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衡:从仰望星空的孩子到中国“科圣”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二京赋》文采瑰丽,规模宏大,他撰写的《思玄赋》、《南都赋》、《归田赋》、《四愁诗》等诗赋,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张衡更是一个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他的名字早已和他的浑天仪、地动仪一起载入了世界科技史册。

公元78年,张衡出生在南阳郡西部一个小村庄里,他的祖辈都是农民。张衡从小聪颖好学,在四、五岁时就喜欢仰望星空,数着满天灿烂的星斗,常常痴迷到一望就是几个时辰。在仰望星空的时候,张衡还特别喜欢问一些“为什么”,如: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会发光?为什么有的星星亮,有的星星暗?为什么有时月亮像圆圆的铜镜,有时却像一把梳子?当然,在当时没有人能回答出这些问题。

张衡在10岁那年看到一本叫《鹗(è)冠子》的书,他被书中按北斗星定季节的四句话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在仰望星空时又注意观察北斗星的变化。日积月累,发现北斗星在围绕着一个中心转,一年转一圈,他自言自语地说:“啊,我终于明白了‘北斗星移’是怎么一回事了!”

张衡17岁时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决定离家远游。一路上,他寻访古迹,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并把所见所闻与书本上的知识加以对照,提高了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洛阳,他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在一起研究数学、天文、历法等。“有志者,事竞成”,张衡在37岁时当上了太史令,主管国家的天文历法,从此他更有机会和条件专门研究天象了。经过精心研读大量的天文资料,进行无数次科学实验,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张衡终于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文的仪器——浑天仪。有了观察天体的仪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张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月亮本身并不能发光,它的光是对太阳光的反射;月亮的圆与缺,是由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引起的。

从此,张衡在天文学和星象体系方面的聪明才智如喷发的涌泉一发不可收拾:候风仪、指南针、记里程鼓车、会飞的木雕等等,一个个科学发明成果相继推出,并在公元132年研制出了地动仪。在多次的测试中,地动仪都准确地预报了一些地震信息。就连相距一千多里以外的陕西发生的地震,都被地动仪预先测出来了。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观测地震的仪器,它比欧洲创造类似的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郭沫若曾经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张衡这位从小就对科学事物充满好奇,从小就喜欢仰望星空、痴迷数星星的孩子,终于发展成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并为天文、星象学以及文学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誉为“科圣”,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