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昵称7B78c 2019-12-23

第1章 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

1.1 复习笔记

一、舞蹈的艺术本质

1艺术的本质

(1)主要学派

主要学说有两大派,即“艺术是现实的模仿再现”和“艺术是人的情感表现”。此后又出现了“艺术在于形式的创造”“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即直觉”“艺术是人的原始本能冲动”等其他学说。

(2)代表人物

列夫·托尔斯泰

a.主要观点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从情感的真挚性、感染性和宗教性等方面来探讨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他认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只要作者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了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

b.艺术的定义

列夫·托尔斯泰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将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被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诺夫在列夫·托尔斯泰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订正,认为:

a.语言在表现人们的感情的同时也表现人们的思想。

b.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四周的现实的影响下所体验过的感情和思想,并且给予它们以一定的形象表现。

我国文艺界

我国文艺界大多认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将其作为对艺术认识的出发点。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2舞蹈的艺术本质

(1)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且受艺术共性的制约。

(2)舞蹈艺术是以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3)舞蹈艺术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

(4)舞蹈艺术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二、舞蹈的社会生活审美本质

1舞蹈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活动

舞蹈艺术是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社会作用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生活内容。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舞蹈对于社会生活的意义体现在:

(1)舞蹈可以让人们学习狩猎和种植的生产知识。

(2)舞蹈可以传达情爱,选择配偶,从而繁衍后代,壮大本氏族的部落。

(3)舞蹈可以宣泄人的情感,传达人的思想,表现人的愿望。

(4)舞蹈具有美育作用,可以唤起人的美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5)舞蹈能够满足人们强身健体的要求,同时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6)舞蹈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交际性,是人们进行娱乐和社交活动的手段。

2舞蹈是一种社会文化

(1)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舞蹈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社会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所创造出的精神财富,而只有当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被满足,人们才会产生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精神需求,舞蹈也相应地得到变化和发展。

(2)舞蹈反映社会生活

舞蹈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审美观念方面的反映,它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塑造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繁复多样的人物性格,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风情,以及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历史时代的不同特点和风格,从而形成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

3舞蹈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跃动、精神世界的表露

(1)舞蹈有赖于人的生命机能

舞蹈将人的身体本身作为物质载体,舞蹈动作是运用人的四肢、躯干和头部,在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中所做出的具有造型性的人体动作。

舞蹈是生命机能的表演,而主导生命机能的是人的生命活力,因此,舞蹈的跃动,即生命活力的跃动。

(2)舞蹈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跃动,精神世界的表露”

舞蹈动作能够表现人的情感、思想等精神风貌。在舞蹈的跃动中,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思想、性格,意识、潜意识等得以真实地表露出来。

三、对舞蹈本质内涵的释义

1历代学者对舞蹈内涵的理解

(1)古代学者的理解

我国古代的学者们普遍认为“舞蹈是表现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而人的情感则是由客观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则是那种用语言和歌唱无法充分表达的情感”。

(2)现当代学者的理解

闻一多

闻一多在《说舞》一文中从人类原始舞蹈表现人的生命力的角度论述了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认为“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尖锐、最单纯而最充足的表现”。舞蹈的目的在于: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李泽厚

李泽厚从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的方面论证了舞蹈艺术的美学特性,认为舞蹈艺术的美学特性主要不是人物行为的复写,而是人物内心的表露,不是去再现事物,而是去表现性格,不是模拟,而是比拟。要求用高度提炼了的、程式化了的舞蹈语言,通过着重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活动变化来反映现实。

吴晓邦

吴晓邦在我国当代舞蹈家中最早提出舞蹈的定义:“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凡是借着人体有组织和有规律的动作,通过作者对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地反映了某些形象鲜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个人或者多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都可称为舞蹈。”

2舞蹈的内涵

(1)本质

舞蹈是以人体本身为物质载体的艺术,它是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以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即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为侧重点,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2)表现手段

舞蹈在一定的时空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

(3)特征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空间性

舞蹈是具有视觉空间的艺术,舞蹈空间包括真实空间和虚幻空间。不同的舞种、不同的作品需要展现的内容不同,因此对空间形态的要求也不同,空间中的主要动作、主次关系、画面形态位置等方面的编排都需要被考虑在内。

时间性

舞蹈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的造型艺术,瞬间的姿态,不断地变换空间位置,它的全部姿态在不停地流动变化中创造出一种动态的美,在时间的推移中完成意念的表达。

综合性

舞蹈艺术的综合性是重要的艺术特性。舞蹈艺术将文学体裁、音乐创作、舞台美术等多项艺术综合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之中。一部舞蹈作品的诞生,是多个艺术机制综合组成的。

(4)功能

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

舞蹈能够让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等活动,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四、舞蹈的审美特征

1物质材科和表现手段

(1)舞蹈的物质载体和表现手段

舞蹈以人的身体为物质载体,包括人的四肢、躯干、头和面部表情,以人体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

