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朝花夕拾》阅读

 尚雅轩 2019-12-25

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围绕“三变”、“三打”和“三拦”展开。作者采用反复叙事手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比如,白骨精的“三变”:一变成了村姑送斋饭,实际使的是美人计,二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实际使的是是苦肉计。三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实际使的是离间计。

    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

    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2、四圣试禅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彵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笶道:“彵们是奉了唐王的旨億,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八戒道:“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那妇人道:“既然干锝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八戒道:“不用商量!彵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妇人道:“也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彵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八戒也不放马,将马拉向前来。怎知孙大圣已一一尽知,彵转翅飞来,现了本相,先见唐僧道:“师父,悟能牵马来了。”长老道:“马若不牵,恐怕撒欢走了。”行者笶将起来,把那妇人与八戒说的勾当,从头说了一遍,三藏也似信不信的。

少时间,见呆子拉将马来拴下,长老道:“你马放了?”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么?”呆子闻锝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又听锝吖的一声,腰门开了,有两对红灯,一副提壶,香云霭霭,环珮叮叮,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叫真真、爱爱、怜怜,拜见那取经的人物。那女子排立厅中,朝上礼拜。果然也生锝标致,但见彵:一个个——

蛾眉横翠,粉面生春。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飖迥绝尘。半含笶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说甚么楚娃美貌,西子娇容?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

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这沙僧转背回身。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将一对纱灯留下。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八戒道:“兄弟,不要栽我,还从众计较。”行者道:“还计较甚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甚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八戒道:“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行者道:“呆子,不要者嚣,你那口里娘也不知叫了多少,又是甚么弄不成?快快的应成,带携我们吃些喜酒,也是好处。”彵一只揪着八戒,一只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那呆子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那妇人即唤童子:“展抹桌椅,铺排晚斋,管待三位亲家。我领姑夫房里去也。”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那几个童子,又领命讫。彵三众吃了斋,急急铺铺,都在客座里安歇不题。

14.文中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三位“女儿”的美貌?

15.见到这么美丽的女子,唐僧四人有什么样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心态?

16.猪八戒费劲心思要入赘为婿,结果怎样?

17.你怎样认识“呆子”八戒的这个人物形象?

18.《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 _______代人。

19.全书____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__,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________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真谛。

14.(1)对偶。“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飖迥绝尘”“半含笶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等。(2)衬托。用美貌的楚娃、娇容的西子来衬托三位“女儿”的美色绝伦。(3)比喻。把三位“女儿”比喻成下凡的仙女、月宫的嫦娥。

15.见到这么美丽的女子,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这沙僧转背回身。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要跟几个女子去,可见八戒尘心未绝,好色冲动,贪心不足,意志力薄弱。而其他三人意志坚定,尘心已绝。

16.结果八戒没有得逞,被“娘几个”戏弄一番,网住吊在大树上,还是给师兄救了下来。

17.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能自圆其说即可。(1)我认为八戒十分可恶。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的毛病实在多。(2)我认为八戒十分可爱。虽然本事比悟空差,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他憨厚老实,有力气,忠勇和善良,能知错改错,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也算个英雄。

3阅读下面名著(节选),完成后面17——18题。(共4分)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好猴精!有诗为证。诗曰: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好杀——

17、节选文字所属的名称是                   ,该书的作者是             

18、文段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7.孙悟空大闹天宫  吴承恩  18. 反抗神权,追求自由的叛逆性格。. 吴承恩 汝中 射阳山人 明 

19.  100 大闹天宫 100 八十一 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4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2分)

(2)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4分)

孙悟空性格特点是

唐僧性格特点是

参考答案:

(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

(2)①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②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说明:“不辨妖魔”和“不辨是非”答其一即可)

5、名著阅读( 2)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7、文中作者用               来表现迎神赛会带给自己的兴奋和喜悦,这与被父亲逼迫背诵《鉴略》造成的         情绪形成         。

参考答案:

17.罕逢 盛事(最盛),压抑(郁闷、苦闷) 鲜明对比(2分)

18.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3分)

答:                                                                        

19.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0.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答:                                                                        

21.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答:                                                                        

22.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                                                                        

答案:

18.(3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答出一个篇名给1分,有错该篇名不给分,从上面九篇文章中任选三篇即可)

19.(2分)行文线索(意思对即可)

20.(3分)“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不解与不满。

21.(3分)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

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答出赏析角度给1分,答出表达效果给2分;选取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22.(3分)示例:“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评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答出对比的内容给2分,答出对比的作用给1分)

6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句中的“谨肃”“蹊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工人的脸色忽然变“谨肃”了?这说明了什么?

3.文中画线句的情景,使我们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景,你还记得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吗?请写出来。

4.“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生得更高了”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我”一口气把书背了下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

6.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

 7.选文第①段写五猖会是“罕逢”的“盛事”和五猖庙的“奇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结尾又写背书的内容完全“忘却”,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8.你对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有何评价?(4分)

参考答案:

1.高兴地“笑着”“跳着”“催”——“忐忑”“担着心”地强记——梦幻“铁钳”的帮助——热闹却“没有什么大意思”。

2.恭敬严肃;奇怪;因为父亲就站在“我”背后;说明了父亲的严厉,家人、工人都怕他

3.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4.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内心的焦急

5.在无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让我讨厌

6.对比;含蓄地反映了父亲的严厉对“我”心灵上的伤害。

7. 用迎神赛会带来的欢乐同下文被迫背诵《鉴略》造成的压抑对比。(2分)批判了封建制家长对儿童的迫害,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2分)

8.(4分)示例一:不好。一次千呼万唤始得来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严重地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损害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示例二:好。父亲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近于残酷的要求是作者日后成才的基础,我们应该理解父亲的教育方式。毕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7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尔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然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17.“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句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4分)

18.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18.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8、衍太太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1.文段描述的衍太太令人印象深刻,你认为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请简要阐述。(4分)

2.《朝花夕拾》中还有些什么人物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请你写下其中两个人物,简要说说他们的特点或事例。(4分)

3、《朝花夕拾》中的孝道故事很多,作者认为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的故事可以勉力仿效,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像“卧冰求鲤”          

                        这样的故事,如果模仿就有性命之忧了。

答案:

1.(学生能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衍太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琐记》里写“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而这所谓好,却是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或者比赛打旋,而在有的孩子旋得跌倒,被自家大人看见时,衍太太却说:“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而且,她还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并没有偷,她却放出流言来了。这些就表现出衍太太的坏品德了。

示例二:对衍太太要辨证地看待。文中写了四件事,就有三件对她不满。她虽然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冬天比赛吃冰,或者比赛打旋,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甚至背后散布流言,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她毕竟还是喜欢孩子,如孩子头上碰肿了,衍太太立刻给他搽药止痛。因而只能说衍太太是一个有不少毛病的小市民,还不能说她就是一个坏人。

2.示例:喜欢多事、粗俗愚昧,却又真诚地关爱儿童的长妈妈;热心教诲弱国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在三味书屋摇头晃脑读书、“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寿镜吾;去看迎神赛会即将出门时还要“我”背书的严厉的父亲;要原配蟋蟀做药引的名医陈莲河……(写出其中两个人物的特点或事例即可)。 

9、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1、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答:父亲是一个专制、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类似即可。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段文字选自《狗·猫·鼠》。《狗猫鼠》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篇。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 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读过这段文字后,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案:2、答: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答: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