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漫抗战流亡路,国立河南大学抗日流亡办学历程

 天地史话 2019-12-24

作者:巴图

明清时期,开封是河南省会,1903至1904年,河南贡院举行中国最后两次科举会试。

1912年,在国民政府支持下,河南教育家林伯襄在清代开封国家贡院旧址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该校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和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

1923年3月3日,改名中州大学;1927年6月,改名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30年8月,改名为河南大学。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年12月,河南大学被迫离开开封,开始了八年抗战办学历程。辗转迁徙至信阳鸡公山、镇平、洛阳栾川、嵩县等地。

自1939年5月起,在嵩县办学长达5年,校本部及文、理、农三院均到潭头(今栾川潭头镇),医学院迁到嵩县县城内。1942年,改名为国立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到潭头后,潭头镇高级小学主动腾出校舍50余间,作为河南大学文、理、农学院的公共教室和图书馆。关帝庙20余间房屋,改为河南大学校部机关办公用房。此外,潭头街、桥上村、上神庙、大王庙、山官庙、汤池等村的群众分别腾出民房数十间,供河南大学师生员工居住、工作。

在此期间,河南大学大力兴办大众教育,从幼稚园到小学,从七七中学到简易师范,其中以当时创办的七七中学最为有名。

七七中学如今叫“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新名字说出了她与河南大学的渊源。该校纪念碑上写道:七七中学创建于1939年,当年9月18日开学。这个校名,还有这个特殊的开学日期,就是勉励学生勿忘国耻。

2015年,由河南大学和潭头镇共建的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潭头办学纪念馆开馆。

该纪念馆展出有大量珍贵历史图片

1944年5月15日,日寇骑兵突袭潭头。许多河大师生仓促出走,与日军相遇。河南大学死难师生9人,失踪25人,史称“潭头惨案”。

2018年,河南大学抗战办学遗址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重温这段苦难与辉煌的岁月。

嵩县县城财神庙的河南大学办学遗址

嵩县河大抗战办学遗留文物展。

一座座抗战办学遗址纪念碑,蕴含着河南大学英勇不屈、抗战办学的英雄气概,彰显着河南大学和洛阳栾川嵩县父老乡亲绵延不绝、血浓于水的校地深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