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德榜:德技双馨好榜样丨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

 冬不拉拉 2019-12-24

作者丨计红梅

侯德榜:德技双馨好榜样丨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

■本报记者 计红梅

人物简介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现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积极传播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7年12月5日,风雨交加、寒意袭人,侯德榜仍在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四处巡视。这座被人誉为“远东第一”的大型化工厂,刚开工没几个月就遭遇了搬迁的厄运。

夜深了,运送铔厂最后一批撤离人员和物资的太古公司“黄浦号”拖轮即将起锚。在催人的汽笛声中,蹒跚而来的侯德榜伫立在甲板上,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铔厂!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砸断封锁铁链

1921年春天,正在美国准备博士论文答辩的侯德榜接到了国内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的来信,邀请他毕业后到“永利制碱公司”工作,承担起建设亚洲第一家碱厂永利塘沽碱厂的重任。与范旭东的结缘,开启了侯德榜作为我国近现代民族化学工业拓荒者的跋涉历程。20多年后,也正是他,在侯德榜的高光时刻,发表了题为《中国化工界的伟人——侯德榜》的长篇演说。

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我国进口洋碱的来源锐减。人民无碱,只得以酸馍为食;以碱为原料的工厂,倒闭者也十之八九。为此,范旭东在塘沽成功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之后,将目光投向了碱业。

当时的主流制碱方法苏尔维制碱技术为几个大公司垄断,因此创办碱厂与一般工厂不同,无从购买整套机器,必须自己暗中摸索设计。

“虽粉身碎骨,我也要硬干出来。”对于制碱,范旭东早已下定决心。时隔100年后,侯德榜长孙侯盛锽回忆,正是范旭东这种一往无前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热情感动了侯德榜,让他放弃了已小有成就的制革专业,转而投身于尚不太专精的制碱领域。

为了使永利碱厂生产出合格的纯碱,侯德榜在实践中苦苦摸索。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苦战,永利碱厂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批优质纯碱——“红三角”牌纯碱,并在同年举行的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获得“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评语。

“总结永利碱厂10年苦战获得的经验时,我爷爷想起了他的美国老师杰克逊常说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应该造福于人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决不能把科学技术作为谋求个人财富的工具。’”侯盛锽告诉《中国科学报》,为此,侯德榜决意要撰写一部全面阐述苏尔维制碱技术、工艺、设备的著作。

1933年,侯德榜以英文写作的《纯碱制造》一书在纽约出版。他解开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砸断了70多年来苏尔维制碱集团技术封锁的铁链,使这一技术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再展化工一翼

1928年,永利碱厂在技术和经营上刚透过一口气,范旭东和侯德榜又开始琢磨新方向。

1929年,永利制碱公司在《海王》旬刊上首次透露兴办硫酸厂的意图,同年正式向实业部呈文要求发展基本化工,提出建设纯碱、纯酸、合成氨、硝酸等工业的计划。与侯德榜一起共事了40年的化工专家李祉川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范旭东一面将永利制碱公司改组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一面任命侯德榜为公司的总工程师和碱、氨两厂厂长。”

1934年4月8日,侯德榜率队赴美进行硫酸铔厂的设计、采购和培训工作。在抵达旧金山码头办理入境手续时,美国当局对侯德榜一行态度恶劣,无理刁难。对此,侯德榜十分愤慨,他在信中说:“伤心哉中国人!伤心哉黄种人!”

为了尽快完成“报国重任”,侯德榜加快建设硫酸铔厂的步伐。日复一日的谈判、参观、验收……健壮的侯德榜再也支撑不住了。染上登革热后,他仍抱病坚持工作,在给范旭东的信中他写道:“私人身体、家庭情况、国事情形,无一不令人烦闷,设非隐忍顺应,将一切办好,万一功亏一篑,使国人从此不敢再谈‘化学工业’,则吾等成为中国之罪人矣。”

侯德榜回国时体重比出国前轻了十几磅。此时,正值铔厂工程扫尾之时,千头万绪,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当时,英、德、美和瑞典等各国专家云集铔厂。他们看到在工业落后、组织涣散的旧中国,永利工人在侯德榜的领导下,工作效率和美国熟练工人相差不多,十分佩服。