舞蹈的物质载体和表现手段决定了舞蹈擅长抒发情感却难以叙述具体事物的概念内涵,因此舞蹈在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使用高度概括、凝练、集中的方式以及虚拟、象征、比拟等手法,塑造舞蹈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和理想,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

(2)其他艺术的物质载体和表现手段

文学

a.文学(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的以语言和文字为物质载体。用文学语言进行叙述和描写,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这是文学的表现手段。

b.由于语言文字具有反映、表现事物内涵的明确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广阔性,所以在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方面,文学比其他艺术(特别是舞蹈)有着更广大的选择空间和更深刻的思想深度。

绘画

a.绘画以纸张、画布、颜料、油彩为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构图为基础的表现手段来描绘人物、社会和自然环境,是一种静态的、直观的、再现性的造型艺术。

b.由于绘画只能择取一个社会生活或自然的场景画面,通过塑造出的意境和形象来表现情感、反映生活,所以在反映和表现生活内容方面有着较大的限制。

音乐

a.音乐以声音(人声或人演奏各种乐器时发出的乐音)为物质载体,以旋律、节奏、和声为主要表现手段。音乐的表现对象没有特定的事物和情景,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情感反映的概括表现。

b.虽然音乐不是客观事物具体的形象的再现,但它却用自己独特的声音的艺术表现手段,表现出人极为丰富、深刻、细腻的情感和思想,能够激起审美主体(听众)的情感,诱发丰富的想象和广阔的联想,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

戏剧

a.戏剧以人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为物质载体,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表现手段,通过一定的情节事件来传达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艺术要素。

b.由于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出的具体、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同时还可以通过舞台艺术营造的氛围和意境,使舞台上的角色和舞台下的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因此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达到别的艺术所不能取代的社会功能和影响。

电影

a.电影以胶片、银幕等为物质载体,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将人的表演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蒙太奇(画面的更迭、镜头的组接)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电影艺术源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b.电影艺术表现技巧的发展,突破了舞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无限自由地转换时空。电影艺术具有更大的艺术综合能力,能综合各种艺术的特长,包容性高,所以具有其他各种艺术难以匹敌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巨大艺术表现力。

杂技

杂技自古以来就与舞蹈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a.与舞蹈的共同之处

杂技(除马戏、幻术外)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它们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都是人的身体。有些杂技品种也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的。

b.与舞蹈的不同之处

杂技和舞蹈的表现对象有很大的不同。舞蹈虽然也强调舞蹈动作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要具备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这些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2舞蹈审美主体的感受特点

(1)视听综合性

任何艺术的审美感受都要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进行对客观的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审美的感知。通常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听觉综合艺术三类。

舞蹈是以视觉为主的视、听觉综合艺术。

a.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人们主要通过视觉器官欣赏舞蹈。

b.舞蹈也是一种听觉艺术。舞蹈往往离不开音乐、美术等表现手段的配合,如果缺少音乐手段的配合,舞蹈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将会大大减弱。

(2)动觉性

舞蹈艺术还是一种动觉的艺术,这是由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这一艺术特性所决定的。人们亲身投入到舞蹈活动的实践中去,才能够彻底体会、理解和把握舞蹈美的本质内涵,体会到从自己身体动作过程中所迸发出的内在生命力量,从而得到身心愉悦和满足。这也正是自娱性的舞蹈活动能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最大的普及性的奥秘所在。

3对客观对象反映的方式和手法

(1)艺术的再现性与表现性

艺术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这个反映必然具有再现的性质;艺术即人们(艺术家)的主观审美创造活动的物质外化形态,也就必然具有表现的性质。艺术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但不同的艺术偏重不同。根据审美反映的不同和偏重,艺术又可分为再现的艺术和表现的艺术两大类。

再现性

具有再现性的艺术偏重于再现事物的客观形态,如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表现性

具有表现性的艺术偏重于表现主体(作者)对客体(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和情感活动,如音乐、诗歌等。

(2)舞蹈的表现性与再现性

舞蹈的表现性

a.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是一种抒情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b.同时,舞蹈的表现离不开再现。由于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艺术形象的特点,使它离不开人体动作造型的具象性,即它所表现出的各种情感都要通过具体可见、生动的人体动作的形象来表露。

舞蹈的再现性

a.不管是什么样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再现性的造型的特点。人物形象的特征一方面从化妆、服饰上展示出来,另一方面通过舞蹈动作得到体现,而这些动作都是舞蹈化了的生活再现。

b.舞蹈的再现性,与一般的再现又不一样,而是饱含着人物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再现,可以说是蕴涵着表现性的再现。

第一,从目的和功能上来说,这些再现是为了更好地表现。

第二,从这两者的关系上来说,是表现寓于再现之中。

第三,从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来说,是在表现中的再现,是在再现中的表现。

因此,舞蹈是在表现性艺术中含有更多的再现性的艺术,它是以表现性为主的、表现与再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艺术。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要达到表现与再现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