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忽悠与现代糊弄

 草根随笔 2019-12-24

现代很多不法商人喜欢糊弄,说句粗口,在这些“企业家”眼里,诚信、契约就是个屁!在金融、广告、销售等只要与银子有关,虚假忽悠成了常态,吹牛欺诈根本不需要细想或打个草稿,张口就来。


以前的吹牛夸张还有点分寸,上市公司财务做假几百万,几千万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可能是并没有得到有效惩罚,做假几千万罚款60万,利弊得失只要脑子没有进水一目了然。有样学样,看看现在几十亿、几百亿的造假照样有人做,最多就是退市或坐几年牢狱而已。牺牲一人换来家族几十代人的吃穿不愁,值!

看看广告,广告法允许稍有夸张,但现在不但是违法夸大,而且夸大的连边都找不着了,牛皮吹到了九霄云外。看到过一个把收益夸大了1800倍的广告,这种忽悠欺诈不是个案,而是一群,借用戏文里检察官谈到贪官的一句话:“你们这些人,见一个抓一个有冤枉的,见两个抓一个,有漏网的”!

细细深究,原来忽悠也是有传统的。“忽悠”的意思就是利用语言巧设陷阱,引人上勾来达到自己目的。“忽悠”并不是今天才有,翻翻历史,古代曾出现过载入史册的大忽悠,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各自的忽悠术。


诸葛亮的移花接木。采用以伪去真的手段,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赤壁之战前,为了达成孙刘联盟,忽悠周瑜,明知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却说:我有一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退曹兵,只需将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送给曹操就行了,并用曹操儿子曹植《铜雀台赋》,中的两句:“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忽悠周瑜,古代“乔”和“桥”通用,曹植说的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诸葛亮移花接木,把“桥”移成了“乔”。达成了“孙刘联盟”,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晏婴的挑拨离间。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田开疆、公孙捷、古冶子。个个力大无穷,勇猛之极,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宠自傲,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人称“三害”。晏婴决定既不得罪齐景公又能除掉“三害”。

一次齐景公晏婴等四人在园中喝酒,晏婴说:园子里的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尝尝鲜吧?

得到齐景公许可后晏婴却在园中摘了六个桃子,一人一个还剩两个,晏婴开始了挑拨: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给谁吃。公孙捷第一个走了上来说:我陪大王打猎时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功劳最大。

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赐桃。古冶子不服气了,厉声喝道:打死老虎有什么稀奇,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咬住了国君的马腿把马拖到急流中去,是我跳进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金桃?

田开疆急得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金桃吗?

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金桃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

田开疆气呼呼地说: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金桃,受此大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挥剑自刎。

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我贪功抢了田将军的风头,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挥剑也自杀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气大喊:我们三人结为兄弟同生共死,如今他俩已死,我苟活于心不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晏婴用两个桃子挑拨让三害自刎而死,不费吹灰之力为民除了害。

冯谖的无中生有,将本来没有的事情制造出让人深信不疑的假象。

冯谖是齐相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一次齐国国君听信谗言罢了孟尝君的相位,冯谖就来到秦国,对秦王说:当今世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只有齐国,大王想不想让秦国超过齐国?

秦王哪有不愿之理,冯谖就“献计”:齐国之所以受到天下的敬重,就是因为孟尝君,现在孟尝君被无辜罢官心中很怨愤,必定背离齐国投靠秦国,秦国如果得到一定大大有利。赶快备厚礼偷偷的去迎接孟尝君,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君就晚了。秦王被冯谖这么一忽悠,就派人去请孟尝君。

冯谖抢先赶回了齐国,又开始忽悠齐王:唯一能和我们抗衡的秦国听说你罢免了孟尝君,已经派人来请孟尝君做相了,齐国从此再也不能与秦国抗衡了。应该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相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

苏秦的混淆视听。张仪的善于诡辩。吕不韦的放长线钓大鱼。徐福

的趁虚而入。安禄山的装孙子耍无赖。史思明的睁眼说瞎话……


古代的忽悠至今流传,现代的糊弄虽没有智商但也是层出不穷。为了利益,面子和里子都可以不要,剩下的唯一就是见钱眼开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