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一能带走的是我时苦时乐的人生回忆

 梦在上海 2019-12-24

        去了拉萨大昭寺、八角街才知道:有一种信仰,叫一生朝拜。我曾经也信仰过教科书上的东西,到老了忽然发现原来是别人的东西,与自己毫无关系。于是我深思,凭我的阅历、学识、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我的心境,在新的环境刺激下,我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充满着期待。

       童年无知是可爱的,少年无知是可笑的,青年无知是可怜的,中年无知是可叹的,老年无知就是可悲的。小时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所以没有得到大人多少青睐,但也养成我自尊、自保的个性,逆反便是其一;文革10年因为出身非红五类家庭,时常被轻视与小看;改革开放后也因为本身的原因,错过了几次机遇;九十年代是留给我最后的机遇,所以,真正的深思是要有机遇的,当你真正去经历时,你会发现,以前的那些思考只能叫做随便想想,更谈不上深思。

       一个47岁的男人,并没有耀眼的学历文凭与独特的技能,凭什么去广东打拼?但当人已经没有退路的时候,你就会立马出征、所向披靡。总有些路要自己一个人去战斗,利用好自己的孤独,强大到像一支队伍,因为我插队落户时过了六年苦行僧的日子,就什么矫情也没了。我是一个人去办所有离职手续,一个人去买票乘火车、轮船到广东珠海,一个人去珠海东方学校报到,一个人去面对无数的未知。我感觉,自己又好像是第二次插队落户,在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人干一件从此改变命运的事情。

       人的进步本身是自我否定的过程,没有经历否定再重建过程的人,注定没有成长,没有改变。我在珠海东方学校的七年经历,让我时常有一种重生的感觉,因为看到别人比我强,内心就有一种焦虑,适度的焦虑是好事,它会迫使你不断进步。我不害怕变化,害怕自己没有成长,改变不了环境,我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态度与方法。也许从那时起我养成了写东西的习惯,孤独就是我思考的最好时间;自律,就是我最好的生存方式。

       离开故土在完全陌生的地方求生存,离开体制内到体制外求发展,我想的很多,做的更多,先想后做。开始,我只是想挣点钱供女儿读大学、回家养老;去了三年后,我决定永不回故土定居,我要和自己的故乡做个了断。我爱这个地理与人情上的故土,但我希望不因思念它而忘记丰富的世界。我爱故土,但我更爱丰富的世界,因为我就是故乡,走到哪里,故乡就在那里。当我离开吉安,吉安是故乡;当我离开江西,江西是故乡;当我离开中国,中国是故乡。所以,我有两个故乡:一个在过去,一个在将来。

       今年,原单位我租住的住房纳入了房改房,我可以买下它的产权了,高兴之余我想:买下产权难道我还打算长期拥有它吗?许多人都有在故土留下一套房子的打算,但我没有,因为我没有回故土的任何打算。办产权我全部托付给同事(公证书),因为在委托别人办事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留一套产权房在异地的麻烦,就是百年之后子女继承遗产,同样会遇到办手续的麻烦。与其这样,还不如早点拿到钱省心,所以,我宁愿便宜卖给同事,也不愿留下麻烦给今后,更何况几十年后的事情谁也难料。

       我身边有上海人也有外地人,插队落户过的知青好像总有一种怀念第二故乡的情怀,这无可厚非;但我也看到另一种守旧的情怀与思维,他没有深思过过往的几十年经历与变化,更没有对这些变化的自我反省,还有人甚至反感“反省”这个词,所以,我不同于他们的怀旧感。我不会再按照过去的思想观念、处世方法去处理问题,一个人只有经过一次逃难或者远足,才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有朝一日我必须离开这个世界,唯一能带走的是我时苦时乐的人生回忆。所以,我写博客、写我想写的所有东西,都是因为这个唯一可带走的缘故。

        我们这辈子很多得与失,无外乎前半生找后半生。前半生追求功名利禄与家财万贯,后半生忽然发现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所以寻寻觅觅总是半生缘。因此,我更注重精神的东西,当然须要物质作保障。

       根据“断、舍、离”的理念,我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最有用的东西,其它的就随意吧!我这辈子到老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世界是一面镜子,所有人都是我的参照物,我最需要什么?现在最该干的事?我都从敬老院、医院、殡仪馆看清了,我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决定我的生活状态,所以必须关注自身的信号系统。最高目标是:生的快乐、死的痛快,不或少麻烦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