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认知和修行的本质区别

 凯哥好心情f6v8 2019-12-25

1、对象不同

科学认知的对象是「被认知」的客体

修行的对象是「能认知」的「心」本身

2、目的不同

科学认知的本质目的是扩展自己掌控外物(认知对象)的能力,也就是扩展让外物(认知对象)为己所用的能力

修行的本质目的是增强“认知主体/心”「适应」外物的能力,释迦摩尼可以托钵乞食,在前世连肉体被消灭都不当回事,因此修行对外在环境或外在条件的要求是很低的。

3、标准不同

科学认知成功的标准是增强了自己掌握和役使外物的能力

修行成功的标准是增强了自身掌握和役使自己的“妄心”的能力,是“克己”的能力

4、极限不同

科学认知没有极限,没有终点,因为认知总会有条件有边界

修行会有极限,佛教徒修行的极限就是“佛果”

5、方法不同

科学认知是纯理性的活动

修行也需要科学认知的参与,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感性的手段和方法(比如修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的方法)

6、前提不同

科学认知建立在“概念”和“逻辑”的基础上。“概念”的本质是“分别”,“逻辑”的本质是“关系”。

而修行理论的基础是“无分别”,“万物一体”

7、心态不同

科学的认知只要求心平气和即可

而修行对心态有更高的要求,不光是心平气和,有时会要求心进入到禅定状态去观察

8、目标不同

科学认知的目标是通过不断的建立和修正概念和理论去对外物认知的更深入更透彻

修行的目标是消除概念,消除关系,消除对错,消除“妄想、分别、执着”。

9、可证伪性

科学认知具有可证伪性

修行不具有可证伪性,也不需要证伪。在成就者的“认知”里“万物一体”,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之后,物和物从某种意义上没有了“区别”,也就没有理性思维所确立的“关系”,没有了“关系”以后也就没有了理性思维所认为的“对错”,没有了对错以后也就不存在科学认知所要求的“可证伪”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