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也高明 明清香炉专场——大唐西市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睫毛上的风尘 2019-12-24

“玩也高明——明清铜炉专场”是大唐西市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的第一个专场,藏品来自资深藏家多年来的悉心珍藏。

明末清初理学家陆世仪说:“古语有玩物丧志、玩物适情、玩也高明三语,道出了收藏古玩的三重境界。“玩物丧志”其最下者矣,“玩也高明”则非大贤以上不能。”仿古铜礼器是明清文人清玩的重要品类,宣德炉被推崇为最符合他们审美理念的“文房首器”。

明代的赏玩文化、美学承绪了宋代的汉人文化史、美学史传统。陆世仪所说“玩物”三语,玩物丧志其最下者矣,玩物适情其贤者之事乎?至于玩也高明则非大贤以上不能,明清文人将仿古铜礼器由祭器注重实用的功能化为文人清玩的一部分。

明初国家强盛,经济富足,社会安定,在纳贡属国中也有威信,在这种条件下自然孕育培养出审美休闲文化。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下,文人士大夫更加注重闲情逸趣,对文房的摆置——文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他们审美理念的宣德炉被推崇为"文房首器",他们大量订制私款仿宣炉,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大量文人款识宣德炉。


 

宣德年间官造的宣德炉,文化艺术魅力影响深远,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都对宣德炉推崇有加。清代宫廷画师姚文翰所作《弘历鉴古图》(又名《二我图》)中,乾隆着汉代服装,正在把玩古董,背后挂着一幅同样装束的乾隆像,这幅"二我图"的右上角有乾隆亲笔题词"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题字富有哲学意味。

 

画面右下角放置着一个型制较大的桥耳炉,桥耳炉自明代以来一直作为吉祥礼器使用,为维持宣德炉的色彩,需要定期对铜炉添炭培灰,以温和的炉碳加养护,并且在熏炼炉之前,必须先在炉内放满香灰,画中的宣德炉炉色润泽,炉身填满香灰,炉下有火盆,可推断这一铜炉正在用炭烧法进行养炉,可见乾隆皇帝的确是一位喜爱鉴古的皇帝,对这件不可多得的宣德炉也是极其爱惜。


LOT:1080

桥耳三足炉

尺寸:口径14.3cm 重2728g

宣德炉经过百年筛选,经典炉型多为光素无纹者,润泽如处子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具有一种超然于绘饰之上的本质美,最得文人器重。他们造型敦实而厚重,皮色光芒而不耀眼,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很好地与其他家具、陈设融为一体,其不菲的身价又足可体现主人身份,自然是室内陈设中的重要器物。

LOT:1103

冲天耳三足炉带座

口径 23.5cm;带座高 20cm;重 8300g

是次铜炉专场,遴选明清铜炉佳作200余件。为诸位藏家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形的宣炉之美。其不论是造型之美、款识之美、皮色之美,还是铜质之精、音色之佳、手感之沉坠,都为欣赏者带来视觉、触觉、听觉以至心灵的深深愉悦。


LOT:1199

压经炉带座

口径17.7cm  总高13cm  总重7150g

宣德炉最妙处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明朝万历年间,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曾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据史料记载,宣德炉有 40 多种色泽,如茄皮色、藏经色、棠梨色、仿宋烧斑色等。


LOT:1145

冲天耳三足炉

口径17.5cm  高9cm  重2150g

宣德炉表面着色工艺种类极多,有鎏金、仿宋烧斑、朱砂斑、烁金、金银雨点、蜡茶等60多种效果,淋漓尽致的表现出铜材的色泽美。

LOT:1101  

戟耳三足炉

口径13.3cm  高12cm  重2450g

后人有如下赞美:“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暗淡处发奇光。正如好女儿肌肤,柔腻可掐”。

LOT:1198

鬲式炉

口径14cm  高6.3cm  重1927g

除色泽优美外,宣德炉还具有器型周正、线条简洁、端正静雅、气度沉稳等特点,将铜炉艺术推向历史巅峰。宣德铜炉的造型古朴庄重、做工精致,也是继商周青铜器之后,我国铸造工艺中的一个高峰,其式样多取自宋代的《宣和博古图》和汝官哥钧定等名窑瓷器。简洁的造型、高度抽象的线条、精准的几何关系,这些在宋瓷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的美学元素,在宣德炉上也能寻见端倪。

Lot:1111 

洒金压经炉

口径13.1cm  高10.5cm  重1400g 


LOT:1144
阿拉伯文炉瓶盒
尺寸不一 ;总重 5193g;炉子重 3450g
阿拉伯文品香三事为有明一代皇家铸造之香具最上品,其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明武宗正德皇帝(1505-1521 年)在位十六年,为明代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在他执政时期,对各种宗教抱有宽容态度。有传说他可能是虔诚的穆斯林,甚至有阿拉伯文的名字传世。故而在结合了阿拉伯与中国两种重要的东方文化后,才有可能孕育出以中国传统器型配以阿拉伯文进行装饰的经典杰作。综观正德一朝,以阿文为装饰的宫廷器物层出不穷,于瓷器、珐琅、铜器之上均可得见。本套阿文正德炉瓶盒品香三事即为其中难得之上品。  

