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廷秘史:元春之死暗藏玄机

 梦影红楼 2020-06-15

作者:吴艳

贾元春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除了省亲一次,大多是一些侧面的描写。但是元春却是关乎贾府兴衰的一个重要的线索人物。元春从封妃到死亡与贾府命运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部隐藏的宫廷秘史。元春短暂悲剧的一生让我们体味到封建社会中这些背负家族使命入宫的官宦之女的悲惨命运。也从侧面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冷酷自私。元春即使尊贵至极也只不过是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一、元春省亲所展现的宫廷生活状态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是贾府中发生的一件重要事件。元春封妃给已经在走下坡路的贾府带去了最后的繁华,元春是贾府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元春封妃在原文中看来,非常突然,贾府并没有提前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  。文中说: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报道:“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特来降旨。”吓的贾赦贾政一干人不知何事,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香桉,启中门跪接。夏太监也不曾负诏捧敕,直至正厅下马,满面笑容说:“奉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吃茶,便乘马去了。贾政等也猜不出是何来头,只得即忙更衣入朝。  贾母等合家人心俱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探信。

太监来宣旨,贾府上下不知何事,皆惶恐不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元春封妃贾府这上都经历了一把心惊胆战的等待,连最历经世事的贾母都心神不宁。贾家已经是将近百年的官宦之家,接圣旨也不会是一次两次,但此时即便看到宣旨夏太监“满面笑容”的来宣旨贾府人心中仍旧惶恐不安的。可见贾府心中并没底,并不知道发生何事。直到反复确认元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消息确凿,才能“放下心来”。

但是元春的父亲贾政听到旨后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第一时间回家报喜,而是直接“往东宫”里去了。书中并没有再描写在东宫里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他去东宫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去表达谢意,元春封妃太子出了力了。另一种可能是去表达政治立场。贾家和北静王等四王八公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就可以看出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朝中老臣结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皇帝利用晋升嫔妃来安抚朝中一些对自己有威胁的势力也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政治手段。贾元春进宫多年也没有什么进展,可是突然之间就封为贵妃,但是贾府却没有因为元春的封妃得到什么实际性的好处。元春又在封妃后不久,也就是几年的时间,又突然死了。封妃突然,死的也突然。从贾元春与整个贾府的命运来看,元春的封妃更像是皇帝下的一步大有政治深意的棋。

元春与家人抱头痛哭

从元春回家省亲时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宫廷生活并不十分如意。“省亲时,荣府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热闹。贾妃却”满眼垂泪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祖母、母亲等人均要给她行礼,父亲连面也不能见,只能隔着帘子请安,她不无沉痛地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元春见到宝玉后,命宝玉前来“携⼿拦于怀内,⼜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了好些⋯⋯’⼀语未终,泪如雨下”。回家省亲本来是大喜事怎麽一点都不高兴呢?前前后后哭了多次。元春把宫廷称作“不得见人的去处”此处看出元春的婚姻并不美满,她的爱情之歌以“宫怨”为主要感情基调,演奏者千百年来的同一支音符。

元春回家后,满眼垂泪的这一番话所说得这些话更像是在对家人诉苦,光鲜的背后可能更多的是深宫寂寞与内心说不出的苦楚。但是这个皇家的身分让她想在家中诉说一番思念之苦,别离之痛也是不能的。说出来的只能是冷冰冰的官场套话。从她离家的那一日起,就注定再也没机会感受家的寻常温暖。她的心里无比眷恋着亲人。皇家规范让她失去了可以慰籍心灵的地方。且在省亲过称中她一再跟家人说不可奢靡过费。可见多年的宫廷生活让元春明白为人臣的危险就在于过分张扬,在宫中她必是时时刻刻低调谨慎,如履薄冰。贾元春这一人物形象,看似尊贵至极,实为“富贵囚者。”

元春爱听戏,所以贾母就命人去苏州采买了十二个唱戏的小戏子。这十二个小戏子里,龄官为首,是头牌。元春非常喜爱这个龄官,毫不吝惜的称赞她:“龄官极好”,“甚喜”,“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还给了她很多赏赐。  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贵妃,为何对一个下贱的戏子如此喜爱呢?除了她本人喜欢听戏外也许是因为她们的命运有相似之处。

她们都是高明的表演者,都在身不由己地演戏。龄官的观众是贾府主子。元妃的观众是皇帝,后宫妃子。人生如戏。龄官在戏台上演绎着一出出悲欢离合。元妃在深宫十年,也是冷暖自知。戏台上的龄官,就是元妃,富贵荣华如云烟弥散。戏台下的元妃,就是龄官。华美服饰,矜持端庄,也只是帝王眼中的玩物。元妃怜悯自己,怜悯龄官,她对这个小戏子充满了宿命的同情,善待她就是善待自己,她希望龄官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就如同期盼自己能在深宫的夹缝中生存,善始善终。

