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拉贝墓: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25万难民,被称为活菩萨

 昵称65450 2019-12-26

约翰·拉贝是一个德国商人,他在1908年受德国西门子公司聘请,在中国沈阳、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经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近代风雨飘摇的生死存亡之际,被列强帝国主义用船舰利炮打开了国门。许多外国资本趁机进入中国,大肆倾销并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市场。


西门子公司也是一个瞄准中国市场和资源的外国资本集团。当时拉贝担任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在中国租界许多地方拥有特权。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战火迅速蔓延到南京。拉贝被一些外国人推选为南京安全区的主席,和其他国际友人一同在安全区内设立了25个避难所,收容了近30万中国难民。其中,拉贝居住和办公的西门子住址也成为了一个避难所,收容了附近600多名难民。

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拉贝对中国人民遭遇的苦难有着深切的同情,秉着人道主义精神奋不顾身地阻止日军暴行,保护25万中国人免遭屠戮。被当时的南京人民称为“活菩萨”。

(拉贝和其他国际友人)

然而,当时的德国和日本已经形成了法西斯轴心国协议,一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拉贝身为德国纳粹的一员,却因为人道主义对日本的侵华暴行十分不齿痛恶。他不仅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四处奔走收容难民,而且冒着危险在南京街头拍照、收集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交到德国驻日大使馆,希望通过交涉使得日军终止这样的暴行。可惜,这些努力并没有阻止日军的暴行,反而引起了日本轴心国的不满。为了掩盖自己的暴行,日军通过驻德领事馆,使得拉贝在1938年被一纸调令要求立即回国,回国后拉贝写信给希特勒,提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却没有被公开,反而被被秘密警察逮捕。

(《拉贝日记》剧照)

令人没想到的是,拉贝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在1931年开始抒写《拉贝日记》,记录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和见闻。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拉贝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日军暴行一一写到自己的日记中,里面记录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日军进行暴行的500多个惨案,并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1997年,《拉贝日记》公开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它真实地记录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成为控诉日军残暴罪行的有力证词,使日本再无力为南京大屠杀狡辩。

拉贝为中国人民所作出的人道主义援助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

在残酷的战争下,像拉贝这样为人道主义而奋不顾身的行为和贡献,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佩。在拉贝1950年去世后,下葬于柏林西郊的威廉纪念教堂墓园。1985年拉贝墓地租期到期,南京市政府为了感谢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义举,出资续租墓碑并重修墓碑。拉贝原墓碑于1997年被捐赠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墓碑由南京雕塑大师吴为山亲自设计,碑体由一半黑一半白的的花岗岩斜拼而成,其中黑白象征着生与死的概念。墓碑中间镶嵌着一个拉贝先生的青铜浮雕头像,墓碑基座上嵌以八袋南京特产的雨花石,上书中英文“感恩”以及“永远铭记拉贝先生的国际人道主义善举”。他的人道主义善举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的感激和纪念,“感恩”两个字是对他永恒的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