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建筑界2019

 秋枫叶落 2019-12-25

原标题:盘点建筑界的2019:返本与开新张力下的栖居梦想

2019年是
《美术文化周刊》
开通建筑版面的第一年。
建筑是世界的编年史,
是民族性格和艺术思想的具象和载体。
一年间
我们感受建筑界的冷暖涨落,
领略建筑艺术的缤纷斑斓,
我们为建筑大师的永逝而伤感,
为建筑遗产的陨灭而反思,
为建筑新气象而欢呼雀跃,
为建筑的艰难拓展而感慨万千
……
我们精心选取了2019年度
建筑界发生的热点重大事件
进行盘点和省思,
以期给建筑同仁和
所有热爱建筑艺术的
读者朋友一些启示和感悟。
以更深沉的历史责任为建筑担当,
以更广阔的文化视角为建筑发声,
我们坚信,
整个建筑界正在实现
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征程中
抒写着五彩华章。

从矶崎新获普奖看建筑设计趋势

3月5日,2019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揭晓,88岁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学者矶崎新成为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该奖项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又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

“他不断地追寻,不怕改变,勇敢尝试新的想法。他的作品不仅基于对建筑的深刻理解,同时对哲学、历史、理论和文化有很深的建树。他把东西方结合在一起,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或拼凑,而是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是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对矶崎新的评语,几乎可以囊括这位前卫的先锋建筑师贯穿一生的思想与形象。事实上,矶崎新是第八位获得此殊荣的日本建筑师。有业界学者认为,日本建筑师相较于欧美同行都更具有想象力和实验精神——这也正是普利兹克建筑奖所鼓励的。

与普利兹克奖建立之初将建筑视作一个独立的客体,只关注艺术性和建造技法不同,近年来的普利兹克奖更倾向将建筑置于环境、迁徙和城市化等社会议题中去讨论,这就需要打破对建筑师的原始定义,扩展边界。与其说建筑师的价值是建造漂亮的建筑图景,倒不如说建筑师的价值是解决极端复杂的问题,构想未来愿景。也许这正是建筑学存在的意义。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人文体验艺术绽放

9月25日,在经历了7次综合模拟演练、3场验证试飞之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由此,北京宣告进入航空交通“双枢纽”时代。这张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名片,令全球瞩目。

总建筑面积约为140万平方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机场航站楼。航站楼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行云流水般的曲线形成18万平方米的自由曲面屋顶,塑造了“凤凰展翅”的惊艳造型。在凤凰形态的机场内部,还隐藏着一座“艺术博物馆”,著名艺术家袁运生、旅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盛姗姗以及徐冰、费俊、朱锫、王中、邱宇等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共同为这里奉献了20余件(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的应用,为大兴国际机场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人们可以在出入机场之际,享受丰富的人文滋养。

20世纪以来的公共艺术代表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型取向。它强调艺术的孵化和生长性,不仅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价值,还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人文机场的建设无疑是此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策划”的主要核心,而公共艺术则是人文机场的重要载体,既反映传统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又传承国家精神和文化密码,代表中国大国形象,成为烫金的国家名片。

百年包豪斯:是学术更是精神

2019年是包豪斯(BAUHAUS)创立100周年,对于它的纪念活动以德国为中心蔓延至全球各个角落。作为一种超越建筑语言的现代思潮,包豪斯百年来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对于当下的设计而言,从新的思想认知角度去建构对“后包豪斯”的理解,反思其对于当今学院与知识分子的立场界定、建筑学学科发展以及对于未来社会建构的意义,变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包豪斯对一系列建筑设计的探索,孕育着现代“建筑学”的产生,也开启了现代建筑学教育的发展。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建筑应该补上现代主义这一课,因为在中国真正呈现出现代主义建筑精神的建筑其实并不多。有的建筑虽然采用现代形式,却顶着古典式“帽子”。究其原因,是因为忽视了对包豪斯精神的解读,即对包豪斯所具有的革命性思想的解读。正如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莫森·莫斯塔法维在中央美院举办的“后包豪斯:知识分子、建筑学和社会重建”学术研讨会上所言:“包豪斯不仅是一种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在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包豪斯的原貌重现,而是发掘自己的独特性,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呈现出新的可能。”而这种新可能就是一种新的社会重建。

“大烟囱”华丽转身的背后

9月20日,杭州运河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地处原杭州热电厂地块,属于热电厂烟囱广场提升改造工程的一部分,设计团队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将热电厂内的“大烟囱”这一地标物保留,并以此延伸出烟囱广场公园,以热电厂工业遗存为基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集众创空间、文化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型创客文化空间。

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建筑整体简洁收敛。在空间形态上,为了体现从“热电工厂”到“绿植公园”发展理念的转变,设计模糊了常规意义上室内室外的界限,使用庭院﹑走廊、屋顶遮阳等空间元素,让建筑、工业遗存和户外绿色空间尽可能地有机融为一体,为使用者增加新的体验感受。漫步式与体验式的人文艺术体验场所为人们的社交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该地区提供了一个包含演艺、生活市集、展览等综合性的社区空间。

