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被称为“生命的蜡烛”。 血管内壁光滑,血液在其中,宛若奔流不息的河流。 一旦血液粘度增加,则会影响血液流速,致其流动减缓,甚至形成“血栓”。 而血栓,则是诱发心梗、脑梗、肺栓塞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祸根”。 所以,预防改善血液粘稠,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尤为重要。 血液粘稠的人,身体有3个表现,若没有,说明血液还算通畅 1、视力突然模糊,看不清东西 如果,平时视力还可的人,经常出现短暂性模糊,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 此时,一定要警惕是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2、早上没精神,晚上却精神抖擞 早上醒来时,却迷迷糊糊、不清醒,吃过早饭后,大脑才逐渐开始变得清醒,而到了晚上,精神状态是最好的,精神饱满的话,这个时候,你要小心是否血液粘稠了! 3 、下蹲干活时气短 蹲下干活时,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的情况,要小心血液粘稠了。 因为,当人体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导致血液循环不足,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现象。 生活中,这三类食物,会加速血液粘稠,尽量少吃 1: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普遍胆固醇含量高,摄入过多,血液易粘稠。 2、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属于高油脂食物,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增加人体血液粘稠度。 碳酸饮料,糖果,奶油,糕点等等。 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进而升高甘油三酯,导致血液粘度增加,危害健康。 这2个时间段,血液最易粘稠,喝点水,稀释血液 第一个:清晨,起床后 经过了一夜的休息,呼吸、出汗、排尿等,会导致身体缺水,血液易粘稠。 在起床后,喝点水,可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改善血液粘稠,减少血栓的形成。 起床后,喝一小杯温开水,200ml左右,十分有必要。 第二个:夜晚,睡觉时 当夜晚,休息时,血液流动速度变缓,血液粘稠度,也会有高低起伏。 深夜,血液黏稠度开始升高,此时,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无法补水。 所以,最好在睡觉前,先给身体补充点水分。 一方面,可减少血液粘稠度,另一方面,也可滋润呼吸道,有助于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睡前喝水,不要喝太多,不要超过200ml。 改善血液粘稠,谨记“3多3少” 1、多饮茶,消脂排毒 白开水,淡茶水,是非常好的血液稀释剂。 除了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外,经常喝点茶水,也有益血液健康。 用一些消脂排毒的小植物,搭配代茶饮,改善血液粘稠,十分有益。 奶汁草苦丁茶,泡水喝,可给血管清清淤,减少血栓的形成。 用奶汁草、荷叶、小叶苦丁,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奶汁草,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小植物,全株可入药,用其泡水,不仅可以帮助全身排毒,还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于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小叶苦丁,也是一种药用植物,用其泡水,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有助于改善血脂,预防血栓。 荷叶,是十分常见的食材,并且,药用价值极高,用其泡水,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时,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对于预防和改善血液粘稠,都十分有益。 2、多食蔬果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其中的纤维素,有利于调节血脂。 黑木耳、洋葱、西红柿、胡萝卜、青椒等,有很好的调节血脂之效。 黑木耳,有助于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减少心血管病发生。 洋葱,含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能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促进血凝溶解,又能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 3、多走路 运动,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粘稠,预防血栓的形成。 经常动动腿,走走路,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长时间坐着,人体代谢就会降低,从而导致血液流速变慢,容易血粘稠。 此外,久坐,还会导致脂肪堆积,造成肥胖,肥胖是引发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就包括血液粘稠。 5、少 烟酒 烟草中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膜,让血细胞更易凝集起来,导致血栓。 长期抽烟,易损害血管内皮,加重血液粘稠,导致动脉硬化,危害身体健康。 长期大量喝酒,会增加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导致血液粘稠,危害健康。 因此,想要预防改善血液粘稠,一定要注意戒烟限酒。 6、少熬夜 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代谢水平,出现三高、肥胖等健康问题。 熬夜,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血管内垃圾不能及时排出,增加血管粘稠、堵塞的危险。 少熬夜,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