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小时候,祖母念给我听的二十四节气歌。这首节气歌特别适于北方,到了什么节气,气候就有了相应的变化,准的不能再准。 小时候不懂其中的妙处,只觉得生动新奇,长大以后渐渐发觉它的好处,真是惊叹我们祖先的智慧,简直太了不起!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它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前后不差1~2天。 ![]() 在古华夏先哲巫毉认为,人类与天地是不分开的,是天地人合一,月亮(阴)关系着生命的蕴育,太阳(阳)关系着生命的成长。先哲巫毉(毉是古代能通神灵的医生)认为必须用阴阳之气交汇交感来指导人类的生活,使生存生活符合天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水火无伤。 通过仔细观察夜晚月亮的圆缺变化规律,发现此变化在29日与30日之间(按现代测算,一个月亮的圆缺变化即朔望月平均值为29.5306日),于是,先人制定了月的时间概念。 又通过仔细观测太阳的运行变化规律,用土圭或立杆测日影,在白天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或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交替一次定为一年(现代定义一回归年=365.2422日),其中白天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定为冬至,它预示着寒冷的日子的来临,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定为夏至,它预示着酷热的日子的来临。而农历历法据说由黄帝组织编制而成。 ![]()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已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 经过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我的二十四节气小诗语立春 未闻风讯,未嫁花衣 衔来春梦十二楼 随风一梦,一梦小桥溪 雨水 素兮素兮,一露沾衣 三声两点报春风 报与桃花,桃花一处开 惊蛰 春风拂过雨水拂过 你的衣襟 拂过流苏翡翠一滴 我的画笔,搁浅在风里 ![]() 春分 鹅黄的迎春,落向春水 春鸢飞得太高 剪开东风,剪开睛草 剪开云天万里遥 清明 断肠人在天涯 我在伞下,看你 看你走过一幕烟雨 走进人间四月天 谷雨 一盏青花,问茶问莲花 前尘彼岸,缘来如烟 轻浅的在眉弯,风流云散 立夏 星子在夜空划落 许一个愿,许一个有你的愿 便可等风,且听风铃语 小满 一坡山花,林下风华 燕子穿过柳岸穿一帘飞絮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芒种 稼穑禾田,枝上吹绵 花褪残红青杏小 他人种谷,我种一池莲花 ![]() 夏至 红尘里的一朵花在摇 摇曳田埂摇曳风中 听花音的时侯 桃李慕山风,红尘碧落眠 小暑 凭风远,画柳烟 晓轩窗,云疏影淡 晚来斜雨谁月半 小栏杆,风堤水岸 大暑 并蒂莲,彩云间 卷帘人,水晶风动 一砚芳华瑶池浅 我的花,开了一茎 立秋 还来山寺,闲扫落风 一声暮鼓一声晨钟 何事空,谢了林红匆匆 处暑 莲花开过,我已娉婷 愿你的心事不染 菩提树下,来听三千妙音 白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多少风香三万场回声雁 望不穿望不断 秋水天长 ![]() 秋分 分半城锦,分半城烟 分一圭月的半弯 彼岸花开 彼岸流萤蹁跹 寒露 是夜风凉,是夜孤单 梦里不知身是客 从此清寒,转身是华年 霜降 桴我箫鼓,友以琴瑟 岁月忽已晚,衣带渐已缓 凤凰台上,捻一缕清欢 立冬 一梦悠长,红尘若雪 隐约耳语听风絮絮 叹世间,一怀风花飘零忆 落笔向晚的炊烟 小雪 西窗微雪冷,风敲彼岸花 可是我前世的乡愁 一袖瑶白浅月一袖寂寥烟雨 大雪 终究是我等,等一场风 吹开一树瑶白、浅玉的花 踏遍皑皑寻一枚胭脂扣 ![]() 冬至 一院的风花都老了 案几空陈你的一局残棋 留它且过冬至 小寒 不经意,已经 落一肩雪,想起 与你的邀约,时光流节 不小心就白了头 大寒 一朵雪花,一个你 世间所有的花开,都是告别 踮脚望时光,可掬一瓣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