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纪十六(3)--皇家庙宇

 zqbxi 2019-12-25

 刘贺大概不知祭奠先帝的政治意义,这与汉“以孝为先”大相径庭,是为大逆不道,破了为君的底线,成了二七皇帝,甚至称不上皇帝。西汉对帝庙其实十分讲究重视。

皇帝生前自立庙

周代宗庙的设置,实行的是天子七庙的礼制;西汉则不然,宗庙的设置没有固定的数目为限,每个皇帝过世都各有其庙。特别是很多皇帝生前就为自己预先造好了宗庙,这是西汉皇帝宗庙设置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文帝四年作顾成庙。贾谊策有云:使顾成之庙为天下太宗。景帝庙曰德阳,武帝庙曰龙渊,昭帝庙曰徘徊。宣帝庙曰乐游,无帝庙曰长寿,成帝庙曰阳池。

皇帝生前自立的西汉宗庙,有4个:文帝庙, 庙在长安城南,文帝作。还顾见城,故名之。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若顾望而成,犹文王灵台不日成之,故曰顾成。景帝庙,四年春三月,起德阳宫。臣赞说:是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武帝庙,武帝元光三年,起龙渊宫。宣帝庙,宣帝三年春,起乐游苑,在杜陵西北.。宣帝立庙于曲池之北,号乐游。.

这些自立的皇帝宗庙从特点上看,一是别有名号,如顾成、德阳、龙渊、乐游等。二是出于避讳,也可以称/宫。据此,由昭帝庙号徘徊,元帝庙号长寿、成帝庙号阳池,推断这些也都是皇帝生前自立的宗庙。

秦皇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又说:二世皇帝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奏言: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此极庙即秦始皇生前自立的宗庙,这种由皇帝自己预先造宗庙的制度为西汉皇帝所沿袭。因此,西汉皇帝自立宗庙之举可溯源至秦,这无疑是汉承秦制的一个具体例证。

宗庙异处

西汉皇帝宗庙在设置地点和布局上与前代有较大的差异。宗庙在周代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匠人营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里所谓的国,是指都城。可见周代的宗庙在都城之内,建在王宫的左侧,与王宫之右的社稷相对称。周代的宗庙建筑也还有一定的格局,即外为都宫,内各有寝庙,别有门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次而南。晋太常博士孙毓说,天子的宗庙与诸侯的宗庙除在庙数上有差别外,在布局构造上基本是一致的。周代宗庙的这种布局,因马家庄秦国宗庙遗址的发现而得到了证实。秦虽蔑礼,惟始皇独庙为非,其七庙之规犹然先王遗意。至西汉而古礼尽亡,其失有十:立庙不于宫寝左,一也;群庙不列都宫内,二也。这两条是说西汉皇帝宗庙在设置地点及布局上与前代有所不同。西汉各宗庙的位置如次:

太上皇庙: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之父。太上皇庙在长安西北,长安故城中。香室街南,冯翊府北,在洒池北。太上皇庙建在长安城内。

高祖庙:高庙在长安城门街东,寝在桂宫北。高庙在长安城安门街东,在长安西北故城中。惠帝时,还另为高祖设立了两所原庙。一所庙在渭北,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惧,曰: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示有过举。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庙。另一所在沛,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

惠帝庙:惠帝庙在高庙后,高庙之西,也在长安城内,并与高庙相去不远。

文帝庙:古之庙皆在城内,孝文庙始出城外。庙在长安城南,文帝作,还顾见城,故名之。在长安城南距城不远处,其址唐代犹存,朱雀街之第四街,即皇城西之第一街,街西从北,第一安定坊,次南休祥坊,坊内有汉顾成庙余趾。

武帝庙:今长安西,茂陵东有其处。成国故渠又东迳茂陵县故城南,故渠又东迳龙泉北,渠北坂即龙渊庙。

昭帝庙:成国故渠又东迳平陵县故城南,故渠之南有窦氏泉,北有徘徊庙。在平陵东南十里,马泉公社萧家堡村北,有汉代夯土建筑遗址,范围南北长60米,东西宽56米,有大量汉代板瓦和筒瓦残片,长生无极残瓦当,方格纹方砖和凤纹空心砖残块,当为徘徊庙所在。

宣帝庙:庙号乐游,在杜陵西北。宣帝立庙曲池之北,即今升平坊内基址也。

景、元、成、哀、平诸帝庙址史书缺载。汉帝诸陵自各立庙,或在城内,或在城外,或在陵旁。从已知的诸帝庙位置及设置规律推测,这些帝庙的位置,以设在其陵旁的可能性为最大。

