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腊起义是被梁山好汉镇压了?真正历史上另有其人,名声还很差!

 历来现实 2019-12-23

《水浒》中,平定方腊是在宋江领导下,梁山好汉为大宋建立的丰功伟绩。施耐庵老先生本想去宋江等梁山英雄跟前讨好的,把别人的功劳算在了宋江等人的头上,心说宋江即使九泉有知也会感激他。

可是好心帮倒忙,没成想700多年以后,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评《水浒》、批投降派的运动,宋江平定方腊,也成为梁山投降派的一大罪证。施耐庵无心中让宋江当了背锅侠,宋江在阴间也不能安生,心里那个憋屈啊,无处诉说。

在平定方腊一事上,宋江真的是被冤枉了,施耐庵的确是张冠李戴,为了突出英雄人物而虚构、造假了。

宋江既然是被冤枉的,镇压方腊一事是虚构的。那么方腊在历史上是不是确有其人呢?

方腊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是杭州人,家里是开漆园的,还算个土豪。都说为富不仁,但方腊非常仗义 ,还喜欢接济穷人,在当地乡亲心中威望很高。

方腊生活的时代,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皇帝,这赵佶虽然是个皇帝,却对政治没有兴趣,非常热心绘画和书法,更像个文艺青年。整天和一帮艺术家聚在一起,探讨艺术人生,把天下交给蔡京和童贯一伙奸臣来打理。

蔡京童贯二人不会治国安邦,只知道花天酒地,盘剥百姓,加重人民负担,不管人民死活。

而杭州人民因为皇帝大建楼堂馆所、征运花石纲而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大家饥寒交迫,没有活路,只能去偷去抢。

官逼民反,1120年10月(宣和二年),有远大理想的方腊,一看时机成熟,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带领大家揭竿而起。

大家对宋朝的统治早就不堪忍受,见有人造反,大家群起响应,所到之处官军望风而逃,百姓夹道欢迎。

方腊本想小打小闹,占山为王享受荣华富贵的,一见事业发展这么顺利喜出望外,就把目标提到了新的高度——不当大王当皇帝,自封为圣公,建元"永乐"。

这样一来,起义军更有号召力了,天下有点能耐和不安分的人都趋之若鹜、纷纷响应。谁不想弄个师长旅长干干,当个开国元勋,追求功名利禄呢?

方腊只是起义占山当个大王也就罢了,当地的官员可能会选择装聋作哑,不管不问。可一旦称王那就是原则问题,官府不出手也不行,不然就会丢掉乌纱帽。所以各地马上派兵镇压,要扑灭起义军的火焰。

但镇压谈何容易,由于起义的农民不是被逼到绝路的人,就是犯事被官府追杀的人,都是亡命之徒。而官军都是衣食无忧,享受富贵的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官军装备再好也不是起义军的对手。前来围剿的官军五千人被方腊打得落花流水,连兵马都监察颜坦被方腊斩在马下。眼看方腊的星星之火就要燎原,北宋江山岌岌可危。

时势造英雄,这时候,"英雄"出现了。这个英雄不是别人,就是宦官童贯。宦官都是贫苦人出任,官二代富二代没有当太监的。所以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童贯也非常乖巧懂事,是个机灵鬼。童贯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和干练,很快就得到了徽宗的赏识,也得到了宰相蔡京的信任。

童贯虽然是宦官,但不是只会玩弄权术,阿谀逢迎,也有军事才华和组织才能。他十次出陕右,三战青唐,收复四洲,讨伐溪哥臧征,多次攻打西夏。赢得徽宗青睐,被提拔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就连瞧不起童贯的蔡京,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公元1111年,童贯被提拔为检校太尉到契丹访问,朝中大臣不服,说宋朝再没有人,也不能让宦官代表国家出使。宋徽宗火了,说宦官怎么了,童贯虽然缺点零件,但很能为朕分忧解难。你们零件倒是很全,但都是酒囊饭袋,朕用人是看本事,不是检查零件的。不久后,童贯继续得到提拔,主管枢密院,同时被封为太傅,权力和国务总理蔡京不相上下。

所以说,大宋国难当头的时候,只有童贯能挺身而出。

方腊把事搞大了,各地官员不能抵挡,纷纷向朝廷告急。徽宗惊恐之余就想到了童贯,派童贯、谭稹两名宦官带着中央警备部队和山西陕西的地方部队,20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方腊在江南的根据地。

这时候(1121年,宣和元年正月)方腊正率领七万人马杀气腾腾攻打秀洲(今天的嘉兴一带),秀洲城军民奋力抵抗,但寡不敌众,形势万分危急。就在这时,童贯率军赶到,方腊四面受敌。

在宋军的内外夹击下,方腊不堪一击。因为官军毕竟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方腊手下的士兵装备落后,也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打阵地战,门儿都没有。

因此方腊的义军一触即溃、狼狈逃窜,一路狂奔。经过三个月的激战,方腊的七万义军被打垮,方腊和爱妻、娇子以及自己的心腹全部被俘。一年之后,方腊的残余部队也被消灭,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被彻底镇压下去。

童贯跟历史上所有当权的宦官一样,也干了不少坏事。但宦官里如此能战斗的,除了童贯还真挑不出第二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