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松赋

 峨眉佛光 2019-12-23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 ,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 ,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 ,直干芊眠 ,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 ,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 ,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 ,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 ,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 ,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幽人之雅趣 ,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 ,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 ,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 :负栋梁兮时不知 ,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 ,固斯焉而取斯 。[1]

注释译文

注释

⑴流俗:世俗。顾:看见。

⑵炫容:夸耀外形。炫,夸耀。

⑶贞枝:正枝。肃矗:肃然直立。

⑷芊(qiān)眠:茂密状。

⑸穹:高。盘薄:牢牢地。埋根:扎根。

⑹联缘:缠绕。

⑺栗:颤抖。

⑻悴:憔悴。

⑼玄黄:天地,指大自然的变化。

⑽落落:高超不凡。高劲:高大峻拔。

⑾孤绝:高耸突出。

⑿停雪:使雪停止。

⒀叶(xié):通“协”,附和。

⒁隆:盛,高。

⒂资:帮助。丰:繁荣茂盛。

⒃擢(zhuó)影:耸起的影子。

⒄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相当于尾声。

⒅负栋梁:身负栋梁之材。

⒆谅:诚,确实。

⒇固:本来。斯焉而取斯:化用《论语·公冶长》“斯焉取斯”句。取,取法。[2]

译文

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哪年。

等到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的志趣相合,与君子的气节相投。

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尾声: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3]

创作背景

此赋虽没能确定具体写作年代,但从作者的生活经历考察,很可能写于长庆四年(824)。是年李绅被李逢吉、王守澄一伙诬陷,说他曾劝唐穆宗立深王。这事不利于唐敬宗。而即位不久的唐敬宗不辨此事,于是将李绅贬为端州司马。这对李绅是一次最严重的政治打击。他怀有远大的抱负,一直想以自己的文才厕身朝廷,辅佐帝业,匡济天下,没想到却遭此横祸,无辜被害。大概在这种心境下,李绅创作了这篇《寒松赋》。[1]

作品鉴赏

赏析

这是一篇寒松的礼赞,作者在赋中热情赞美了松树美好的本质。题目不叫松而叫“寒松”,说明它所处地势的冷僻。由此可以联想到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和王勃的《涧底寒松赋》,都是以寒松寄怀的咏物杰作。由寒松联想到寒士,从寒松的“负栋梁”而不为时所知为世所用,隐喻寒士的虽怀瑾握瑜而沉沦下僚的遭遇,从而抒发深沉的感慨。这是作者创作此赋的基本思路。

全赋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写松树默默地生长在偏僻的山崖旁边,世俗之人不屑一顾,匠人未予赏识。它所处的地势是那样偏僻卑下,无法炫耀自己的姿容,但天性造成它的苍翠之色。它的主干笔直高耸,倚着层叠的山峦直指蓝天,拂掠云彩,遮蔽日光。这一段是静态描写,而且运用了烘托的手法,把松树的高耸挺拔的气势和葱茏茂盛的身姿作了生动的描绘。“贞枝肃矗”“直干芊眠”是正面描写,“捎云蔽景”“蓄雾藏烟”“穹石埋根”“古藤抱节”是侧面烘托。第二段是说,当秋风萧瑟,白露降临,天气寒冷,“林野惨栗,山原愁悴”之时,其他树木都已枯萎,唯独有寒松依然苍翠欲滴,巍然挺立,不肯易叶改柯,敢于冒霜停雪,显示了君子的奇节,附和了隐士的雅趣。第三段写松树坚固不拔,万物不能与之比隆。岁月不能改变它的天性,雨露滋润了它的繁荣。它耸起的身影,张开的树冠犹如偃盖,使人想起孔子的名言和丁固梦松的典故。不学迎春开花的桃李,也不学逢秋落叶的梧桐。这一段可以看作是对上段的补充,进一步赞美松树的四季常青和“确乎”不拔。和上段一样,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最后一段是尾声,说寒松身禀栋梁之才而不为时所知,敢于冒霜停雪而徒然绝俗自奇。实可施大厦而不为人所用,本因绝俗自奇而不为世所用。这一段实际上是对以上三段内容的总括。

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小赋。作者身处逆境,一方面发泄怨愤,决心“驱雷击电除奸邪”(《涉沅潇》),另方面也表明要砥砺志节,像寒松那样披风雨,傲霜雪,抗严寒,亭亭耸立,不改变其忠贞本性。作者对生于幽涧的松树“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遭遇深感愤懑,看似句句写松,实则处处喻人。全赋篇幅短小,但也摹仿汉赋形式,文末有总括全篇要旨的“乱曰”。赋文中,多用骈俪句,但不都是四六句式,而富于变化。语言通俗平淡,极少使用典故。可谓一代绝赋。[2][1][4]

评价

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李宇林《浅论唐代咏物赋》:赋篇将寒松与作者融为一体,句句写松,实处处写人,寒松“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写照。[5]

作者简介
李绅李绅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交游密切,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