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敬琏:借鉴国际经验,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yang杨年义 2019-12-24

我们建设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而且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这样一方面可以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使我国的竞争政策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相得益彰。

内容简介: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要求各政策制定部门对现有政策和拟制定政策中可能存在的限制竞争的政策进行审查。在此背景下,北京凯恩克劳斯经济研究基金会组织国内外竞争政策领域专家、学者和官员针对这一议题展开研究。在分析和总结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英美等发达经济体在公平竞争领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下现实问题,对中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未来的发展和执行提出了中肯建议。

目录

序 吴敬琏
前言
第一篇综合报

第1章 概论

第2章 限制竞争性政策在中国的影响

第3章 中国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第4章 削减竞争中政策性壁垒的国际经验44

第5章 强化中国公平竞争政策的可选举措75

第6章 总结与结论108

第二篇背景论文

迈向公平竞争:现状、问题和应对 | 陈永伟 叶逸群

经合组织竞争评估工具箱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构建 | 肖恩·恩尼斯

经合组织竞争评估工具箱、欧盟单一市场规则和规制改革:中国面临的挑战 | 阿尔伯托·赫姆勒

中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国际经验与中国体系 | 黄勇 江山 周海涛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目标、设计和实施 | 李青

英国的市场调查 | 德里克·莫里斯

关于中国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问题的思考 | 宁宣凤 宫婷 杜楠

控制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因和方法:欧盟60年国家援助控制的经验 | 伊丽莎贝塔·里吉尼

借鉴国际经验,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吴敬琏

北京凯恩克劳斯经济研究基金会多年专注于竞争政策的研究,曾发表题为“以竞争促增长”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改革建议。这份新的报告在前一个报告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各国消除反竞争的政策壁垒的经验教训,非常及时。

竞争其实本来就是我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一个关键内容。早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已经提出要“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并要求国家“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二十年之后的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重申,“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201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要求“逐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为什么要把竞争政策的重要性提到这样的高度?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必须越来越多地依赖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而不是资源投入总量的增加。这是我国经济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也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的基础。但如果没有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资源使用效率是无法提升的。这不仅仅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也是为我们自己的实践所反复证明的事实。有限的资源能不能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取决于竞争;企业有没有足够的激励和鞭策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也取决于竞争。

然而,改革的实践证明,建立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绝非易事,因为这里涉及一个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后又确定为建立市场经济,但是在实际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以日本70年代以前的产业政策为模板、吸收我国自己的计划经济遗产而形成的“产业政策”,其主要特点是“选择性”,即各级政府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的对待,而不是为它们“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其结果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很多领域,市场机制更多只是政府“统筹协调”的手段和工具。

这种“半统制、半市场”的制度格局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性障碍”。虽然它与公平竞争原则的冲突一目了然,但由于其支持的利益分配格局,要进一步改革,建立一个充分竞争的、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就非常困难。

但是再困难也必须改革。因为能不能克服这一体制性障碍,建立起更加成熟完善的法治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事关中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一方面体制转型刚刚开始、资源控制在政府手中,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处于主要靠引进消化技术实现“赶超型增长”的阶段,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缺口大量存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和调配资源,靠资源累积促进增长,既是实际需要,也有很大的空间。今天,这种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的增长必须靠创新驱动、靠生产率的提升来实现,舍此别无他途。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这种情况下,逐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既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所必需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已经很清楚,关键的问题是加强执行力,克服各种阻碍和困难,把正确的方针、好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落实到位。

毋庸讳言,如何处理市场竞争和政府作用的关系,不仅在中国是一个重要挑战,其他国家也面临类似的挑战,也在不断探索。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随中国崛起而迅速深化,已经使竞争问题日益超越各国边界,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设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而且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这样一方面可以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使我国的竞争政策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相得益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北京凯恩克劳斯经济研究基金会的这份报告很有价值。报告从国际经验的角度探讨了影响中国市场竞争的政策壁垒,介绍了国际上为消除限制竞争的政策壁垒而采取的应对措施,着重探讨了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更充分地发挥中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减少限制竞争的政策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有利于我们充分地吸取中外关于竞争政策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是为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