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花径葳蕤 2019-12-25

王维与孟浩然同为声名远扬的唐朝山水田园诗人,世人称为'王孟',两位诗人在山水田园诗派可谓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笔下的诗歌充满禅意而又空灵,恬静而又洒脱,无论是秀丽的田园风景描绘,还是静谧闲适的心境,都浑然天成,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山水田园诗派cp

他们没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与不平,而是彼此之间惺惺相惜,他们的友谊流传为千古佳话,随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千古传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朋友间一份深情挂念,随着诗歌跃然纸上,他们的真情万古长存,现在读来依旧让人感动。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懂自己的人,盼望知己的出现,士为知己者死,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豪情义气是多么荡气回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做为山水田园诗派顶级cp,因为懂得,所以珍惜,因为相知,所以欣赏,因为生活不易,所以肝胆相照,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王维与孟浩然,看看友情最美的诗意。

1、 不论贫富贵贱,但求志同道合

王维与孟浩然的贫富地位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王维出生于701年2月28日,和大诗人李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他15岁的时候,到京城应试,因为精通诗歌、书画、音律,就成为轰动京城的王公贵族的宠儿。30岁的时候更是高中状元,从此就平步青云,历任右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在位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可以说,他一生都是领导当官的,在他活着和过世后,都是声名显赫,历史书中是这样形容王维的:

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王维画作《江千雪霁图卷》

而孟浩然呢,很多人称他为孟山人,他一生虽然有志向进入官场,可惜名满天下的他,仕途始终不如意。每次考试,都不通过,人生遭遇很多的失望与打击,因此他一生没有做官,官场不得志,山中做隐士。也正好因此,他远离世俗尘嚣,以隐士身份度过了一生。

即使他们的贫富有天壤之别,但是他们的确志同道合。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诗词,共同的宗教信仰佛学,因此,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一起写诗悟道,一起寄情山水,一起归隐山林,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们在一起的画面,仿佛一幅充满鸟语花香、行云流水的禅意山水画。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春晓

王维向来一心向佛,他号称诗佛,无论是他的诗歌与画作,都是空灵而禅韵十足,圆融了远、虚、淡、静,透出安恬闲适的心境,表现出实相禅的意境。王维曾撰有《六祖能禅师碑铭》:

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离寂非动,乘化用常。在百法而无得,周万物而不殆。鼓枻海师,不知菩提之行。散花天女,能变声闻之身。则知法本不生,因心起见;见无可取,法则常如。世之至人,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短短的开头数句,就可以看出王维深得禅宗精髓,也透露出他参禅颇深。放眼整个唐代在诗词与禅学上可以与王维旗鼓相当的,可以说就是孟浩然了。他们仿佛棋逢对手,诗歌造诣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虔诚参禅向佛,更是志同道合。白居易曾在《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写到自己修禅,'渐闲亲道友,因病事医王。息乱归禅定,存神入坐亡。断痴求慧剑,济苦得慈航。'孟浩然早年潜心修南宗禅,晚年虔修念佛三昧,如他所作的《念佛偈》: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孟浩然一生虔诚的参禅打坐,历史上极其有名,看看他的诗篇,堪称是一本活的修行指南,比如他写的读《禅经》: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一切的相都是后天的名言概念描述的,如果我们放下妄念,一切的显现本来清净,要是真的可以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同时可以体会无余和有余涅槃。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一切的纠葛都是心的纠葛,放下妄心,一切不过如梦幻泡影。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动用不断,用体本空,而明了一切的觉性从来不动。一切如梦幻泡影,如空花阳焰,还需要去求证果吗,证果这个念头就是最大的妄想,若是开悟自性,即心即佛,涅槃也如同空花,这清净的觉性即是佛,一切明空不二,悟到的一种智慧的心境,又有谁需要到哪里去求果呢,只是心与万法本来涅槃的法性相应即是,明与无明都是无二无别。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心的念头,动用不断,用体本空。一念恶念害人,一念恶念救人,念头虽然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却可以产生害人与救人种种不同的相用。如果我们不跟随念头游走,安住自己的真心,一念不生,那就是真的如如不动。万境本闲,唯心自闹。从此可以看出孟浩然不但是熟读《禅经》,而且非常的有见地。

