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金体独步天下,却因为这三个原因,让瘦金体处于一种颓势!

 youxianlaozhe 2019-12-24

在众多的皇帝中,要说喜欢写书法的可不止乾隆一个,宋代皇帝宋徽宗对书法的研究比其他皇帝都要透彻,所创瘦金体独步天下。

宋徽宗在皇位上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他对书画的贡献是其他皇帝不能比拟的。宋徽宗在位的时候创立了翰林书画院,专业培养书画人才,鼓励书画,所以宋代的书画达到了一个顶峰,为后世书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徽宗在书画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他的瘦金体,铁画银钩,纵横舒展,独树一帜。瘦金体的形成与当时尚意书风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宋徽宗所期待的书风,也符合宋徽宗的审美,早年的宋徽宗学习黄庭坚,黄庭坚的书法特点正是在笔法的抑扬顿挫上,注重创新,讲究节奏和韵律,宋徽宗深得其精髓。

后来宋徽宗又学习了怀素、褚遂良等人,融合众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书法在宋代的书坛乃至整个书坛可以说是一个独创,影响深远,但是瘦金体的发展与其它书体相比较似乎处于一种颓势,后世也有不少人练习瘦金体,但是始终难以达到宋徽宗的境界。

宋徽宗的瘦金体在当时是没有人学习的,因为他是皇帝,别人为了避讳,并不去学,到了元代之后,陆陆续续有人学习瘦金体,但是对于瘦金体之中的精髓已经失去了很多,后人只能从他的传世书法中摸索练习,所以说瘦金体的传承相对于其他书体的传承,有着自己的弊端。

另一个原因是瘦金体不宜写大字,因为宋徽宗创造瘦金体的时候,大字并不常见,多见于一些书画的题跋和小字书法上,当瘦金体写大字的时候,笔画之间的连带之感就没有这么强烈了,所以后人也不愿意在瘦金体上继续拓展和传承。

第三个原因是很多人练习瘦金体浅尝辄止,或者只学到了瘦金体的外形,并没有得到宋徽宗书法之中的气韵。在书写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了一些笔画的细劲,转折之处的顿挫,仿佛提到瘦金体就要写出瘦硬的感觉,其实并不是,瘦金体的书法笔画瘦硬但是有些地方却不是丰腴。

也就是这三个主要原因,让瘦金体的传承受到了阻碍,虽然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瘦金体的印刷体,但是真正写瘦金体的人很少。瘦金体之中的起笔和收笔有着王羲之的笔意,《兰亭序》中的起笔和收笔多有露锋,虽然这只是笔画上微不足道的一个笔画,但是却有着前后连带的作用,这些细小的露锋连接着笔画,也让字与字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连接关系,瘦金体能够立足于书坛,并不是偶然,而是实力所致。

瘦金体单字

看了宋徽宗的瘦金体是不是改变了你对宋徽宗的认识呢?他是一位昏而不庸的皇帝,他对书画的贡献是其他皇帝不能比拟的,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