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故事:大林寺桃花几时开?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大林寺桃花几时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今译]

     人间四月,百花都已凋谢,

     山中庙宇,桃花方才盛开。

     常常遗憾,不知春归何处,

     原来不知,转至此山中来。

[赏析]

    公元817年(唐元和十二年)农历4月9日,白居易偕17位友人游庐山大林寺,在寺中住了一晚。他留心到,在平地已经凋谢的桃花,在这里却正开得繁茂。他说:“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别造一世界者。”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绝。

前两句中的“尽”和“始”对比了平地和山中桃花先后开放的景色,接着表现了惜春的心情和破解了此谜的惊喜。语言朴实,用词精准,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诗人的观察是正确的。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平原与山地因为海拔高度不同,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具体说来,从山麓向上,气温逐渐降低。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所以山上就会出现这种夏令春景的奇观。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著名科学家竺可祯先生在《物候学》一书中,都引用了这首诗来说明这个物候学的规律。

从此,大林寺名声远扬,迁客骚人往往不辞辛劳,专程来大林寺观赏桃花,更有人将这首诗写在寺院墙壁上,诗人赏花处被称作“白司马花径”。1923年,世界佛学联合会曾在此召开。抗日战争中,日寇焚毁了庐山很多名寺,唯独保留了这座大林寺。共和国初,大林寺虽已残破,但屋舍仍存,直到庐山1961年开挖如琴湖,千年古刹大林寺才融进了这座人工湖,从此消失了。但人们在人工湖西南,开辟了一座花径公园,以纪念诗人白居易,也算是为大林寺留下了一点遗迹。(作者:王昌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