1937年,我国第一座规模宏大、设备先进的化工厂——永利硫酸铔厂出现在南京附近长江北岸一带。1月26日下午5点,硫酸铔厂一次开车成功,第一批合格的硫酸生产出来。

在庆祝铔厂顺利开工的私宴上,侯德榜即席发言:“中国在10年前搞成纯碱工业,这是化学工业的一翼,而今永利的合成氨、硫酸、硝酸工业也创建成功,化学工业的另一翼也已凌空扑动。现在有了酸、碱两翼,发展中国化学工业,再也不会受基本原料缺乏之苦了。”

另起炉灶的“侯氏碱法”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日寇铁蹄长驱直入,迅速向南京靠近。

当时,日本人对永利硫酸铔厂早已垂涎三尺,在利诱不成的情况下,继以武力威胁。工厂3次遭轰炸,前后中弹87枚,破坏严重,生产停止。

国难当头,侯德榜遵照范旭东指示,率领员工离开南京,西迁重庆。侯德榜肩负华西化工基地建设的设计重任,制碱原料的来源令他煞费苦心。盐在塘沽堆积如山,贱似沙土;在华西却是质差价昂。如果在华西继续使用苏尔维法,每天就会有大量食盐付诸东流。

为了摆脱“永远呻吟于落后的不利地位”,侯德榜毅然放弃20年来最有心得的苏尔维法,决定另起炉灶,寻找新的制碱方法建设华西化工基地。

此后,在向德国察安公司购买新兴制碱技术察安法的专利时,德方先以高价刁难,后又提出无理要求:“将来使用察安法专利的产品,不准在东北三省出售。”对于这种丧权辱国的条件,侯德榜十分气愤,暂停了谈判。

“在资料、资金、物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侯德榜博士卧薪尝胆,历尽三年艰辛,终于创造了一种远胜于察安法制碱的新工艺——‘侯氏碱法’。”李祉川在回忆录中写道。“侯氏碱法”所需设备比苏尔维法减少1/3,使建厂资金大幅降低,大大提高了盐的利用率,碱的成本比苏尔维法还低40%。

“侯氏碱法”的诞生,使世界制碱技术继路布兰、苏尔维之后出现了又一个高峰。

1943年10月22日,英国化工学会授予侯德榜名誉会员称号。当时,全世界被赠予这一称号的化学家包括侯德榜在内仅有12人。侯盛锽回忆,正是在当年12月18日庆祝侯德榜获此殊荣的大会上,范旭东发表了《中国化工界的伟人——侯德榜》这一长篇演说。

“这在中国化工史上应该是最光荣的一个节日。”范旭东在演讲中说,“1941年3月厂务会议,全体同仁一致赞同对新的制碱法命名为‘侯氏碱法’,纪念他的创作。在战时的中国化工界,有这样的成就,识者叹为奇迹。”

不亚于制碱法的化肥贡献

当问及对侯德榜最深刻的印象,曾在上世纪50年代担任侯德榜秘书及技术助手的化工专家方德巍告诉《中国科学报》:“一位非常正直、爱国的科学家。”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大力发展农业,迫切需要化肥。限于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落后等实际情况,化工部通过专家论证,决定开发化肥新品种——碳酸氢铵。1950年春节刚过,以侯德榜为首的工作组就赶赴上海进行现场设计。

方德巍回忆,当时年近古稀的侯德榜与全体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夜奋战,促使我国第一座小型氮肥示范厂在1958年6月1日建成,生产出一批农用碳酸氢铵。

此后的6年中,侯德榜拖着年迈体弱的身躯,8次南下丹阳,与广大技术人员一道,不断对小氮肥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终于克服了技术和经济两道难关,使这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工艺得以茁壮成长。1965年,侯德榜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发明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土壤肥料业60周年庆祝大会暨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作为亲属应邀参加了大会,并代表爷爷接受了中国土壤肥料业6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及技术两项大奖。”侯盛锽说,会前农业部、科技部有关领导接见他时表示,侯德榜发明了制碱法享誉世界,但他对中国肥料的贡献并不亚于制碱法的发明,“这是中国的骄傲”。