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已从过去的注重物质层面的拆旧建新过渡到以功能环境重塑、历史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改善为重心的有机更新阶段。如何通过景观、建筑设计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再利用,使其重生为独具特色的城市片区和建筑空间,已然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无论如何,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应面向未来,因为它们不仅记载了社会发展、环境景观和情感记忆,还对未来的社会和生活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巴黎圣母院火灾:文化之殇的警示

4月16日,始建于1163年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严重火灾,哥特式的尖顶在大火中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这一凝聚800多年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建筑,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依然安然无恙,却没有躲过大火这个“杀手”。

为何巴黎圣母院大火的破坏力度如此之大?有专家认为,年久失修与木质结构屋架是导致此次大火火势蔓延的重要原因。这次事故再一次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敲响了警钟。中国文物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一旦起火很难扑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除了通过大力提高科技水平、规范管理水平、教育宣传、火灾隐患评估等手段,提高古建筑的综合抵御火灾能力,还需要法律的刚性保护和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都有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条款,但历史建筑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历史建筑一旦毁掉,其损失是不可逆的。所以,保护古建筑、保护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一场文化之殇,带来世人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与重视。文明是坚韧而脆弱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地守护它,延缓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

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助力乡村振兴

8月,江苏泗阳县果园村村民有两件值得期盼的事情:一个是甘甜多汁的泗果梨正待成熟,另一个就是上百名国内外建筑学院的师生要为他们盖15个“梨园小屋”。“2019UIA-CBC国际高校建造大赛”选择在泗阳“百年梨园”内展开实地建造。以“梨”元素为核心,从当地的梨果产业出发,在不影响基地原有果树、民居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出一个约百平方米、功能多样的“梨园小屋”,“如何融合当地环境、建造一个可以为当地所用的作品,体现建筑的逻辑和关系,为环境提供一种或多种可能性”是设计团队着重考量的方向。

经过为期18天的建造,建成后的15个“梨园小屋”作为休憩、剧场、垃圾回收站、展览馆、茶室等多种形态的公共装置、建筑散落在村子里,由点及面地激活村中“负面空间”,丰富村民及游人的生活体验。借助一场国际高校建造大赛探索乡建的新模式,让设计的介入不再是浮于浅层的环境提升,而是转换身份,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乡村,解决生产、生活所需,实现“私人订制”的乡村振兴。此外,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弥补了建筑学教育当中的实践空缺,搭建起了“身体力行”的建筑学实践平台,让学生们走出课堂,面对真实的环境和问题,以“微介入”的姿态扎根乡村,在切实的建造中更为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感知建筑空间,让村庄从内部焕发生机。

贝聿铭:传奇落幕建筑永存

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这个名字,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与之相联系的那些建筑物——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卢浮宫“金字塔”、苏州博物馆……都被时间证明了永恒性。从18岁赴美留学的富家子弟,到成为在美国及世界范围内都有话语权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整个职业生涯,不仅仅在历史与现代之间构建桥梁,也在东西方之间构建桥梁。

贝聿铭的设计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其作品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不仅体现在对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的广泛使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中西建筑文明的广采博取上。一直被对照的东方与西方,在他的艺术世界中,对立又和解:“我在文化缝隙中活得自在自得,在学习西方新观念的同时,不放弃本身丰富的传统。”因此,人们称他为“文化缝隙中优雅的摆渡者”。

当下,中国城市建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浪潮中,也出现了不少乱象——“奇奇怪怪的建筑”有之,“千城一面”的现象有之,与民族文化格格不入。我们在纪念这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其建筑设计理念所带来的启示,如他所说“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建设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性,方能达到建筑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统一。

新国标:以人为本强调性能

8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以下简称“新《标准》”)。目前,新《标准》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10项重点标准之一,对建设领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意义重大。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修订后的新《标准》颇具亮点。比如,将原来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大指标体系更新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此外,新《标准》还在重新设定评价阶段、新增绿色建筑等级、分层设置等级要求、优化计分评价方式、扩展绿色建筑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

显然,新《标准》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引领绿色建筑成为感知性佳、获得感强的好建筑。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新《标准》对建筑业企业要求更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和人才,才能够达到要求。此外,由于具体指标体系、评价时间节点、等级设置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尽快启动新《标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让技术人员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新的要求。

2019年建筑记忆

to 2019

4月

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新方案出炉

4月

新加坡樟宜机场第一航站楼前的“星耀樟宜”综合体首次开放

5月

建筑业“终身负责制”五方责任主体处罚细则发布

5月

扎哈在中国最后遗作——北京丽泽SOHO曝光

8月

中国建筑师勇夺巴黎圣母院重建竞赛头奖

9月

庄惟敏、冯·格康获第9届梁思成建筑奖

10月

中国第一个建筑模型博物馆在上海开幕

10月

日本冲绳首里城琉球“故宫”世界文化遗产被烧毁

11月

11月

BCC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开幕

让·努维尔中国首战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