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行理论

 实地826 2019-12-25
2018-10-25 20:53
一、不完善的五行理论 现在很多搞养生,或者搞传统文化的人,张口闭口就是阴阳五行。阴阳理论是没有错的,是辩证看待事物的好方法。而五行理论,我认为它是有缺陷的。理由有二:
1、五行理论是几千年前,人们根据当时的认识水平来归纳总结的一套方法论,用大自然中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现在,我们都知道,大气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物质。所以,无色无味的气,应该成为“一行”,即使“六行”。
2、五行理论不能与阴阳理论完美结合。我们知道,阴阳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成双成对的。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可是在五行理论中,就是三阴二阳,不能进行阴阳互生。
二、六行理论
六行理论:木,火,土,金,水,气,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六种重要物质,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必然的联系。下面我以图解的方式,阐述一下它的基本概念:


六行示意图:


六行理论的基本元素是:木,火,土,金,水,气。它继承了五行理论的主要成分,只是在其基础上加以完善。在六行理论中,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木,火,土,金,水,气这六种物质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们为一个整体(见六行示意图1)。这六种物质的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
.土(代表中和),而气它代表了统管。比如在人体中,原来我们认为是五脏六腑,而实际上应该是六脏六腑。在几千年以前,人们没有认识到大脑的功能,所以认为大脑不属于脏器。而实际上,大脑是统管:肝、心、脾、肺、肾的脏器。


第二种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都是大自然中可见的实体物质,可归结为一类,其阴阳属性为阴;而气这种元素是大自然中无色无味的物质,它另属一类,其阴阳属性为阳。所以,第二种六行理论的表现形式为:气与原五行要素互为阴阳(见六行示意图2)。比如人的手掌,五指属于一类,而掌属于一类。
那么,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有没有完美的结合呢?我们看看六行与方位图。当我们以第一种形式看方位时,木,火,土,金,水,气代表的方位是:东、南、下、西、北、上六个方位;如果我们以第二种形式看方位时,木,火,土,金,水,气代表的方位是:东、南、地、西、北、天两个空间(天和地)。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六行比五行好?第一,阴阳是互生的,是成双成对的,只有六可以阴阳互生,而五不能。第二,六这个数字是大圆满的数。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六刚好是1+2+3之和。“六”可以将一天分为四等份,将一月分为五等份,将一年分为六十等份,而“五”不能。十二生肖、十二时辰刚好是两个“六”;而一个花甲刚好是十个“六”。
六行互生图:
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气,气生木(气也可以生其他)。


六行相克图: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五行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气、气克金,金克木。其中,木、土、水属于阴阴相克,火、气、金属于阳阳相克,水、火以及金、木属于阴阳相克。


六行阴阳图:
六行与阴阳的关系前面已经阐述,这里要讲的是阴阳可以变化的。比如:由白天到黑夜,是阳消阴长的过程,由黑夜到白天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阴阳平衡是最为和谐的,比如,在四季中,春和秋是最舒服的,因为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差不多。在六行中也一样。如大脑属气,如果用脑过度,人就会很疲劳,身体的其他方面都会不适。


六行与方位图:
六行的方位与根据六行的特征来确定的。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与季节的关联。木,火,土,金,水,气分别代表:春、夏、长夏、秋、东、长冬。
六行与六味图:
木,火,土,金,水,气与之对应的六位分别为:酸、苦、甜、辛、咸、淡。


六行子午流注图:
这个图是根据时辰的变化而画出的一个走向图,这个图只有在六行中才能画出来,而五行中是不行的。这个图呈现一个(8)字状,与阴阳太极图非常相似。


六行与六脏六腑图:
我国的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最近却越来越没落了。不是中医不够好,而是现在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人太少了。几千年了,还是《黄帝内经》、阴阳五行、五脏六腑那些东西。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敢质疑,不去完善,怎么可能有发展?
我之所以推出六行理论,是觉得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不断的完善,从而发扬光大。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文化将越来越璀璨!
本文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旨在抛砖引玉,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不断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