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海晚报数字报纸文章

 杏林前浪4868 2019-12-25

  □程太和

  旧时,没有现代的取暖设备,但人们的取暖活动也很多。拔河、跳绳、踢毽子,既是人们的室外取暖活动,也是冬季主要的游艺竞技活动。

  拔河 古称“施钩”,源于军事训练中以兵器相钩。明清两代民间多盛行元宵节至清明节期间组织此项活动。民国后,冬季组织此项活动较多。多以一根绳子,由人数相等的双方各执一端,中划一线为界,待裁判发出号令后,各自把长绳向后拉动,直至把对方人员拉过分界线为胜。参加人数众多时,分别拉着长绳两头分挂的若干小绳,以竞胜负。乡村百姓在田头、路边,亦可“拔扁担”,即两人立定,各自拉一根扁担的两端,以拉动对方为胜。20世纪70年代海安县北凌公社每年都要举行农民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上就有“拔扁担”比赛。

  跳绳 始于唐代,多在冬季进行,不分男女。此活动,既可取暖,亦为游艺竞技。跳绳时,将绳子甩动成圈,人在圈中跳动避绳。有一人甩、二人甩和单人跳、双人跳或分组轮跳等多种形式;有双脚跳、单脚跳、双脚并跳、双脚轮流跳等多种姿势和“跨门槛”“旋风”“跑跳”“蹲跳”“连跳”“转身跳”“编花跳”等变化姿势。此活动至今仍很流行,尤其在中小学校中,是少年儿童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有些地方甚至为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

  踢毽子 唐代起即盛行,先用几根鸡毛,一枚铜钱,半截鸭毛管和一小块绒布制成毽子,结对或群体参赛。通如地区百姓对此游艺的套路规范化和动作的技巧性十分讲究。其套路通常有两种:一为“小式样”,又称“小舞程”,分为“单、拐、踱、倒势、扒、盖、顺、连、扳”9段,动作纤巧;一为“大式样”,又称“大舞程”,分为“偷、跳、独、环、岔、簸、掼、伺机、蹴”9段,动作豪放。另有“里外联”“双抱膝”“突肚”“三龙戏水”等花式动作,多属表演项目。参赛时,各方轮流踢毽,一俟毽子落地便让毽于他方,一般按9段动作顺序,同一段动作或连踢5个后一“抓”(用手接住毽子),再一“做”(踢一个同段动作,接一个大式样动作)。先踢完9段,即为胜。凡领先踢完两段的人,还可以提出“封城”(将以后各段的动作数提高到55个或110个,再连踢11个同段动作,方可“抓”“做”)。比赛结束后,由输者“撂头子”,即将毽子撂向胜者面前,由胜者恣意远踢,直至输者抓接住毽子方止。旧称踢毽好手为“毽师”,其人多将毽盘压在帽檐内,让鸡毛露在帽外,以便于寻求同好者相约比赛。今城乡中小学校常在冬季举行踢毽比赛,此活动尤为女孩所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