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三大智慧,看似浅显但生活中常被忽略

 天使之剑 2019-12-24

《西游记》中黑熊精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不念旧恶。

总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则难免心怀芥蒂,如鲠在喉。所以说,万事均须向前看。

孙悟空有过大闹天宫时的八面威风,也有过五行山中一压就是五百年的郁闷。不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旧时风光,只当等闲看;旧时苦难,权当聊资谈。

取经路上,悟空又增长了三大智慧。

1.听人劝 吃饱饭

悟空刚出道的时候,简直是一路打打杀杀外加巧取豪夺。东海龙王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可是,悟空第一次被唐僧赶走,他并没有回花果山,而是去了东海,找东海龙王讨杯茶喝。

在龙王处,悟空看到一副画,名叫圯桥进履。说得是张良恭谨侍奉黄石公的故事。龙王把这个故事讲给了悟空听。然后跟他说: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要是以前,悟空才不听老龙王的絮叨呢。不过此刻,他听进去了。因为他听完之后,半晌沉吟不语。

能够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并且进行思考,这就是悟空西行路上悟通的第一种智慧。

之后,悟空就说了一句话,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看似浅显的道理,但要做到非常难,特别是对于那些自以为有些小聪明的人。

不听人劝的例子在“四大名著”中有很多。

《三国演义》中,王允给董卓下套,董卓前往,有四凶兆。一是所乘之车,忽折一轮;二是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三是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四是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以上种种,皆为警示。奈何董卓权势迷心,终招杀身之祸。

《水浒传》中,晁盖一意孤行下山攻打曾头市,兵马未行帅旗先折。众人苦劝不听,终于魂断曾头市。

《红楼梦》中贾瑞,色迷心窍调戏王熙凤,被算计之后一病不起。有空空道人送来风月宝鉴,叮嘱只可照背面,不可看正面。结果贾瑞不听劝告,多次照正面与镜中王熙凤云雨,终致精竭而亡。

不懂回头之人,要么刚愎自用,要么一意孤行,要么贪婪无度,总之都犯了佛教三戒“贪嗔痴”中的一个“痴”字。执念太重,不肯回头。

悟空能够回头,说明他不执不痴。

三星受悟空委托,先去五庄观帮忙说合一下。恰好遇到八戒。结果八戒上来就把自己的僧帽戴到寿星头上,说这是“加官进爵”;一会又翻福星的衣袖讨果子吃,说这叫“番番是福”;一会又狠狠瞪着福星,说这叫“回头望福”。

《西游记》中之所以有这样一大段对猪八戒的细致描写,就是为了要和孙悟空做一个对比。孙悟空称呼三星为“老弟们”,三星不恼;而猪八戒的这些看似开玩笑的恶作剧,却着实让三星骂了好几句“夯货”。

八戒的行为,在三星看来,是拿着肉麻当有趣。而悟空的一声“老弟”,倒是显出悟空心地的坦荡无事。

这就是八戒和悟空的分别。

人与人之间交往,人们往往首先在意的是,别人的言行对自己是不是尊重。八戒觉得跟三星很熟悉,关系也不错。可是他这种拉拉扯扯的习惯让三星不喜欢。这就是交往方式的错误。有时候,我们不能以为我们喜欢的方式,别人也会喜欢。这就是一个尺寸和度的问题。

3.无须争辩的时候不争辩

咱们不能认为悟空经常跟唐僧吵架,就以为他性格非常暴躁。事实上,悟空只是在他认为的大是大非前面据理力争。对于一般小事,悟空相当有忍耐力。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首偈诗: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

每个人都有一份虚荣心。许多妖精打仗之前都会先报一下自己的名号,吹嘘一下自己的武功、师承、兵器等等。悟空也不例外。但那是面对敌人或者对手的时候,起到一个先声夺人的作用。在普通时候,悟空可不轻易发作。即使是受到了轻视甚至侮辱。

不过,悟空一点发作的意思也没有。而且他也没有和葛天师争辩。结果许天师说道:不要乱谈,且只带他进去。如果悟空在这时候跟葛天师起了冲突,那接下来对于凤仙郡事件真伪的了解可能就不那么顺利了。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如果争吵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泼妇一定是个高薪职业。因为悟空没有争辩,所以他很顺利地了解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凤仙郡事件很快得到了圆满解决。

无谓的争辩,肯定没有任何结果,还显得大家都没有涵养。而悟空的忍耐,则避免了一场无谓的冲突。不做无谓之争,这就是智慧。

文:风林秀

参考资料:《西游记》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