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往之路

 昵称14979747 2019-12-26

田国瑜

敖汉南山中丘北沙,整个山川大地在长达300多年的刀犁摧残下,彻底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到20世纪70年代末,敖汉的森林覆被率不足10%,据专家测定,南部山区每天游走的悬移质达2937万吨,相当于8.8万亩耕地,流走50厘米厚的表土,严重的土地大失血,让营养不良的山川羸弱的让人触目惊心。北部的科尔沁沙地由于无遮无挡而变得狂傲不羁。它越过老哈河,直逼敖汉的腹地,吞噬农田,压毁民房,撵走住户。使敖汉旗的百姓缺吃少穿缺柴,人民贫困,陷入了空前的生态危机。但是敖汉旗干部群众没有认输,而是通过实干向大自然宣战,从满目疮痍到全球生态500佳谱写了一曲生态建设壮歌,涌现出了一个个生态建设英雄!

主心骨孙家理

他快六十岁了,身体并不太好,从常务副旗长转为政协主席,官升一品本该颐养天年了。但当旗委书记找到他,要他主抓小流域治理大会战时,他二话没说答应下来。他守在山上与大家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铺炕。伙食主要是盐菜疙瘩加小米饭,连顿熟菜也吃不上。他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难干他就出现在哪里。人们觉得他无处不在,不时不在,看着大家,挖山植树时,多陡峭的坡都敢上,多险的路都敢走。有的干部半真半假地说:“我们不愿意跟孙家理下乡工作,太累了,谁挖的水平沟不合格,他就批评谁,谁累了他就帮着干一会。”

群众对孙家理无比佩服,富民村女共产党员许桂萍全家是非农业户口,本没有建设任务,但每次会战都积极参加,履行义务。沟岔林子村王志才老汉70多岁了身体有病,他说什么也让孙女扶着步行几华里去营造党员纪念林。盲人刘国成让侄女领着上山,用手摸着挖鱼鳞坑。老孙住在山上一干就是30多天,老伴有病住院,他赶回看看后又返回了工地。一次由于太过度劳累,鼻子流血不止。旗里派医生给他调整了血压后,他仍坚持留在了工地。他爱树如命,把自己和绿色事业仅仅连在一起,他说我不爱黄金爱绿色。果真一提起治山治水,植树造林,他的眼睛就亮,精神头就来了。他下乡看见一头驴,进了林子,他就停下车来,把驴拴在车尾后扯到乡政府,跟驴主人评理。碰见有羊糟蹋树苗,不由分说把羊抓到车上,吓唬羊倌说“赶紧拉走宰肉吃”。发现一个妇女的植苗桶没有泥浆,他一脚踢倒植苗桶说“糊弄人哪,回去下山取水去!”原来这位妇女竟是他本家的妹妹。

有老孙在干部心里就有底,再大的困难都不是困难了。他包扶的四德堂乡,仅有劳力3000人,3年间完成荒山荒沟流域综合治理面16.39万亩,借土造林8.5万亩,水平梯田2.8万亩,动用土石方800万方。有人计算一下,如果垒成1米宽2米长的石墙,可以从黑龙江的最北端,能一直到海南省最南端的天涯海角。

实干家李儒

敖润苏莫苏木是个牧业区,总面积62万亩,其中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40多万亩,每到刮风季节,滚滚黄沙掀起风暴,刮得人们睁不开眼,刮得畜群落荒而逃,牧民只得迁徙远走他乡。仅东荷叶勿苏一个村,一次搬走42户,全苏木有263户穿着衣不遮体,外出放牧,旗委及时派出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儒,带队指导治沙工作。李儒是老农业,他先是拉着干部参观考察,解放思想,然后制定规划,按规划会战,1988年春李儒和苏木领导,带领全苏木2000多名劳力,拿着铁锹拖着木犁,展开了围剿沙漠的攻坚战。他们奋战两个月,投工4.3万个,造林1.3万亩,人工种草3.65万亩,接着马不停蹄的种青储,种柠条插黄柳。从春到秋,营造杨树、柳树。锦鸡儿等灌木4.27万亩,雨季到来,他们又不失时机的飞播沙打旺、沙蒿、草苜蓿等优良牧草10万亩,经过两年艰苦努力,全苏木40万亩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有30万亩披上了绿装。

在治沙中,李儒因地制宜,采用因害设防,前拉后档的技术措施,并且亲自抓点带面,言传身教,就像一峰不知疲倦的骆驼,在沙海中来回奔波。造林种草飞播的时候,他更是早出晚归,睡不足觉,吃不好饭,身体累乏了就吃药顶着,一个造林月体重就减少了7公斤。十月秋收时节,李儒劳累晕倒在草场上,第二年夏,在治沙工地上李儒又累到了。他只好拖着病体,住着拐杖奔波在沙地上,人一天比一天消瘦下去,往日的笑声没了,背也驼了,走路也散步了。1990年,他病情非常严重,竟让人将苏木党委政府负责人叫到病床前,一再叮嘱治山与扶贫的工作。他病逝后,广大牧民悲痛不已,说他们失去了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擎旗人孔宪玉

