商银行的势力范围,核心在浙江,辐射在东部。这个区域估值,就要比重庆农商辐射的预期高至少30%(我个人主观给估值)。当然,一般而言,我们不能拿一个省的事儿,套另一个省的事儿,但如果你非得较劲,那我告诉你,浙江企业家精神,浙江上市公司有史以来的利润增长 市盈率数据,浙江上市企业的违约率和公司治理质量,让我更放心。

我在杭州居住过六年,认识这个城市一半的知名企业家和资本市场玩家。总体而言,这确实是全国金融水平、投资活跃程度和企业家素质最高的地方。10年前,刚到杭州时,正好赶上我所在投行和省里签署战略合作协定,我很清晰记得省里主抓金融的领导说,浙江虽好,我们怎么就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总部呢?怎么就没有一家大公募基金总部呢?怎么就没有一个全国性大银行的总行呢?

好,浙商银行,现在就是扎根浙江的一个拥有全国性银行牌照的银行,也是浙江最重要的金融大平台。以后,浙江是否会高度重视这个行业龙头?这个银行总行牌照含金量如何?这里,不用算细账,要算大账。

浙商不是重庆农商可比,不要混为一谈。

我对银行经营时间的看法,素来是有利有弊。和对保险公司一样。时间越长的银行,有时历史包袱越重,全国铺开的面太大,公益服务也许还不少,面子闪亮,底子则未必。你想想,这次全国各保险公司调整利差损,老公司的历史包袱多沉重?一个道理。浙商银行,成立相对短,历史包袱极少,能够轻装上阵,而且选择服务的面比较集中在中国“活力区域”“有钱区域”“科技区域”,这里真的应该给点估值溢价,而不是折价。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不是死板一块,在股市也不是统一估值。国有大行,政策行,股份大行,股份中等行,城商行,农商行,各有各的定位。浙商银行,总体而言,在股份制银行中算是中等偏上,而科技含量和创新态度,能算是第一阵营。看看这五年来涨幅第一的宁波银行,再看看同一地区的浙商银行,二级市场投资人也许会心态更放松些。

言而总之,对浙商银行的暂时破发,不用过于忧虑。反而,也许是个分散投资者重新思考资产管理布局的开始。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见解。敬请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