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赏析《登黄鹤楼》:崔颢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就连李白也自愧不如

 昵称65561274 2019-12-2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其诗歌作品更是不可胜数,可以毫不夸张地的说中华民族就是诗歌的民族。对全世界的文学艺术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都落有重彩的一笔。

中国唐代的诗歌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更是精彩的一页。中国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盛,社会开放,所涌现出的文学巨子和诗人也空前之多,创作出的诗歌更是灿若繁星。https://www.

那些诗歌是无数诗人用心铸就的丰碑,历尽千余年仍然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如果把每一首唐诗比作一颗星星,那诗人崔颢的《登黄鹤楼》,便是最耀眼的一颗。这首唐诗虽然按律诗格框略有疏驰,但运思流畅,一气呵成。宛若自然造就,心绪一泻千里。立于此诗之前,李太白也唯可兴叹。一样的景色在无可下笔了。

现在就让我们重温一下这首人人耳熟能详的《登黄鹤楼》吧。

《登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读后,其内含的韵律之美和流畅美,及辞句的朴直美让人久久沉醉。

律诗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遇景起想,虚笔入诗。不去描写黄鹤楼的雄伟高大,也不去写它的砌凿精美和历史渊源。却展开联想先着手于民间的传说。谁知道传说中的仙人乘鹤而去是真是假,那拉大的时空也凸显出诗人最不可缺失的要素——超群的想象力。昔日的仙人乘鹤去了,黄鹤楼却没有什么好写的。只一个“空”字就打发了。可我们的思绪却没有因为空楼而离开,仍在萦绕着黄鹤空楼,这不就是诗人的高妙手法吗?寻思良久,才会发现自己还沉浸在传说里呢!

颈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联依然是首联想象的继续。同样的虚笔,却进一步描写仿佛给传说正名,“一去不返”就像诗人亲眼所见一样,传说毕竟是传说,但“白云千载空悠悠”句子中却不只是写白云,空悠悠而隐约露出自己心中的空落落。如风吹的浮云,游子的苦水即将溢出。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阁高大茂密的林树,鹦鹉洲的连天碧草,诗人终于动了实笔描写。景物也没有繁杂列举,不过草树而已,但却把人带上了层楼。那些草树,不更上层楼,极目远眺是看不到的。这里也暗喻了黄鹤楼确实是高大壮美的。登高临远,视野空旷,难免让人多生空虚感,何况游子呢!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哎呀!这就是登高楼的副产品,作为游子又怎么会白白登高远眺呢?怎么会只是看看湖北的树木芳草就完了呢?看景之余,怎么能不再远眺家乡的方向。景色是看见了,可是家乡却怎么也看不见呀!游子的一腔苦水这时再也搂不住了,忘了仙人乘鹤而去,忘了白云悠悠,忘了草也忘了树。游子的心里只剩下了牵肠挂肚的乡关,再看看滚滚不息的长江之水,烟波浩渺遥无涯际,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不由让人万分惆怅。

这首七律诗词句流畅,虽然直朴但韵律很美,仿佛是诗人崔颢即兴之时信手而得。诗歌婉转自然,虚实相接,情景交融,不愧有人盛赞这首诗歌是唐诗之峰,唐诗中的第一。

——闲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