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高血压,用好“黄金双穴”,巧妙妨中风!古人的经验值得重视

 心自莲花开 2019-12-23

本文理论依据:《针灸腧穴学》 、《腧穴证治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很多人问我,文老师,古老、晦涩、难懂的中医学,到底有没有实际临床价值?

我说,当然有。在灿若星辰的中医发展史上,有太多宝贵的经验。它们都源于临床,源于实践,源于我们的生活。

现在我要给你讲的,就是中医古典理论指导现代临床的例子。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医案。

当时,这个患者已经48岁了。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已经身患高血压20年。他们家有高血压的家族史。就诊的时候什么状态呢?高压210,低压138。这样的一个状态,说实在的,在我看来就是血管要暴了,十分危险。而且在当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中风先兆,即一过性的说不清话、四肢不灵。此患一看事情不好,赶紧就医。

这个时候怎么办?医家考虑最多的,就是用立竿见影的办法,控制好患者的血压,避免其真的发生中风(其实之前已经算得上是“小中风”了)。

用什么办法呢?艾灸悬钟穴和足三里。当时,用的是特别专业的手法,就是把艾绒捻成艾柱,好像麦粒那么大小,然后用酒精给穴位消毒,把艾柱放在穴位上,点燃,烧尽了,这就叫“一壮”。每个穴位连灸3到7壮。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就是看穴位上起了一个小水泡。这个水泡,将来会发展成灸疮。有了灸疮了,就算力道到家了。等灸疮好了接着灸。灸疮没出来,依然要灸,必须把灸疮给灸出来。

当时,这个患者就用此法来调治。一个星期之后,中风前兆诸证基本消失。复灸了5次,血压控制在高压180 ,低压110,状态稳定了。

这虽然距离完全控制其高血压,还有很大距离。但说实在的,能短期内避免中风、迅速稳定血压,已经很不错了。

我说的这个方法,其实是专业的医疗灸法。医家用此法治疗多例患者,均获效。但普通人不会,怎么办?就用一般的艾柱来艾灸悬钟穴和足三里。每个穴位每侧艾灸15分钟,最好是采用雀啄灸,距离皮肤尽量近一些,实在受不了了再拿开,然后继续靠近。

我曾经尝试过,此法对改善一般的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易怒、血压值高居不下等,确实是有一定帮助的。至少,是自我辅助调养的好办法。

我说一下道理。

悬钟穴,在小腿外侧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凹陷处。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三寸,距离胫骨前脊一横指(中指)。

悬钟穴是少阳胆经的穴位,善于补肾益髓、清热利湿,后世医家多认可其清肝胆热、舒筋活络、泻胆火、清髓热的功效。高血压患者的中风先兆,多考虑肝胆阴阳失衡,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这个时候用悬钟穴疏泄肝胆是对的。足三里,养护脾胃,固护中土。肝属木。中土健运,才能让这颗大树生机如常,所以要通过足三里健脾胃。足三里治疗高血压也日益被现代临床所重视。

那么,这个两个穴位,为什么要用灸法呢?

这就涉及到我开篇所说的,中医古典理论的珍贵之处了。你翻开《针灸大成·治证总要》就能看到了,古人说:“将中风之候,宜灸治”。就是说,对于已经出现的中风前兆,艾灸的方法可以迅速取效。这就是古人经验的精道之处。

当然,你不能说用这俩穴位,就把降压药扔了。那是不行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悬钟配足三里,经常艾灸,能降压防中风。我希望您能它记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