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六十,想要静静地享清福,这两件事就该放下了

 祝冀馆藏 2019-12-25

光明网12-25 14:11

图片

人,总会老的,等到年逾花甲之时,曾经对出人头地、大富大贵的渴望早已消逝在岁月里,想要的,不过是粗茶淡饭、平凡安逸的一点清福罢了。

当你老了,人到六十,想要静静地享清福,这两件事就该放下了,学会看淡,才得福报!

图片

一、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在面对世俗、生活的烦恼时,要懂得忍耐。

曾有人说过:“不要杞人忧天,烦恼并不会减少明天的负担,却会失去今天的快乐。”

人生总少不了烦恼,少年时,读书往往是烦恼;长大后,工作往往是烦恼。人在不同的时期,往往有新的烦恼出现,直到双鬓微白,步履蹒跚,才懂得,与生死相比,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

曾读过辛弃疾的一首词,极美、极美,说透了人生之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之时,往往不懂,人生为何愁?喜欢登高远眺,登高远眺,为了写一篇好词,而勉强说愁。

等到如今,尝遍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口,想说却说不出口,明明满腹忧愁,却说“好个凉爽的秋天啊!”

烦恼之事,处处皆有,难以逃避,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静静忍耐,静静思量。一个人的修养往往从学会忍耐开始,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忧。

图片

二、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身处世事纷扰时,要懂得安闲。

世事纷扰,都市繁华的灯红酒绿,情感纠缠的羁绊牵扯,公事匆忙的奔东走西,安得一时安宁?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越是安闲,越是清俭时,越能够培养自己的德行心性。而一个人的智慧,也往往会在独处平静的时候生发出来。

不论俗事再繁忙,也要懂得“偷得浮生半日闲”,找个时间,不被琐事所累,不被情感所羁绊,也不为工作所操劳,静下心来,感受这份“孤独”与“宁静”。

来源: 早安晚安星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