孟浩然在佛学上精进的修持,在很多诗歌之中都可以体现,他虔心向佛之心也对王维影响颇深,可以说,他们既是诗友,也是同修,他们之间的诗歌来往,颇有禅师言谈话语间打机锋的禅趣。在东方佛教文化圈内的佛教兴盛期,文学家、艺术家多半为禅僧,即是俗人中的文化人士,也多信仰佛教,修习禅定。如大文豪许询、谢灵运、沈约、徐陵、江宗、柳宗元、苏轼、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佛学的熏陶,禅定的静心,使他们的世界观、感情、审美情趣都受到熏染,行诸笔墨画于山水,创造出深具禅味的艺术境界。

而孟浩然与王维不仅精通于山水诗歌,更是志同道合的佛友良伴,他们通过禅定的自我调心,达到精神上的超脱、宁静与安详。在他们的诗词文艺作品中,都描绘了一种主体与外境山水的最大和谐,常常通过欣赏自然美而形成心境融合,从而抒发作者安谧恬静的心境,抒发万法皆空人生如梦的禅悟,以及随缘任运、超脱自如的生活态度。这种艺术境界的融合,是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仿佛知己间的相知相望。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禅意山水画-夏珪

2、真正的知己,是彼此认定,一路风雨同行

真正的知己,是彼此认定,而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真正的知己,是彼此选择,一路肝胆相照,风雨同行。

虽然很多人表示过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孟浩然始终视王维为知音。做为盛唐最有名气的四位诗人,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是这样的,杜甫爱李白,李白爱孟浩然,孟浩然和王维惺惺相惜。

李白和孟浩然初次见面,李白对孟浩然一见如故,李白临走之时,依依不舍,留下那千古传诵的送别诗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李白送孟浩然

李白一生都是恃才傲物的才子,从他曾经敢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你就知道李白是一个多么'牛'的诗人。民主的现代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在古代那样的皇权之下都做了。然而,当他遇到隐居山林的孟浩然,那样飘逸洒脱,像迷弟一样仰慕他的才情,直抒胸臆'我爱孟夫子',这样的仰慕我们跃然于诗词《赠孟浩然》之中: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面对李白这样的直接表白,孟浩然却没有太多回应。李白为他写了五首诗,篇篇轰动全国,感动古今,但是孟浩然并没有给李白回过诗,而是留下了感人肺腑的《留别王维》,从此不难看出孟浩然始终视王维为知己。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不难看出,孟浩然的诗词中透出了很多的孤寂,不但感叹知音稀少,抒发仕途不如意只能空空归去的落寞情怀,这样的话他只能说给王维听,可谓是把王维当做自己人。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孟浩然和王维

王维是怎么回复孟浩然的诗篇的,与其说他宽慰仕途不如意的朋友,王维选择在此时给孟浩然道喜。王维的确是孟浩然的千古知音,不但在他失败的时候给他指点迷津,更是他落寞的时候给他鼓励,恭喜他可以远离尘嚣,做一个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隐士。

送孟六归襄阳

王维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孟浩然

面对两个才华横溢的天才的爱慕,一个桀骜不驯,崇尚道家;一个本本分分,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堪称诗佛。在孟浩然的心里,他的选择始终是王维。

孟浩然写下饱含深情《留别王维》诗作后,王维送别孟浩然之时,不禁诗意大发,且看王维为他写下的《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原本只是朋友之间的宽慰,却是如此的耐人寻味,仿佛欣赏一幅禅韵十足的山水画。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王维和孟浩然在一起尽情饮酒聊天,无论人生得意与落寞,他们都携手饮酒谈笑而过。王维还关心的问到仕途不如意的孟兄准备去往何方。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虽然孟浩然名闻天下,可是每每遇到晋升机会的时候,总是失之交臂。不得意三个字省略了历史背后精彩的故事。有一天,孟浩然正在王维家中谈诗论道,正巧遇到皇上来访,按律来说布衣不能面圣,王维还是孟浩然躲在床下,以待时机。听闻大名远扬的孟浩然也正巧在家中,唐玄宗自然想要见见。孟浩然十分紧张的面圣了,皇帝久闻他文采斐然,就让他读诵自己的诗句。

