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酒业史上首家千亿销售企业诞生记

 茂林之家 2019-12-24
国内酒业史上首家千亿销售企业诞生记

文 | 华商韬略 曹谨浩

近日在一次经销商大会上,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公开宣布:茅台今年的销售总额高达1003亿。

“以目前情况,茅台实现'千亿’已无悬念,我今天告诉大家,茅台今年的销售总量是1003亿,我们将顺利摘下这颗桃子,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李保芳说道。

李保芳此言,意味着国内酒业史上首家千亿级企业正式诞生。

国内酒业史上首家千亿销售企业诞生记

2018年5月是茅台的转折点,四天之内,茅台集团完成闪电换帅。

可以说,如今的千亿,也是李保芳实行的一系列内外拨乱反正举措的成绩检验单。

对于茅台而言,袁仁国很复杂,既是在行业低谷让茅台走上巅峰,变成液体黄金的功臣,却也是在此期间利用茅台的溢价与经销权大肆谋求私利的罪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白酒行业遭受重创,袁仁国临危受命,建立起遍布全国的经销商体系,开放个性化定制服务,大打文化与国酒招牌,通过一次次涨价,硬生生把一瓶茅台变成了市场的硬通货。

但随之而来的是,袁仁国利用“经销权”进行钱权交易的方式捞取政治资本,不仅自己受贿,还给地方官员和亲属打开经销方便大门。一位地方检察院检察长,在利用袁仁国获取茅台经销权之后,竟然辞去公职,专职做起了“酒贩子”,成为当地官场一大笑谈。

除此之外,茅台的品牌管理也一度乱象丛生,甚至连今天人人喊打的权健也与茅台合作过一款三家坊酒。

国内酒业史上首家千亿销售企业诞生记

茅台的市场溢价决定了经销权的含金量,而在袁仁国执掌下,茅台走上了的炒作与涨价快速路,并成为公款宴请消费乱象的主角,连袁仁国自己也承认,最高有30%销量被公款吃喝掉,“国酒”离老百姓越来越远。

新官上任,李保芳给袁仁国留下的烂摊子的来了一次拨乱反正的三把火。

第一把火,烧向“贴牌定制”,一年清理163个品牌,彻底整顿由此滋生的不实宣传与违规经营的乱象 ;

第二把火则是“稳定价格”。茅台集团在中秋、国庆前夕向市场集中投放 7400 吨茅台酒,并要求经销商提前执行剩余计划和配售指标;其次是减少囤积,通过提前打款,挤出大商手中的流动性,迫使他们放出手中的货;

最后一把火则烧向了经销商体系。茅台集团一边拓展电商、超商直销渠道,控制中间环节溢价,一边大力实施了“削藩”,2018 年减少了茅台酒经销商 437 家,有 6000 吨左右来自违规经销商的普茅配额,被回收用于直销渠道,2019前三季度继续减少经销商616家。

李保芳任后,茅台集团还经历了一轮人事大变动。

2018年7月,原茅台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贵胜因病不能履职;9月,原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赵书跃办理退休手续;10月,原茅台集团总会计师杨建军离任;10月,原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崇琳,调任至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这些人事大变动被解读为茅台的“去袁仁国化”。

由于此前多年的炒作与品牌乱象,茅台集团对第一单品——飞天茅台依赖度过高,茅台酱香系列酒自身依然存在短板,从而使得茅台日渐远离了普通大众。

对此李保芳认为“公司层面对系列酒重视程度不够,听取专题汇报少、研究决策少、工作指导少。”

未来,茅台酱香系列酒的支柱地位和作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双轮驱动’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拨乱反正,李保芳给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利好。

但对于白酒行业来说,真正乐见其成的是茅台集团对于同行态度的转变。上任之后,李保芳就多次造访国内五粮液、郎酒等国内知名酒企,并释放出了“求同存异”的行业合作理念。

国内酒业史上首家千亿销售企业诞生记

今年12月11日,李保芳第三次率队到郎酒厂参观考察,与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座谈交流时,再一致呼吁区域内酒企加强协作,互学互鉴,充分释放名酒产区优势,持续把酱香品质推向新高地。

在李保芳的三把火之下,“国酒”逐渐走向“国民酒”。而随着千亿销售目标的达成,“酒喝不炒”的路线,也就成为了迷茫多年的国内白酒行业追寻价值回归的指向标。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