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德西教授治疗肺系疾病医案分析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19-12-24

河南中医学院  禄保平

毛德西教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谙熟经典,善用经方,思路新颖,富于创新,精予辨证,疗效显著,尤其在内科疑难杂病的辨证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其治疗肺系病症,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补益为法;喜用麻黄配橘红止咳,麻黄配地龙平喘,黄芩配百部清肺止咳,葶苈子配苏子降气肃肺等。现撷其呼吸系疾病治疗案例四则,以飨同道。

1、咳嗽(急性支气管炎)

病案:张某,女,71岁,于2009年9月22日就诊。主诉咳嗽1个月余,尤以晨起咳甚,伴见口苦等症,平素有右膝关节疼痛。舌质偏红,舌苔黄白腻,脉弦细。

诊为外感风邪,痰阻肺络之证。治宜宣肺化痰,降逆止咳,

拟麻黄橘红汤(毛老经验方)加减治之。处方:

炙麻黄5克,橘红10克,清半夏10克,

炒杏仁10克,大贝10克,茯苓15克,

赤芍15克,诃子10克,桔梗10克,

生甘草10克,生姜3片,水煎服。

服药7剂,咳嗽已愈,唯觉有小腹下坠感,舌苔薄白,六脉弦细。前方加炒白术10克,以增健脾益气之力。再服7剂,以巩固治疗。

按语: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医约●咳嗽》云:“咳嗽毋论内外寒热,凡形气病气俱实者,宜散宜清,宜降痰,宜顺气;若形气病气俱虚者,宜补宜调,或补中稍佐发散清火。”麻黄橘红汤由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百芩片(百部、黄芩)、桔梗汤(桔梗、甘草)三个小方加橘红、贝母组成,功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本案患者为外感风邪,痰阻肺络之实证,所用方中麻黄宣肺,杏仁肃肺,有利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桔梗宣肺、祛痰、利咽,可载药上浮,以利于其他药物功用的发挥;橘红为化痰止咳良品,可使黏稠之痰变为稀薄痰而易咯出;贝母苦寒,开泄力强,常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所引起的咳嗽。加用半夏、茯苓以加强燥湿化痰之力;赤芍清肝火,通肺络;诃子酸涩而苦,敛肺止咳。毛老指出,本方主要用于外感风邪或痰热郁肺引起的咳嗽,对风热或燥热引起的咳嗽则不适宜。

2、喘证(慢性支气管炎)

病案:张某,女,68岁,于2009年8月18日就诊。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日出现气短,喘急。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细。

中医辨证为痰湿内阻,肺气不利之证。

治宜健脾利湿,化痰平喘,

方选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之。

处方:

茯苓15克,桂枝10克,炒白术20克,

大贝10克,百部15克,黄芩10克,

橘红10克,炒葶苈子10克,炒杏仁10克,

防己10克,山萸肉15克,生甘草10克,

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服。

服药7剂,病情减轻并稳定,时而叹息,舌苔薄白微黄,脉弦细。上方加炙冬花10克,银杏叶15克,茶树根15克。再服7剂,诸症悉除。

按语: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作用,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等。刘渡舟教授认为本方“配伍精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伤寒论临证指要》)。本例患者宿患“慢支”,必伤肺脾,脾伤则运化失司,致痰湿内阻;肺伤则失于宣肃,致肺气不利,而发为喘咳之证。毛老指出,对于此类疾患,要祛除痰湿,痰湿祛则气道通,喘咳自止,此即仲景之“拨云见日法”。故投苓桂术甘汤以健脾利湿,温化痰饮;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平喘;同时,加入贝母、百部、黄芩、橘红清肺化痰;杏仁镇咳平喘;防己配伍桂枝,可增强其温阳化气、利水除湿之功用;更加山萸肉以补肾纳气。

3、哮喘(支气管哮喘)

病案:王某,男,8岁,于2009年9月16日就诊。宿患支气管哮喘5年,尤以冬季较重,夏季处于缓解期。现已进入秋季,喘息发作。

刻诊:喘息,喉间有痰鸣音,每天早上起床时阵阵作咳。舌淡白,苔白滑,脉稍弦有力。乃因患者宿有喘疾,复感风寒,营卫不和,痰浊内伏所致。

治宜外散风寒,内肃肺气,化痰降浊,下气平喘,

以桂枝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处方:

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厚朴8克,

炒杏仁8克,炒葶苈子5克,穿山龙30克,

炙麻黄6克,地龙3克,炙甘草6克,

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上方服用7剂,喘息

已消,喉间仍有痰鸣,夜间鼻塞。舌淡白,苔白腻,脉稍弦有力。守上方加幸夷10克,炒白芥子6克,白果叶5张。续服10剂,诸症悉除。以上方略作加减,以护卫健脾为法,制成膏滋剂,服用3个月,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按语:毛老认为,治疗小儿咳喘,不能以成人的观点和方法去考虑,小儿哮喘多与体质和护卫不当有关。《伤寒论》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喘家作”中的“家”就是体质问题,说明是宿疾,是旧病复发,是卫外功能失调。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增强抗病能力。但桂枝汤肃肺降气的力度不够,故加葶苈大枣泻肺汤肃降肺气,又加入治标之麻黄、地龙、穿山龙三味,可使喘息很快得到平息。但此类药物用量宜小,否则会伤及肺之气阴,致出汗、心跳加快等。

4、气短(肺气肿)

病案:赵某,女,70岁,于2009年7月16日就诊。自诉干咳少痰,咽痒两月余,且常有怯气之状。既往有老年性肺气肿、心脏轻度增大、主动脉硬化、糜烂性胃炎等病史。舌苔白腐而腻,脉弦缓滑。

中医辨证为痰湿阻肺,肺失宣肃,伤及气阴。拟健脾化痰,宣肺降逆之法,

以苓桂术甘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之。处方:

炒葶苈子10克,炒杏仁10克,清半夏10克,

橘红10克,百部10克,茯苓10克,

炒白术10克,桂枝10克,炙麻黄6克,

炙黄芪15克,出萸肉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诸症有所减轻,苔薄白润,脉象沉细。处方:

射干10克,蝉蜕10克,怀牛膝10克,

橘红10克,炙麻黄8克,生甘草10克,

炒葶苈子15克,百部10克,黄芩10克,

五味子5克,茶树根15克,生百合10克。

水煎服,7剂。

三诊:患者诉服上药后无效。详问其症状,非实喘也,乃为气短。析上方平喘药过多,而扶正药少,改为扶正为主,取张锡纯纳气平喘之法。处方:

太子参3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

山萸肉15克,生山药30克,茶树根15克,

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柴胡5克,

升麻5克。水煎服,7剂。

四诊:服药后,气短好转,唯下肢乏力,舌苔薄白,脉象沉细。上方加鸡内金10克,代代花10克。再服7剂,以巩固之。

按语:气短与喘证有明显不同。喘证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为特征;气短则以呼吸微弱而喘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为特点。如李用粹《证治汇补●喘病》篇云,“若夫少气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症之气粗奔迫也。”此例初诊时,依据脉证辨为痰湿阻肺之喘证,而投以化痰宣肺、止咳平喘剂为主,效果不佳。后经毛老详细诊察,方识其非喘也,实乃气短。林佩琴《类证治裁》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故取张锡纯纳气平喘之法,予生脉饮加味而取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