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青州真教寺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19-12-24
青州访古记第4篇:昭德古街与真教寺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19年11月10日

11月初的青州之行留下了许多愉快的记忆。国保系列文章原计划有四篇,上月末锐意更新其三,然到了12月,身心前所未有之疲惫。待今日终于鼓足余勇补写这最后一篇时,竟已是过了一个月。它虽迟来,总归不曾失约。

我们在青州的第一天已游完云门山和青州博物馆,这日一早,便直接乘公交至阜财门,步入青州古城之中。近年去了诸多“古”城,虽然每一座城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底蕴和文物古迹,却又可以感受到很多同质化的东西存在,朦胧一想,仿佛都是大同小异。青州古城贵为5A景区,其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自是业界翘楚,但走在街面上,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激情——我忽然发现自己对于“古城”这一旅游题材,实已意兴阑珊了。
图1:青州古城

于是,除绕路出去看了衡王府石坊之外,我们在青州古城中只走了从阜财门到大槐树这一段。随后便折而向东,往昭德古街而去。东门这一带,商贸极繁盛,清真美食众多,著名的隆盛糕点,几乎门都挤不进去。但出了东门(只是一个位置概念,实际并无门了)进入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昭德古街后,就忽然变成一番冷清的光景,各家门户紧闭,路上鲜有行人,这与我心中所想大有差异。
图2: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青州昭德古街

说起来昭德古街还是2009年评出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呢!我们慕名而来,但要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无疑有些失望的情绪,不过转念一想便也释然,很多事本需身临其境方知。其实昭德古街本来就只是一个传统的回民聚居区,并不带有什么旅游属性,这与同届其他九条老街相比截然不同。由于目前还没有过多旅游和商业开发的缘故,古街反倒是保留下一些原汁原味,不过您硬要说是明清风情,我恐怕也很难苟同。当然了,昭德古街能获此殊荣必有其过人之处,只是那些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多是蕴藏在这街巷门户之中,非我一个文化与信仰迥异的外来人凭肉眼所能立时感知的罢了。
图3:青州真教寺正门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行走在街上总觉得有点隔路。从地图上看,昭德街的走势略呈倒“L”型,如比之古时城邑,则似已在城外。在昭德街中段有一座真教寺,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行至面前,发现大门也是紧闭,正待铩羽而归之际,侧面的小门“咿呀”一声打开,一位回民大叔走将出来,询问得知可以参观,言谈间也颇友善,这才放下心来。
 
图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真教寺的规模不小,据说占地面积有六千多平方米,但身在其中,倒感受不出介绍中所说的那般恢弘,这可能是因为寺内的建筑布局颇为紧凑之故。除了礼拜场所之外,寺中亦有部分院落被辟为学堂,只是不知如今是否还有此职能。据清康熙年所立的碑文记载,真教寺是元朝左丞相伯颜的后裔于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元代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此后历朝历代均有重修或扩建,如今所见似多为清代遗存。
图5:寺中部分院落辟为学堂
图6:真教寺二门,古朴与时代气息杂陈
图7:近代的“民族平等”石碑

在这历经七百余年风雨的古寺中,不乏石碑、匾额这些古朴的风貌,却也于显要处植入了一些鲜明的当代气息,看起来总觉有些突兀。此刻并非宗教活动时间,寺中极为静谧,除了一位坐着休憩的老大爷之外,就只有一只可爱的鸳鸯眼白猫懒洋洋地走来走去。出于对宗教习俗的尊重,我未再进入后面的礼拜殿这些场所参观,亦感不便逗留太久,拍了几张照片即行离去。在离开昭德街西行时,意外邂逅了老王家牛肉煎饼(又名王志勇早餐店),这家小店貌似还在某年“舌尖上的青州”评选中摘得头筹,价格也很良心。我们正赶上了打烊前的最后一锅饼,新鲜出炉,口味甚佳,如今思之仍有回味。
图8:明太祖御制百字赞碑亭
 
图9:昭德街与真教寺

我于去岁四月写下这个国保寻踪系列的第一篇,至今日完成第五十篇,用时一年零八个月整。进度虽异常缓慢,却总算坚持了下来。每篇行文与史料查考亦无苟且,在此过程中收获了不少知识,于内于外,自问对得起自己做这件事的“初心”。借用潘玮柏的一句歌词,那还真是“我自己第一个被感动,嗷嗷!”另从数字上来看,50大约是国保总数的1%,当然了,等以后再评国九时,这一完成比例自会毅然降低……但人生苦短,又何必求全?就走到哪算哪吧!是为记。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12月2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