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海才子,社科院资深研究员林天斗

 乡土宁海 2020-11-26

林天斗(1917-2000)

林天斗

宁海县大佳何镇涨坑村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父亲林大高曾任童保喧部中校营长

姐夫(表哥)胡福相

是光复台湾省的首位警务处长

思 忆 林 天 斗
文|刘开文
2019年7月18日,我随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行赴天台、临海考察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浙江红旗第一飘”的亭旁起义纪念馆、天台大公中学校址,游览了天台新城,还专程拜访了97岁高龄的革命老人许少春同志。此行不由勾起我35年前随家父陪林天斗一行往天台、临海访问一事。
 
1984年夏天,林老自北京来故乡小住,经人介绍与家父相识。初次会面,笔者有幸参与其中。二位老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谈起了天台的一些人和事,更激起了再访天台的兴趣。家父南下的首站就是天台,接管天台县的干部是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支队六大队临沭中队。父亲所在中队的战友大部分就在天台县。林老青年时代也与天台有着颇多的渊源。他于1939年从宁波中学毕业后,曾在国际新闻社台州通讯站当通讯员,兼任上海沦陷后迁至天台的育青中学教师,并于1940年在天台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办“陶熔书店”,出售抗战进步书刊,发展共产党员,从事抗战活动。杨民奎、童先林、童时校、童日新、金光等都是林老的学生。于是就促成了那次天台—临海之行。我们一行受到了台州地委领导的热情接待。老战友、老朋友相见,甚是难忘。行程中我还陪同林老专程探望许少春同志。因此我与林老有了交往。
 


大佳何林宅(孔墉题)

林老于1917年出生于大佳何镇涨坑村。涨坑村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其祖父林岐山是清朝贡生,父亲林大高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曾在辛亥革命先驱童保麾下任中校营长,1927年任杭州市公安局督察长,还任过浙江省财政厅火腿捐局总局长。林府可谓书香门第、殷实人家。林老自幼聪颖、才思敏捷,启蒙于大佳何文昌阁营前小学,青少年时期就读于杭州初级中学、宁波中学高中部,在宁波中学期间任学生会主席,创办抗战刊物,策划并参与宁波的“一二·九运动”。就读于福建协和大学期间任学生会主席,领导罢课、办壁报、演话剧等一系列的抗日救国运动。大学毕业正值抗战胜利,随其姐夫胡福相(光复台湾省的首位警务处长)去台湾,参与了受降典礼的警卫和接待工作。1947年林老回到上海,以上海市立师专讲师的身份从事地下革命工作。解放后,先后在上海合营银行总管理处、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国外部、北京人民银行储蓄局等部门工作。1959年调任北京编译社从事编译工作,在非常时期也曾一度下放企业劳动。1977年经中央批准,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林老于1979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辑、译审。林老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经济研究,还翻译了大量的文集如《泰戈尔剧集》之三《回顾》《鲍曼回忆录》《培根论文集》《尼赫鲁的继承人》《大策略家》等。他审校的译作有《教学欣赏》《蜜蜂》《说爱》《保守秘密的罪人》《英汉词海》《英汉大学词典》《国际政治学手册》《美国法律文献检索》等数十部。另外还有诗文等译作约10万字,分别刊载于《解放日报》等中外报刊和《世界抒情诗选》《西方名著入门》等文集中。

林天斗译著
 
林老博学渊源,是我国翻译界的翘楚。我与其接触后感觉他就是一位慈祥的长者,言谈举止间无不感受着他睿智、儒雅的学者风范。他说话轻声细语,普通话中夹杂着绵软的杭州音,偶尔说几句宁海土话,很是幽默。每与我交流,他总是敦促我努力工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上世纪80年代,林老每年都要到南方走走。一则做些社会研究;二则回乡休假。或住涨坑或住汪村,返京时也在杭州大姐家住些日子(姐夫徐道荔,曾任解放军空军某师师政委)。住在汪村的日子里,书案上总是堆着满满的翻译教案文籍,闲暇时还经常上山摘茶采花,骑自行车往返于城关探亲访友,享受着故乡田园的乐趣。
 
1986年他得知朱兆祥(著名物理学家)在宁波大学担任校长,就邀我一同去拜访他。他与朱校长是宁波中学的同窗好友,一起参加过宁波的抗日活动,在抗日救国的运动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二人见面异常兴奋,回忆往事感慨万分。朱校长还兴致盎然地引领我们参观了宁大珍藏的《四库全书》。

 林天斗(右)与刘广汉(作者父) 

1991年秋,我受命带领有关人员去北京参观亚运村。活动结束,我与同行的林珊珊(林老的族孙女),在人潮涌动的王府井大街说起“不知林老从杭州回家了否?我们应去林老家拜访一次才好”。话音刚落,林老在我们面前款款走来,引得我们万分惊喜,惊讶于我们之间这样的缘分。第二天我们如约在建国门外社科院宿舍楼相见。

2000年夏天林老再次返乡,8月2日中午我们欣然相会。餐后林老谈兴颇浓,他回忆起姐夫徐道荔抗战时期在营前小学以教师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林老的家“爱吾庐”就是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林老还动情地谈起1941年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他在天台处境危险,在国清寺方丈和众僧人帮助下巧妙化装脱险的经历。描述了1945年赴台湾参加光复台湾受降日寇的场景,以及他驾驶美国吉普学车的经历。当年意气风发的壮志青年如今已白发染鬓,他欣慰于家乡每年来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别时我得知林老还是骑自行车往返于城关与汪村之间,再三嘱咐:“您老年事已高,不要再骑自行车了。”谁知第二天上午林老竟在汪村前往城关途中不幸罹难。我得此消息顿觉五雷轰顶,赶往医院已阴阳两隔,悲痛不已……
 
中国社科院领导和当时的县委书记参加了林老的追悼会。社科院领导悼词为:“林天斗教授是社科院资深研究员,他的不幸逝世是社科院的重大损失……”
 
己亥年冬至
 

林天斗与刘开文的书信



□ 图文:刘开文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盖苍小子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