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山水书画院】推荐画家王世利

 yulin8458 2019-12-23

王世利,1998年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黄润华、张凭、姚治华、贾又福诸先生主修山水画理画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民主建国会委员、人民大学画院特聘艺术教授、北京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理事、黄河绘画创作代表性人物。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汇中西、浑厚自然、洞达博大、既重笔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气势磅礴、相得益彰。具有时代气息,别具特色的艺术风貌。他自创一格,始终不渝追求“抛开世风去追求真正艺术上的自我”。以山河为民族造像,它不仅是一位用浓墨重彩铸就大自然的杰出艺术家也是一位创造生命同祖国和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东方之子。

《金涛映朝晖》190cmx300cm

《黄河之水天上来》120cmx360cm

《千古奔腾》190cmx300cm

《无尽的乐章》120cmx360cm

《古木清风》190cmx300cm

《金风》120cmx360cm

《林泉密境》68cmx360cm

《灵树悬泉》190cmx300cm

《古木参天 灵泉圣境》68cmx360cm

《云水间》90cmx180cm


《魂系中华》120cmx360cm

奔腾不息民族魂

—赏王世利黄河壶口艺术 

文/张剑

中国画的突破不只是构成与技法,也在于色彩、光影方面的尝试,不排除对异域文化艺术的吸收与借鉴,但必须保持中国画的笔墨属性、审美思想和文化底蕴即民族精神。这是区别于西画的本质特征。不能拿西画艺术形态来充当自己的创新之作,那是对艺术的不敬,也是对中国画的亵渎。画家王世利先生独树一帜的黄河壶口瀑布画即是借西开中的成功之作,在赏画有感之余,说一点对错参半的个人拙见,与同道共赏,不足之处,望王先生和朋友指教。


《华夏乐章》45cmx139cm

气势恢宏的布局:大容量的画必有大尺寸、大景致的布局。王世利先生的作品多以鸟瞰聚焦的视角和高远、平远法,以有地域特点和人文寓意的黄河之水与巍然屹立、凝重挺拔的巨石为主要对象安置于画面,端庄大方,动中有静,突出主题,求真务实的个性章法,从而表现除主与次、阴与阳、刚与柔、动与静、远与近的对比与错落,给人以协调美和动态美。

《无尽的涛声》68cmx136cm

博大深远的立意:清沈宗骞曰:笔墨出于手,而根在于心。从画面中能看出画家在描绘物象时赋以情感和个性,把黄河与巨石的笔墨渲染和精神象征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之呈现出既有时间又有空间的艺术境界。从而形成了集水墨色,光影置于一体、融形神韵、景人情于一炉。有自然之象、生命之气、人文之韵的艺术风貌,表达了自己对奔放豪迈、沉雄大气、阳刚壮大的美学追求。

《黄河雄风》190cmx300cm

雄强的笔墨语言:笔墨色的浑厚和刚劲是作品质感体量的保证,也是画家性格与审美的折射。他的作品虽为此派范畴却力避时下“李家山水”固有沉、厚、浑、暗。有逆光无亮光的黑山水和“黄氏山水”拙、朴、实、郁的古老旧貌。而是根据内容和个人的笔法墨韵相融合,逐步形成中锋侧锋并用,勾皴染擦并备,墨色相互交融,有油画质感与凝重,又聚国画浑厚浑厚与博大的自家笔墨艺术形态。虽墨色浓重却不俗不燥,体现了画家在学习创作中能“道法自然儿不为自然所役,转益多师而不为成法所囿”广采博取,融会贯通。这是值得一些固步自封的画家深思之处。

《黄河金涛》190cmx300cm

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画是最具抒情达意的艺术,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东方哲学。在触景生情的观赏中,我们不仅被巨浪翻滚,瀑声如雷,气壮山河的恢弘场景所震撼。仿佛又看到了从尧舜时期到贞观之治;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抗战到解放全国;从弱小到壮大;从贫穷到富强的中华民族发展史。这何尝又不是对屈辱历史的怒吼;对前进中挫折的呐喊;对时代更迭的告别;对迈向新世纪的号角。

《天来之水润神州》120cmx360cm

他的作品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坚韧不屈的精深图腾,是中华人民在建设和平富强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时代象征。

科学需要创新,而艺术需要与时俱进。相信王先生会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艺术征途中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使自己的作品与时代共舞,与人们同心。

《声若雷滚撼天地 势如江翻腾蛟龙》120cmx360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