综上所见,西汉皇帝宗庙没有统一规划的布局,也没有相对固定的设置地点。宗庙异处,互不关联,这是西汉宗庙在设置上有别于历代的一个显著特点。

郡国设庙

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与政治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政治权力还往往通过祭祀权力而体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历代的帝王都毫无例外地注重祭祀权力的拥有。如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就曾对诸葛亮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可见,即使昏庸如刘禅者,也不会轻易地放弃祭祀权力。与政治上的等级制度相应,祭祀上也是有一套等级的规定。在祖先祭祀制度方面,先秦时期就严格地遵行着“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士诸侯”的礼仪规定。与此相应,天子诸侯的宗庙都设在自己的都城之内,并亲自奉祀。

西汉建立之后,在祖先祭祀上因事制宜,很多方面都打破了先秦时期的成规,在地方郡国设立天子宗庙,就是与先秦有异的一个新特点。西汉在郡国所设的宗庙有:

太上皇庙:高祖十年秋七月癸狁卯,太上皇崩,葬万年。赦栎阳囚死罪以下。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0。当时有九国八侯,这是西汉在地方设皇帝宗庙的开端。

高祖庙:惠帝即位后,令郡、诸侯王立高庙。即在全国各郡及诸侯王国都为汉高祖设庙,当时全国共有郡五十四,诸侯五国十个,足见高祖庙的设立范围及宗庙数量都远超太上皇庙。

文帝庙:景帝元年冬十月,丞相申屠嘉等奏: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于是在郡国又为文帝设太宗庙。景帝即位时即文帝后元七年,全国时有五十八个郡,十六个诸侯王国。

武帝庙:本始二年六月庚午,宣帝诏令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武帝巡狩所幸郡国凡四十九,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可见虽然宣帝仍循祖制为武帝设立郡国庙,但设置的范围已不遍及于全部郡国,而仅局限于武帝生前所亲历的郡国。

宣帝以后,西汉再无郡国设庙的举措。凡祖宗庙在郡国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说明到了元帝时,这些先前所设立的郡国宗庙仍然基本保全。

上述三个特点表明,西汉在皇帝宗庙的设置上是极富有创新精神的。但是后世的儒家学者却因其繁杂及有乖于儒家礼制而抨击其渎乱不经。西汉皇帝宗庙在设置上的这些特点,都是为了适应皇权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顷之,有太后诏召王。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珠缀串而成的短衣),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早弃天下,遣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衰(穿丧服),无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在沿途驿站陪宿)。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孝昭皇帝灵柩之前),就次(回到住处),发玺不封。(太过轻慢。)从官更持节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余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一起居住在宫禁之内,肆意游戏娱乐)。为书曰:‘皇帝问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徘倡;召内泰壹、宗庙乐人,悉奏众乐。驾法驾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中。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等事的官员):‘敢泄言,要斩!’-----;”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王离席伏。尚书令复读曰:“------;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酒醉沉迷)。独夜设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古代朝会大典设"九宾"。说法不一:(1)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2)指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 匈奴 侍子。3)指九位礼宾人员。)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交错;纷繁),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臣敞等谨与博士议,皆曰:‘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不轨。“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孝经》上说:“五刑之罪当中,以不孝之罪最大。”《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宗庙重于君,陛下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臣请有司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刘贺完全击破做皇帝的底线,甚至破了做人的底线,完全不合“八项规定”,四风严重。)皇太后诏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出自孔子。“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看来并非不学无术。)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称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悔之晚矣。)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左右。”光涕泣而去。(颇有人情味。)(非常正规的程序、非常得体的礼仪废帝,足以教化天下及后人,维护了废帝的人格,刘贺应无怨言有的王为争帝位,谋反绝情,不惜身败名裂,而刘贺对天上掉下的馅饼却不听劝谏,视为儿戏该知厚德载物的含义了。)
  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不及以政。请徙王贺汉中房陵县。”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国除,为山阳郡。(一落千丈。给以生路南昌发掘他的墓葬颇多金玉财宝。)
  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杀二百余人;唯中尉吉、郎中令遂以忠直数谏正,得减死,髡为城旦(刑期为五年,夜里筑长城,白天站岗。应当重用,冤。)。师王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无谏书。”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这么顽固不化的人,害了身边的人。)
  霍光以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夏侯胜用《尚书》授太后,迁胜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
  初,卫太子(刘据)纳鲁国史良娣,生子进,号史皇孙。皇孙纳涿郡王夫人,生子病已,号皇曾孙。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皇曾孙在,亦坐收系郡邸狱(王侯、郡守府邸中所设的监狱。属大鸿胪)。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吉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皇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渭城胡组、淮阳郭徵卿,令乳养曾孙,置闲燥处(住在宽敞干爽的地方)。吉日再省视(每日前往探视两次)。
  巫蛊事连岁不决,武帝疾,来往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遣使者分条(分别通知)中都官,诏狱系者无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功德无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