三十几岁的年纪,组织上就任命孔宪玉为四德堂乡党委书记。他剑眉朗目,意志坚定,决心为百姓做点实事。四德堂乡30万亩土地,林草面积只有4.5万,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80%;8.2万亩耕地,有7.6万亩挂在山上,甩在沟底。直到80年代中期,人均持有粮还不到100公斤,摆在群众面前的困难诸多,人们只能望天长叹。

孔宪玉到任后,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带头踢了头三脚。首先治理了一万亩沙丘,沟岔子村的万亩草场沙化,在1990年,草库伦建设中他联系进行飞播。当时正值端午节,别人可以回家过节,孔宪玉却不肯离开半步。为了不让飞播草籽被风沙刮走,他发动了当地的群众和学生,用拖把把草籽搂进土里,十多天里,他自带干粮,盯着眯眼的风沙,始终奋战在第一线。由于飞播处理得力,当年就抓住了苗,秋天长出了一人多高的沙打旺。沙打旺開出的蓝色小花,把个万亩草原打扮的万紫千红,当年就解决了大部分牲畜饲草和群众的烧柴问题。其次,铁腕治吏,他提出了干部不干让位,技术人员不干让职称的铁律,一次性新任命了24位村干部。第三,向盖子山进军,盖子山位于瓦房沟村东部,此山常年只有几丛花椒墩,其它寸草不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了许多鸡爪子沟。1991年春季会战打响后,乡党委政府领导,带领300多名群众,用钢钎铁镐凿成了一个个水平坑,当年攻下了3009亩的土石工程,随之又在沟底、沟道口建设了条田台田。沟头垒砌了防护埂,并把杏、杨、松、沙棘等9个树种栽到了山上沟中。由于水土得以保持,各种杂草,也在这里安家落户,昔日的不毛之地,仅仅一年之后竟满山披绿。

王光地有个万家沟村,水土流失严重,党支书林泽民带领300名村民苦干三春两秋,完成治理面积1.5万亩,浩大的工程与赢弱的劳动力相比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极度缺水的万家沟竟涌出了清泉,人们纪念性地改名为万泉沟。现在万泉沟群峰连绵,油松翠绿,沟内杨柳遮天蔽日,菊花盛开,变成了一条翡翠沟,狍子、黄羊、野鸡安家落户,山杏、蘑菇、远志每户收入近万元。人们都说,我们这里之所以变成了绿色银行,是孔宪玉书记率先带领我们扛起了治理荒山荒沟的旗帜。也许孔宪玉就是受累的命,组织上把他派到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克力代乡任党委书记。他到任后,走山爬坡,带领群众完成克力代上沟脑两大流域100多个山头,32个山岭,22个小流域,共1.6万亩的山体治理工作,共动土石方72.6万方,依山就势完成了水平沟、鱼鳞坑条田梯田等几大工程类型,其中仅治坊即筑了3000道,5米宽山间作业路12公里。

老愚公江云汉

“房靠山,洪靠道,门前是条干河套。天降二指雨,河起一丈洪。老天发火气,经常下冰雹,地不打粮秸秆少,人口无粮畜缺草,年午夜里没柴烧。”这形象的顺口溜是对当时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的真实写照。年轻的队长江云汉想到如此下去不是办法,必须另谋出路,于是提出了先治山后治河,山上挖鱼鳞坑栽松树,河沟砸塘坝,河滩栽杨柳,绿化荒山,保持小气候的方案。

他说干就干,带领社员先从四棱子山开始。四棱子山原来山上都长着树,人们不断开荒树被砍光了。1956年出生的江云汉年轻力壮,真是拼了命了,脚上穿的鞋被铁锹磨出了大窟窿,手掌上铜钱厚的茧子。干燥的春风吹裂了嘴唇,刮到脸上扒了一层皮。那时候,栽树还没有什么经验可循,松树能栽活吗,是种松籽,还是栽松苗,江云汉到大黑上林场请教,技术人员告诉他:“松树能栽活,种也可以”技术员被他绿化家乡的精神所感动,给了他松苗,松树籽。回来后,他组织人在山顶上种上了松籽,在山坡栽下了松苗。一年又一年,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地绿化,一干就是八年,到现在,四棱子山松树有水桶粗了。现在,江云汉年龄大了,但他护林不忘造林。他房后草帽子山有200多亩难治理的砂石坡,他便带领两个儿子,每到雨天歇工时就去山上挖坑植树,连续干了两年多,将200多亩山坡都植上了树,现在这个村子森林覆盖率达67%,一跃变成了塞外的九寨沟。

如今,敖汉的贫穷不見了,大地锦绣,硕果累累。绿色,记录着无数拓荒者和奋斗者的足迹。虽然有的人已经故去,有的人垂垂老矣,但他们的事迹让人想到了今天蜂飞蝶舞的景色,看到了松柏挺拔的山川。是他们用血用汉为敖汉铺就了一条绿色的向往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