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吃”掉骨头的病,可能就潜伏在你的身边!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19-12-26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我们总愿意相信,热爱生活的人,最终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然而命运的起伏和无常,却往往很难事随人愿,也并不会因为人到老年就因此而减缓。

真实的世界没有穿越也无法重启,生命只有一次,当绝望来临,你是否有勇气继续活出精彩?下面这条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们在命运的风暴中经历考验,对生活的热爱却丝毫未减,打开视频,感受正能量——  

更多精彩故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视频中四个故事的主人公面对的恶魔,叫做“多发性骨髓瘤”,它是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于第二位,仅次于淋巴瘤,《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中提到:多发性骨髓瘤多见于中老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8岁,男性多于女性。[1]

多发性骨髓瘤有多“凶”?

“吃骨头的病”

 

许多媒体称多发性骨髓瘤的这种特点为会“吃骨头”。《多发性骨髓瘤首发症状分析58例》中描述,它会破坏骨质,导致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痛、骨头起大包及骨折;骨头里大量的钙进入血液,引发高钙血症,让人极度乏力及嗜睡。患者由于造血机能出现障碍,还会出现贫血;此外,肾功能也会受到损害[2]。

多发性骨髓瘤有多“猾”?

误诊率高的“伪装者”

多发性骨髓瘤在普通民众中知晓率很低,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也感到陌生,贫血、易骨折、泡沫尿……这些看似是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其实狡猾的“恶魔”恰恰容易隐藏在这些常见的症状下,它会“伪装”成很多疾病。

人民网曾发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病人发生脊柱骨折,去医院打了骨水泥;过了一段时间再次骨折,又去打骨水泥;直到第三次骨折,骨科医生才发现不对劲,让他去血液科检查后才揪出了“真凶”,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教授曾表明:“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率达到50%以上。”[3]

“暴击”之下,科学面对

生命因此而不同

面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暴击”,视频中这四个家庭选择“报之以歌”,在抗癌的路上做了正确积极的示范——他们找到靠谱的医院、信任专业的医生,努力调整心态,积极配合诊疗,并选择了适合全病程的药物——进口来那度胺。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傅琤琤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指出,多发性骨髓瘤全程管理对恢复至关重要。

 

在傅教授的众多病例中,47岁的路先生正是得益于此,在移植前后分别以口服进口来那度胺进行诱导和维持,出院后,依照医生的嘱咐,重新过上了幸福又踏实的生活。

科学在进步,医学更加昌明,以免疫调节剂原研来那度胺为主的多发性骨髓瘤解决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全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健康中国2030》政策指导下,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机制也更加完善,通过“瑞丽新生这样的患者援助项目,越来越多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以用上普通家庭用得起的好药,像视频中的四个家庭以及路先生一样,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