慌乱下孟浩然吟诵了这样一首诗: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不才明主弃'皇帝听后自然不悦,都没来问过寡人,我怎么就放弃你了呢,也正是这首诗歌直接断送了孟浩然的仕途。伴君如伴虎,或许孟浩然的确适合归隐终南山。如果当时孟浩然吟诵的是其他的诗句,王维或许就可以帮助成就孟浩然仕途之梦,不过不管如何,他们都选择一路风雨同行,患难与共,相互勉励,肝胆相照。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既是王维对孟浩然美好生活的宽慰之语,也透露出禅友话锋的禅机。白云总是给人极其悠闲自得的感觉,看白云无尽时,那又是怎样的悠闲恣意啊。如果把白云比做我们心头的妄念,念念观心,终有一天可以观到无云晴空的真心。虽然白云无尽时,依然没有离开广阔的天空。真心为体,妄念为用,禅悟的境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顽空,而是真空妙有,就像天空拥有白云无尽的妙有妙用。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3、真正的友情,是背尘合觉,合二为一

真正的友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彼此越来越相似,见解一样,想成为和你一样的人,过你那样的人生。看多了孟浩然的诗,仿佛像是王维写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过王维的诗歌,仿佛透露出孟浩然的隐士般的洒脱恬静。

晚年的王维,也像孟浩然那样归隐山林,虔诚向佛,一心参禅。他的诗歌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笔下恬适安然的田园山居,透露出寂静超然的禅味,不愧得到'诗佛'之称。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整首诗歌短短二十字,音韵美十足,美感无限。让你欣赏一朵花的美,物我两忘,心境一如,沉浸于天地的无言大美之中。禅亦无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份超然的禅味已经通过文字留白在了文字间,诗词间,寂静间,花开的瞬间。

王维与孟浩然,让我们看见友情最美的诗意

又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山虽然空了,但是依旧还有音声。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心静止到忘却自我,与音声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句诗歌中,最妙的一个字在'照',我们的灵明觉性,犹如遍照一切的阳光,照在青苔上,照在这个天地间,整个深林上。读王维的诗,的确可以体悟心即是境,境即是心的妙悟。全心即境,全境即心。一切外境荡然无存,唯独这灵寂之知,照见五蕴皆空。我就是光,光就是心,心就是空,此时,颇有密宗观光为心的妙境。

王维与孟浩然,不仅是诗友知音,更是佛门同修,修行路上,有这样一位善友良伴,真是人生大幸。孟浩然潜心修佛丝毫不逊于王维,很多修行体悟,甚至更胜一筹。如孟浩然的《登总持寺浮屠》: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从这首诗来看,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都说明孟浩然的禅修之功夫,决对不仅仅是懂得那么简单,极可能悟道颇深。孟浩然隐居山林长期的禅坐观修,肯定给了诗佛王维深远的影响,让王维不要太过于沉迷于官场的沉浮,更应该珍惜人身,精进修行,避免六道轮回之苦,追求涅槃解脱之乐。从王维的诗歌中,的确可以看出,无论晚年隐居山林,还是年轻为官行于世间,他的诗歌都透露出行云流水般超然洒脱的人生心态。

坐觉诸天近,仿佛身体与天空融为一体,这样近在身边,正所谓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世界就是心,心就是世界,一切唯心所自觉,本来一切的显现并没有错,只是因为心的执著,因而产生过失。这样的禅定境界是否极高呢,王维最是喜欢的六祖,在坛经中这样开示坐禅。

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坐禅重在于不着相,不于境上起念生心。如果看待万物如明镜映像,天地自然无法拘束你的真心。这颗心自然超然物外,怡然自乐,犹如“落花”,滋养万物,随缘不变,来去常闲。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孟浩然诗歌的意境,也的确像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诗颇有王维诗歌的圆融动静的音律美,诗画般的留白,字里行间都诠释着'诗佛',流露出闲适无住的禅意。禅宗以无住、无念、无相为宗旨,当你的心如落花般不住,那么自然会拥有空香逐落花般的闲适怡然的心境。外境一切的人事物,如同“空香”,无善无恶,不取不舍,那么自然万法如如,心境常闲。

而功成名就之后的王维,最终也踏上了与孟浩然一样归隐山林虔心向佛的修行人生。他们的诗歌不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生的路途,仿佛也融为一体,背尘合觉,与道合真,合二为一。只留下一片一路相知相伴的真情,随着他们的诗篇一起光照华夏,千古流芳。

纵看他俩一生,不但是诗友,更是道友,修行路上的菩提善伴,随喜他们的人生,赞叹他们的真情,愿大家在世间都拥有这样的知己良伴!感恩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