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碗“防冻”饺

 nizijun 2019-12-23
一碗“防冻”饺
一碗“防冻”饺

    作者:刘希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的家乡,每到冬至,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有一种简单而庄重的仪式感。老人家常说,冬至的饺子,有防冻的功能,吃了就不冷了。仿佛只要吃了这碗冬至饺,便能从冬至暖到春分。

  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节才能改善一下生活,我和妹妹便总盼着过节。元宵吃汤圆,清明吃艾草青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过月饼后,便盼着冬至吃饺子了。再怎么拮据,这一天家里的饺子必定是加足了馅料的,纯肉馅,不掺丁点玉米、白菜,而且管够。管够在那时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何况是那么美味的饺子。所以过了中秋,我们就数着手指头,盼着冬至到来。

  到了冬至的早上,全家人都起得很早。母亲在厨房里忙活,剁肉、擀皮、烧水,我和妹妹在隔壁的房间假装拿本书阅读,实际上注意力全集中在厨房里。厨房里的任何响动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母亲刷砧板了,说明饺子包完了;锅里的水沸腾了,传来“扑通-扑通”的声音,说明饺子下锅了。从这时开始,我们便屏声息气,只待母亲一声令下,就冲进厨房,去端热气腾腾的饺子碗。

  大碗里,全是白白胖胖的饺子,上面浮着碧绿的葱花,汤色清亮。我们端着碗,却不能动嘴,饺子必先要让长辈先吃的。知道饺子熟了,爷爷奶奶不紧不慢地走进餐厅,坐好,我们先端一碗给爷爷,再端一碗给奶奶,然后才可以端一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大快朵颐。水饺很烫,只能先咬半个,含在嘴里,囫囵嚼了两下再吞下去。见我们如此吃相,母亲便唠叨开了:“先喝点汤,慢点吃,又没人跟你们抢。”

  想想也是,饺子在自己碗里了,还能飞了不成?于是我们慢慢地喝汤,慢慢地咬开皮儿,慢慢地嚼肉馅,慢慢地将一碗饺子,品山珍海味一样吃完,末了还要舔舔嘴唇,故意打一个饱嗝,露一个心满意足的表情。而这时,大家基本上都吃完了,母亲已经在厨房洗洗刷刷。爷爷奶奶端坐着,笑眯眯地问:“好吃吗?暖和吗?”“那是当然。”我们兴奋地回答。他们摸了摸我们因为捂过热碗而温暖的手,又摸了摸我们因为吃热食而发红的脸,说:“嗯,吃了冬至饺,真的不冷了。”

  一年又一年,一碗又一碗的冬至饺,滋养了我的童年乃至少年时光,温暖了生命里那些贫寒而珍贵的岁月。如今人到中年,想起那一碗“防冻”的饺子,仍有一股暖意涌上心间,暖得让人沉醉,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