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教《孔雀东南飞》

 山湖微波 2019-12-25

兴宁市第一中学  廖振雄

出差数日,巧燕代我上高一(26)班的课。返校接课时,恰好讲至《孔雀东南飞》一课。巧燕在26班掀起了一阵青春风暴,以其可人的教态和活泼的教风,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同学们,收割了一整班的铁粉。她用串讲的方法讲授完1至12自然段,也就是第一二部分。巧燕教得细,学生学得透,特别是对词义和文意理解得准,掌握得牢,教学效果好。

巧燕陶醉在26班孩子们崇拜的眼光里不想醒来,又体贴我外出公干身体劳累需稍作休整,于是暖心地提出把此课上完后再让我接班的请求;而我也考虑到因外出多日,积攒下来的公务甚多需要时间去一一处理消化,于是两人作出了课完再接班的决定。

晚自习课,巡查至26班。26班的孩子们一见到我,全都抬起头,用如同久别重逢欣喜的眼光注视着我,然后是“廖老师回来了”的一阵欢呼。早已经习惯了鲜花和掌声的我,此时此刻,竟然热泪盈眶,激动不能自已。这一时刻,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得到学生们的喜欢和崇拜是何等荣耀的事情啊!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瞬时充盈心间。也是在这一时刻,我改变了课完再接班的想法,明天就接课!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讲述了汉末建安期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虽彼此深爱,但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活活拆开,最终为了捍卫爱情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故事。全诗按故事情节发展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焦母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娘家。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已成定局。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两情同依依”)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誓盟。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提亲,在哥哥的干预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家做好迎娶的准备。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两人诀别,相约以死抗争。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杀。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在一起,两人化为鸳鸯。

有教参认为,作者通过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的婚变,深刻而又细致地描写了兰芝和焦母之间的矛盾以及兰芝和她哥哥之间的矛盾,从而揭示出封建家长制和门阀观念是酿成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也有教参认为,焦母对兰芝不满的根源在于门第的不对等,焦家为官宦世家,而刘家为“野里”之家。门不当,户不对是焦母百般刁难挑剔兰芝的主要原因。通过研读课文,我非常赞成封建家长迫害说的观点,但对门阀观念迫害说则有所保留。理由如下: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从中可见刘兰芝“昔作女儿时”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这方面的真实性在“入门上家堂”后阿母说“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如果刘兰芝“生小出野里”,肯定不可能接受到如此全面、如此系统、如此优越的教育;如果刘兰芝没有接受如此良好的教育,刘母也不会对女儿有“谓言无誓违”的信心和期待。

有人认为刘家地位低,因为兰芝自述“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而从语境中可知,这些话语正是她“有教训”“知礼仪”的谦虚说法。这种说法还包括下文中的“兼愧贵家子”和“受母钱帛多”。“受母钱帛多”在文中没有具体详细的描述,如果真如兰芝所述,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焦刘两家的门户相当。因为只有门户相当,男方才会聘礼“钱帛多”。反过来我们可以从刘兰芝的嫁妆中看出刘家家境的殷实富裕,“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建安时期,可能只有官宦之家才会有此好家境。还家十余日,县令就遣媒来;然后太守家有令郎君,既欲结大义。在讲究门第观念的建安时期,县令、太守家在兰芝被休还家的第一时间提亲,一是从侧面证实了兰芝的美貌善良,二来从中可以推断刘家门第不低。如果真的如兰芝所说“生小出野里”,我认为县令、太守家不太可能如此急迫提婚,太守家迎娶兰芝也不可能如此排场和隆重。

虽然焦母认为焦家门第高,“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境况不佳,仲卿任职庐江府小吏,兰芝嫁至焦家还要“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辛苦劳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大人嫌迟”的原因一是焦母的无理刁难,二是可能是小吏薪酬不高,家里开支仍需兰芝织布来帮补,“嫌迟”很有可能是“大人”对兰芝的工作不满。

综上所述,我不认为门阀观念是焦刘爱情悲剧的凶手。因此,我在教学时只锁定封建家长制为这场爱情悲剧的凶手。焦母是焦家的代表,刘兄是刘家的代表,两人联手把这对情投意合、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年轻人逼上死路。

备课时,我考虑到同学们对冷酷无情、专制霸道的焦母形象的理解比较容易掌握,但对刘兄的封建家长作风认识就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就把对刘兄的形象理解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来自于民间,经过文人创作和世代传诵,文言色彩不特别浓厚,文意浅显,阅读难度不高,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可以自主梳理文意,因此,我没有采用串讲的方法教学。朗读永远都是诗文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针对本课文人物对话较多的特点,在第三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来推动课堂的发展。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全班同学整体朗读第三部分;

2.全班同学借助课文注释自主梳理文意;

3.全班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兰芝的有关内容,男生读仲卿的有关内容,阿母和其他的内容男女生共读;

4.教师点评;

5.学生分角色自由朗读;

6.男生推荐一位女生,女生推荐一位男生,分角色表演读,女生代表读兰芝的有关内容,男生代表读仲卿的有关内容,阿母和其他的内容男女代表生共读;

7.教师点评;

8.全班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兰芝的有关内容,男生读仲卿的有关内容,阿母和其他的内容男女生共读。

9.学生质疑,提出阅读中难理解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10.小结。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既有文义的问题,又有主题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尽在我的教学设计之中,都已经做了充分的预设。这些预设的问题通过课堂的生成呈现,不显山露水,在春风无痕中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的最高艺术就是所有的预设都是课堂上生成的,所有的生成都是在预设之中的。这节课中我充分享受了生成和预设给我带来的教学快乐。在提问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1.阿兄得闻之,为什么“怅然心中烦”?2.兰芝为什么要“处分适兄意”?我很好地抓住这两个生成性的预设问题,和学生一起研读文本。

问题:1.阿兄得闻之,为什么“怅然心中烦”?

通过讨论,让同学理解了阿兄因为担心失去攀龙附凤,结亲权贵的良机而“怅然心中烦”,揭示了刘兄不顾妹妹的婚姻幸福,心中只有自己政治利益的自私自利的丑恶形象。

2.兰芝为什么要“处分适兄意”

反问学生:如果兰芝不“处分适兄意”还有其他出路吗?

学生回答如下:1.求助刘母;2.和仲卿远走高飞;3.做通兄长的思想工作;4.坚决不答应婚事;5.离家出走。

紧扣文本,得出以上五条出路条条不通的结论,让学生明白了兰芝只能“处分适兄意”,只能通过殉情来与封建家长制抗争的原因,从而理解了兰芝“处分适兄意”的根本原因不只是刘兄的“性行暴如雷”,而是刘兄的极端自私以及其极其冷酷的封建家长专制作风。这样,就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以焦母和刘兄为典型代表的封建家长制,为学生揭示了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

这节课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实现了深度阅读和深度学习,教学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是一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取得成功,我认为有如下三点原因:一是充分研读了文本;二是以文体定教法,开展分角色朗读;三是准确预设,巧妙生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