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冷眼旁观而不愿出手相助的人都是什么心理?心理学解释是......

 心理三冬暖 2019-12-23

01
   很多事件没有发生在人迹罕至的犄角旮旯,明明有很多人看见了,却为什么没人会伸出援助之手呢?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主要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这也应了中国的那句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当面对危急情况,只有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使命感,感觉责无旁贷,从而伸出援助之手。
但如果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责任就会自动地分散到每个人头上,总是会想“他们都不管了,我为什么要管呢”或者是“那么多人肯定会有人帮忙的,我在旁边就好了”让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等待着事情的转变,不会再有任何的自责感和负罪感。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奈和达布斯同145名合作者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乘坐电梯时装作不经意地掉落了一枚硬币。
发现当旁边只有一名乘坐者时,他们得到帮助的可能性有40%。当旁边有6名乘坐者时,他们得到帮助的可能性不超过20%
再次证实了,在一个情景内,当有其他旁观者的在场的时候,会大大降低人们对事件的干预。简单的来说就是,在人更多的地方,那些受害者得到帮助的机会有可能会更少。
如果你现在身处在浓烟滚滚的房间里,即使你会感到不安,但你还是会先看看周围人的反应,如果他们看起来很平静,没有丝毫的混乱感,你就会认为一切都正常。
而这时候你旁边的人其实和你一样,也会先观察别人的形态然后再做出反应,看到你一幅无所谓的样子,同样也会不做声了。
遇到事情时我们总是会习惯性的观察其他人的反应,把其他人的行为作为我们自己的准则,在场的其他旁观者会抑制个体的帮助行为。

02
那怎样能增加帮助行为,避免出现上面那些悲惨的结局呢?

我们可以采取步骤来减少突发事件的模糊性,产生个体化的吸引力,并增加旁观者的责任感。
简而言之,任何能使旁观者变得能凸显出个人特征的事情——个人请求、目光接触、告知名字、会面的预期等都增加了帮助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可以教化利他主义,发挥媒体的作用和力量,宣扬好人好事,在整个社会中都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有利于每个人都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心理三冬暖1分钟前

如果事件发生时,你在场会怎么做?欢迎留言讨论

End
作者:暖暖   编辑:Andre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