侯德榜:德技双馨好榜样丨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

①屹立在南化公司(前身是永利硫酸铔厂)的侯德榜雕像

侯德榜:德技双馨好榜样丨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

②侯德榜1973年写给曾孙的一首小诗。

侯德榜:德技双馨好榜样丨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

③侯德榜晚年在家中读书。

侯德榜:德技双馨好榜样丨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

④83岁高龄的侯德榜抱病在家主持讨论纯碱工业的发展。

侯德榜:德技双馨好榜样丨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

⑤侯德榜1969年与长孙侯盛锽及长孙媳方瑛合影。

侯德榜:德技双馨好榜样丨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

⑥侯德榜(中)在工厂。

记者手记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在聆听侯德榜的亲朋好友讲述他波澜起伏的一生时,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1917年所说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技术封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百年前的中国面临着与现在几乎相似的问题。此时,作为一名科学家,应该怎么做?侯德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面对苏尔维制碱集团技术封锁的铁链,他认同老师杰克逊的观点:“不造福人类的学问,是不能称其为科学的。”面对印度塔塔公司以年薪10万美元聘请他为总工程师的优厚待遇,他的回答是:“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的祖国需要振兴工业、发展经济,我决不能离开自己的国家和20多年苦乐与共的事业而留在印度。”面对青年学子向他发出的提问:“一个潜心科学的学者,在成功之后应该注意些什么?”他引用了印度爱国诗人泰戈尔的名言:“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飞不起来了。”

“爱国是我爷爷一生的红线。”侯盛锽的这句话成为我理解侯德榜一生轨迹的“阿里阿德涅金线”,也是他诠释科学家精神的核心。

在购买德国新兴制碱技术察安法专利时,德方提出了丧权辱国的条件。义愤填膺的侯德榜在激动之后平静下来:“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就办不到吗?”

正是这样的动力让“勤奋”成为他一生治学贯穿始终的特点。

侯德榜是聪明的。早在清华留美预备学堂读书时,他曾以10门功课每门都取得满分的特优成绩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但是,他却在与女儿侯虞华讨论天才与勤奋的问题时说:“就天赋而论,我不算聪明,但我深知‘勤能补拙’的道理。我一生所以有些许成就,除许多客观条件外,主观上就要归功于勤奋。”

也正因如此,熟悉侯德榜的人都说:“读书、看图、计算是侯德榜的三大嗜好。”一个例子是,只要有图在手边,他就要拿来看,而且还边看边改,直到满意为止。他的一位老朋友曾说:“侯博士的这一特点,很可以被人利用来做工程图的义务审校。”

除了“勤能补拙”,“勤俭立业”是侯德榜的另一座右铭。上世纪70年代,当听说我国要进口13套大型化肥设备时,他说:“我国是一个穷国,进口设备最多进一套、两套,或只引进关键设备及技术软件,其他可以复制,一下子进十几套是不合适的。”侯德榜长孙媳方瑛回忆说,侯德榜称这样的行为是“败家子”的做法。

以市场换技术、中兴事件、“卡脖子”技术……当现在的科学家遭遇令自己困惑的问题时,当他们面对现实的无奈不知何去何从时,侯德榜所展现出的爱国、勤奋、节俭、百折不挠等优良品质,一定会给予有价值的启迪。

人物生平

●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坡尾乡。

●1903年—1906年,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

●1910年,毕业于上海闽皖铁路学堂。

●1911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后以特优成绩保送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

●1916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获学士学位。

●192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学成后受聘永利制碱公司总工程师。

●1926年,由侯德榜支持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

●1936年,任南京铔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1938年,任永利川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1945年,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

●1949年起,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1950年,当选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化工局顾问。

●1954年起,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起,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1957年,任化学工业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

●1974年8月26日,在北京病逝。

《中国科学报》 (2019-12-24 第4版 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