处处荣宠,步步惊心

听戏时,元春点了四出戏,其中一出是《乞巧》,出自洪升剧作《长生殿》,这出戏主要讲的就是杨贵妃害怕失宠所以才在七夕节这天乞求唐明皇的一个承诺。元春点这出戏,是否是因为此刻元春跟杨贵妃是同样的心境呢?即使是刚刚升为贵妃。心中仍然对皇帝对她的感情心存疑惑,心中充满了不安全感。现实中,杨贵妃是没有与唐玄宗白头的。此处也暗示了元春的结局。

 二、灯谜悟宿命:元春之死暗藏玄机   

元宵节那天,元春给家里送去了一个灯谜,谜面是“能使妖魔胆尽摧,声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贾政说谜底是“炮竹”,内心沉思的是“娘娘所作炮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深感不祥之兆。

宫廷政变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后宫荣宠紧密相连,很是残酷。曾经恩宠数代、盛极一时的贾家在宫廷斗争中,不可能独善其身,没有树敌。脂批在谜后说“此元春之谜。才得徼幸,奈寿不长,可悲哉”。在这个灯谜里元春在预测着自己的命运,她深知自己无法从各派的政治斗争中抽身,最后只会落得个灰飞烟灭。她在封妃后,才醒悟到此时的欢愉和美好最终都会化为“一晌而散的“爆竹”。

身分高贵的贾元春看似命运眷顾,贵为贵妃,实则最为不幸,她的一生充满悲剧,最终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者死于宫中。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高鹗的续写倾向于抑郁成疾而死。但看过《红楼梦》的⼈,对贾元春的死因,一定会心存一些疑虑。毕竟,在《红楼梦》中交待的也不是甚清楚,只可从一些片段上来寻找贾元春之死的真正原因。

在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看到的正册元春判词是这样的:画着一张弓,弓上悬着香橼。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弓箭通常与战争有关,从这一张公的图桉我们似乎可以分析元春之死是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连的。母以子为贵是后宫生存里的一条重要法则。即使是集万般宠幸于一身的嫔妃,如果长时间不生育,也不免要气短。元春入宫多年却未传出过诞下一儿半女的喜讯。倒是在判词里这句“榴花开处照宫闱”中可以看出些端倪。

石榴多子,寓意多子多孙,宫廷之中盆景多有石榴。而元春也曾经“榴花开处照宫闱”。证明元春很有可能已怀有龙子,但又只是榴花,却不是“石榴籽”,开花没有结果,似乎寓意着还没来得及诞下龙子。

另外,从判词我们还可以看到曹公的安排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就是老虎与犀牛,这两个都是勐兽,汉王逸《九思·逢尤》中“虎兕争兮于廷中”,虎兕之争暗指的是宫廷斗争。因此从“虎兕相逢大梦归”一句可以看出元春极有可能是死于朝中各方势力比拼的政治斗争中。

三、死亡之曲——元春的无奈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一句说明元春死的时候是清醒的,但是已经无能为力,之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死亡,把万事抛下。元春至死都在牵挂着家族的命运,她已经预感到,她死后贾府必将遭殃。“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说明了元春的毙命,并没人來告诉賈府,所以只能在梦里相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倫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一句暗示了元春死后賈府之败,元春是突然而死,来不及通知⽗母退步抽身,只能在梦里告诉⽗母找好退路,不要全军覆没。

以上种种线索显示,贾元春的死并不简单。很肯可能就是死于宫中的一场政治阴谋。

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元妃兴则贾府兴,元妃亡则贾府衰。事实上元妃的兴衰并不是贾府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元春只是贾府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元春封妃给贾府带来了最后的荣耀。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建了大观园。看起来热闹荣耀,但却是贾家⾃己掏钱,去买了个“虚热闹”。她的封妃皇上没有赏赐金银财宝,就是在权位上,贾家也没得到什么好处。贾府的衰败,看似是与元春之死有关,其实元春的死只是做了贾府衰败的催化剂,根本原因是贾府人才凋零,无人可用。就算元妃得宠,賈府子弟皆纨绔,谁又是可用之人呢?这样的情况下,元春就算再能干。只凭一个⼈的⼒量,如何能够力挽狂澜?

贾府抄家

曹雪芹无心写宫斗,但是他的《红楼梦》却让我们看到真正残酷的宫廷斗争。曹雪芹笔下,当时的封建朝廷都不过是“见不得人的去处”,封建官僚家庭里的子孙“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衰败将是必然结局。曹雪芹对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从元春的命运我们看到了一部封建家族兴衰的血泪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