此套香具三件均以黄铜铸就,铜质精炼,入手沉坠,观之若金。更为难得之处,此三件香具皮色均为上佳,通体红皮宁静匀透,似朝霞之初现,包浆色泽沉稳,若美玉之莹润。其炉乳足冲耳式,尺寸规矩,造型典雅,撇口束颈,腹部圆鼓。腹身之上三组如意形开光,起珍珠地,饰以阿文。文字流畅优美,取材自清真言中内容,善祷善祝,以为祈福。下接三足,成鼎立之势,足部浑圆,线条优美。底部落“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识,端正庄严,底平字峻,修刻精细,一派皇室气象。其香盒扁圆,上下子母口扣合,盒盖与盒身扣合处均起弦纹装饰,盒内部上下有施蜡旋纹,典型明代铸造之手法,内堂铸造手法与香炉一致。盒顶部书写阿拉伯文字,书写流畅,刀法精准,有刀笔合一之功。香盒与香炉和香瓶的阿文书写风格一致,相互呼应。称此盒为阿文盒之上品绝不为过。香瓶撇口,长颈,鼓腹,圈足,腹部如意开光内书阿拉伯文,书法一流,珍珠满地,寓意吉祥,非正德宫廷不能为之。  

阿拉伯文香具于正德朝多用于皇室内府赏赐功臣或御赐于清真寺用于殿堂陈设,民间少有流传。时光流转,此类精品为历代收藏名家渴求,一物难寻,成套之精品更是难得一见,价值极高。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1506—1521 年),热爱宗教,沉浸于伊斯兰教、道教、佛教中不能自拔 ,曾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宗教进行过评述,他认为 :“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乘万世与天壤久也。”可见其对伊斯兰教的推崇。他曾赋御制诗 :“一教玄玄诸教迷 , 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 , 不尊真主却尊谁?”表明了他将伊斯兰教置于其他宗教之上。正德帝深谙伊斯兰教理教义 , 是相当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宫中瓷器、铜器喜以阿拉伯文为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LOT:1140
狮耳狮足鬲式炉
口径 23cm 带座高 15cm 重 4250g
器型为圆口折沿,方唇,短直颈,扁圆状鼓腹,下附三个蹄足,足跟为高浮雕的兽首,双角卷曲作云纹状,双目突出,宽鼻外凸,五官清晰。腹部两侧附堆成的兽首状双耳,兽首鬓毛细密卷曲,层次分明。高额隆起,双目圆睁,宽鼻外凸,方口大张,显现出狰狞威猛之气。炉底正中有减地阳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字体端正,笔画匀称,字口干净利落。整器造型优雅,质地细腻,色泽凝重深沉,颇具稳重质感。

 

LOT:1111
洒金压经炉
口径 13.1cm;高 10.5cm;重 1400g
压经炉用于寺院礼佛,有高脚和低脚两种,此件当为后者。上肥下瘦,三乳足肥硕稳重,足底露铜处可见铜质之精密。内膛修磨,底心较平滑,器壁自口沿至腹部渐薄,皆符合官铸篆书款炉工艺特征。洒金亦称“砂金漆”,是器物成后二次加工而得,洒金炉中之上者,皮色温润,块状雪花金疏密分布,错落有致,色泽灿烂。炉底开框,方正规矩,内铸 “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字体起线较高,笔画细窄,乃与炉身一体失蜡法铸就,地平字峻,工整有度,官气十足。真妙品也。
 


LOT:1112
洒金桥耳三足炉
口径 9.8cm 高 9.5cm 重 994g
整器造型予人以稳重敦厚之感。器身采用洒金工艺,施以金片为饰,如星辉闪烁于天际,繁星灿灿,又如雪花漫天飞舞,使铜炉于古朴沉浑之中添增华贵雅丽之美。底刻“宣德”二字篆书款。此点金装饰是以真金炼为泥,数次涂抹于铜内,以火灸成,工艺周折,殊为难得。

 

LOT:1100
洒金双辅首衔环对瓶
口径12cm;高25cm;总重9950g
点金斑块参差错落,熠熠生辉,与古铜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点金为铜炉装饰的一种重要技法,民国邵锐撰《宣炉汇释》称此法为“渗金”,“用赤金作屑,炼燎七次,水银熏擦入骨,作雨雪点子,号曰渗金”。一般点金的金片按大小可分为雨雪点、碎金点、大金片点三种。炉底外壁铸减地阳文“宣德年制”长脚篆书阳文款识,字体起线较高,笔画细窄,转折端方有致,乃与炉身一体失蜡法铸就,地平字峻,铸后修磨,工整有度,官气十足。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北京景星麟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战略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