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的痛苦,苏轼和白居易也有

 qiangk4kzk8us4 2019-12-25

早上,看到网上有一张“老爸陪作业,怕忍不住动手,所以把手先绑起来”的心酸新闻,感慨万千。

虽然我还没到这一步,但提前警醒,去做一些铺垫工作还是有必要的。

思考时闪过一个问题,古人有写作业、陪作业的烦恼么?也会被孩子写作业气得心梗么?……

我发动检索力,找了一下白居易和苏轼的原生家庭故事。

结果,发现了一些隐藏的讯息。

黄轩在《妖猫传》中饰演白居易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的《琵琶行》,在琵琶女弹完她的一生后,他说: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江州司马就是他自己,当时他正被贬。

他自觉和和歌女的际遇相似: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但,你知道他被贬为江州司马的诽谤,论据是什么吗?因为花和井


有人举报说:白居易这个人,品德相当不好。因为他妈妈是因为看花,掉进井里死的,他居然还能写出来赏花和新井的诗!(他著有“赏花”及“新井”诗),可见他是多么凉薄!!

就这么成功了!

实际的信息呢?

白居易的母亲的死完全是一个意外,据传,她之前已经有些精神失常了。

花和井,是偶然因素;

另外:白居易的赏花和新井诗,都是母亲去世之前写的。

所以,其实他被贬的主要原因是写过的讽喻诗,戳到了某些人的痛,借题发挥而已。

真的可算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白居易故居

但这件事对白居易来说巨大的摧毁,甚至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早年埋下的道教思想滋长:“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另一个是苏轼(以及苏辙)原生家庭的故事。

陆毅饰演的苏轼

他老爸苏洵,就是三字经里“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苏老泉,被当作努力永远不会晚的典范。

把人生活成一个“还可以这样操作的”的问号和惊叹号。

简单地说就是年轻时学渣一个,游山玩水做啃老族。

在大家觉得他这辈子要完了的时候,他又奋发图强,大器晚成。

他有他的豁达。比如看到两个儿子一举登科,对照自己,当年怎么都考不上的学渣往事时,他写了一首打油诗: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就这点来说,后面苏轼也许是继承了他的豁达。

但透过苏洵的太太程夫人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真是痛苦的一生:

在老公还不成才时,生了大女儿,孩子夭折;生二女儿,又夭折。

小女儿,就是大家熟知的苏小妹(其实是苏轼的姐姐),16岁嫁给表哥(舅舅家儿子,那时流行亲上加亲),18岁时被虐待致死,苏家因此和程家绝交。

大儿子,长子,苏景先,8岁时夭折。

只有最小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名满天下,熠熠生辉。

都说苏轼一生深受母亲的影响,可透这则简单的记录,作为母亲、作为妻子的程夫人,很难没有眼泪。

苏轼

她的痛苦,作为儿子的苏轼,又岂能不感同身受?

白居易和苏轼,如果知道我们现在种种“论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会不会也抢过话筒:我也有话要说……

白居易谥号“文”,苏轼谥号“文忠”,苏辙谥号“文定”,这个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文”字里,包含多少原生家庭的泪水?

他们把这种痛,转化为文字里对生命之痛的思考与升华,在更加抽象和高阶的境界里潜伏。

我们有看到很多人在阐述和辩论:

苦难到底是压力还是动力?选择重要,还是行动更重要?……

如果把这些都当作一个名词,一个结论去看,吵闹产生不了任何意义。

因为答案从来不是静止的,在你决定和行动的每一个当下,在你处在被苦难压榨或者驾驭了苦难的每一个当下。

Hi,我是总想吐吐槽、常忘记要把内容”垂直化“的花花~

Thank yo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