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纲研究】对《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考查能力要求的深度解读(3)

 txfs789 2019-12-23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时空观念认知水平层次划分:水平1——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水平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水平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水平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时空观念的这四个水平层次有点复杂,我们将其简化并解读如下:

(1)能辨识、运用不同的时空表达方式并理解其意义。知道时间表述的不同方式,如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公元纪年、民国纪年、朝代等,还有通过专有名词、特殊人名地名等反映时间。如中国历史语境下的“红军”,其意义就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知道空间的表述的不同方式,如国别、地点、地理方位等。如“八路军”,其意义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华北。再如俄国历史上的“1928年”,其意义就是:新经济政策开始废止;斯大林模式开始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2)能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视域去描述和概括。对于历史事件要能够运用一定的时空表达方式去描述和概括,如我们可以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用下图去描述:

再如2016年新课标卷Ⅲ33题“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我们要能够将题干所述史实置于特定的历史视域去描述和概括: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美国获得了西部的大片领土。在西部新扩张的领土上建立南方主张的蓄奴州还是北方主张的自由州,南北方之间的矛盾激化,而且愈演愈烈。使独立战争后就存在的矛盾不断加大,南方的分裂倾向日益明显,就拿全国铁路的轨距来看,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种情况说明了当时的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3)能恰当的利用时空尺度,对历史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如2018年新课标卷Ⅲ第41题关于班固在《后汉书》中对历史人物的等级划分,要求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提出考生自己看法并予以说明。有相当一批同学以现代人的眼光,就班固等级划分合理不合理或者对后世的消极或积极影响提出了自己看法。这种看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将班固对历史人物的等级划分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去研究,即尽可能的还原影响班固这样划分的因素,一致答出了一堆让哭笑不得话语。

著名历史学家李剑鸣先生说:史家探讨原因,目的就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过去。所以,历史问题要历史的看待,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评判。因为用今天的眼光看待古代人的许多做法都是有问题的,这种忽视特定时空环境的看法,不符合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的要求——在特定时空下,要客观解释历史现象。班固这样划分历史人物等级,肯定受特定的时空环境影响,当然也与个人的思想认识有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所学知识,努力还原他这样划分的历史依据,不是用今人的眼光去欣赏或批评他的这种划分是否合理。历史就是要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这种题考查的就是考生能不能用历史知识来解释历史,不是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空发议论的评判,更不是要提出新的划分标准。

下边我以高考试题举例来说明时空观念的理解和运用。

例1:(2017年新课标卷Ⅱ·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解析】A  时间——春秋战国;历史事件——商业发展,出现了大商人;空间——黄河下游,今山东,比较狭小的空间。将题干所述史实置于熟悉的历史视阈去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其中一个重大表现就是出现一些大商人,最有名的是范蠡、子贡和吕不韦等。根据题干所给空间可知,三位大商人中有两位是出现在同一个地区,即在一个比较狭小的空间里出现了两位大商人,说明该地区的对商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区位优势。

例2:(2017年新课标卷Ⅰ·34)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D  时间:专有名词“苏联”,跟据基础知识可知其对应的时间是1922-1991年。特殊地名“斯大林格勒”,可以猜测推导其对应的时间,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上台,搞个人崇拜,某个城市将原有的名字改成斯大林格勒,最早应该是1925年;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会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猛烈批判,“斯大林格勒”最后决定改名,最早应不早于1956年,姑且将斯大林格勒名称存在的时间大致确定在“1925-1956年?”。

空间:收音机播送一个信息——斯大林格勒水电站开始建成;四个人一听到苏联建设成就惊恐的人仰马翻。这些人是谁?注意手中拿着核弹头的人。联系基础知识,将图片信息置于熟悉历史框架——美苏冷战。冷战对应的时间是1947-1991年。

最后,综合图文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947-1956年间的历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的冷战政策,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取得了重大成就——斯大林格勒水电站建成。A项,苏俄对应时间1917-1922年,加之“彻底”太绝对;B项,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在1937年;C项“二战”对应的时间1939-1945年,用时间即刻排除。

例3:(2016年新课标卷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D  日本投降之时,许多日伪企业的老板为了活命,从容一点贱卖工厂,着急的纷纷弃厂跑路,逃回日本。丢弃的厂子被沦陷区一些有钱有势的人迅速侵占。抗战胜利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摆在国民政府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恢复发展经济,医治战争的创伤,抚平人们心灵的伤痛。国民政府要想迅速实现经济的恢复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即要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才能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才能实现经济的恢复发展。加之二战后,国际上盛行凯恩斯主义,这也为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日伪企业曾助纣为虐,国民政府返回接收沦陷区时,应该将日伪企业全部没收,但是许多人拿出了购买该企业的合同契约,这其中肯定有相当一批是假的。如果一一甄别,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效果,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影响国民政府恢复发展经济的大任务。故国民政府搞了模拟买卖,意思是目前拥有日伪企业的人,是从政府手中买走本应该由政府无偿接收的日伪企业,但没有实际买卖这一过程,因此政府也不会因出售这些企业而有大量收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这些日伪企业的拥有者,必须服从国民政府管理和干预。本题描述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的历史片段,即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实质上还是具体由私人管理经营,但必须服从国家成立的中纺公司的干预主导。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主体是“日为纺织企业”,A、C两项主体是“民族工业”,B项主体是“轻纺工业”,用主体一致原则秒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