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大辞典·对联句法

 逆舟649 2019-12-22

句法,对联成句的方法。除联律结构中的句式外,根据语气变化、意义复合、构成形式、修辞特点,尚有若干更实用的方法。吕云彪《楹联作法》提出喻句、诫句、问句、隐句、禁句、递句、环句、省句、转句、迭句、倒句、推句、直书句、呼应句等14种。此外,常见的还有指示句、连贯句、因果句、子母句、分总句、总分句等。

指示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语气之中,有指示之意。如佛寺联:“此间是西天成佛处;其形非北地变相图。”

连贯句 对联句法之一,《楹联作法》称直书句,即上、下联的语意气势一贯直下。如佛寺联:“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

因果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上下联内容上有因果关系。如:“为防昏夜行迷径;故把纱笼度觉津。”

子母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联句中重要的字(如同“母”)下面,有二、三……个并列的字词(如同“子”)。如“蝉琴鸣断续;蝶拍舞高低”中的“鸣断续”“舞高低”。

分总句 对联句式之一,即先将内容并列分述,然后予以总结。如春联“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总分句 对联句式之一,即先将内容总括,然后并列分述。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喻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用比喻的方法成句。有明喻,如佛寺联:“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有暗喻,如阳朔联:“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有借喻,如小凤仙挽蔡锷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此外还有其他若干比喻方法。

诫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含有警戒的语气。如格言联:“修心须悟存心妙;炼性当知养性难。”

问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含有设问、反问的语气。

隐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将所表达的意思,隐藏在句中,须再三玩味琢磨,才能知晓联文所隐的深意。如咏煤联:“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禁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含有禁止的语气,但又不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格言联:“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递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含有逐渐传递的语气和意思。如:“衍圣公县县令;琉球王国国师。”

环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运用顶真、回文、回环等法形成环绕回转。如双忠祠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又如道家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呼应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句中有上呼下应的意思。有的呼应明白、直接,如:“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花千片”是与风呼应,“字一行”是与雁呼应。有的呼应隐蔽、迂回,如:“水月寺鱼游兔走;山海关虎啸龙吟。”鱼与水、兔与月、虎与山、龙与海,都是暗相呼应的。

直书句 即连贯句,参见《连贯句》条。

推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含有逐层推进意思的句式。如居室联:“松竹秀而古;山水清且闲。”

倒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倒装句,将本应置于前面的字词反置于后。如:“芳草斜阳外;落花流水间”,便是“斜阳外芳草,流水间落花”的倒装句。

迭句 对联句法之一,指相同句式的句子重迭而成。如格言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转句 对联句法之一,即有转折意义的句式。如家具店联:“不但铺垫美;而且坐卧安。”

省句 对联句法之一,一般指省略主语的联句。如:“是名教内老头陀;与尼山有香火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