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禧念礼记:礼中三味

 珠宝手艺人 2019-12-26

元旦即将到来,又到了送礼的季节,中国拥有着历史最悠久的礼文化,“礼”原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一种仪态,《说文解字》就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而敬神是不能光靠嘴说的,你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吧,所以礼要物化,礼“品”也就随着而生。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神收了礼自然有些事就睁只眼闭一只眼,“谁干缺德事啊?我要天谴于他,等等...哦。他啊!他...他就放一马吧,谁让他的名字在礼品薄上排前列呢。”


当然上边乃玩笑之语,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的中国,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仁、仪、礼、智、信",其中"礼"与“孝”并列成为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因此,送礼也就成了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客观的说,送礼受时间、环境、风俗习惯的制约;主观上讲,送礼因对象、因目的而不同。所以,赠送礼品也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礼品中的三味真境。

一.施礼 礼求有来回


开头提到了礼品的发明是用来敬神的,那是真下本啊,活羊活牛活人,不管老天喜不喜欢,反正是啥珍贵就献祭啥,读者要知道,在封建社会以前,农畜是非常宝贵的财产,甚至在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宋朝,私自宰牛还触犯刑法。

而人就更不用说了,人命关天、以人为本、人定胜天、被献祭啦。总结以上不难看出,古代人对神的崇拜是十分虔诚的,当然这股虔诚是源于对生存的渴望。


如果把生存两字换成前程或者是利益,而把神换成领导和上级,礼中的第一味也就出现了,这一味最无趣,但在礼品中的比重却不小,首先领导比神靠谱,因为领导的脾气相对更好琢磨,领导有爱好,可以让你投其所好,领导有妻女,正山门不好敲,可以走走“后门”。

而且,大部分“负责任”的领导收了礼也会办事,有一句戏言不是那样说的吗。

“抓进去的是那些都是收了礼却不办事的。”

所以这样的施礼,重点在一个施字上,重在弯下的腰与期待中的回报,但是这样的礼变了味,更像是买卖,就算它再源远流长,也不过是传统文化里的糟粕。

二.行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以前的书香门第,子女在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父母请安,到了晚上睡觉前也要请安一次,改革开放以来,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原因,这些问安也消失了,但是三节两寿还是坚持了下来。(三节乃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两寿为父母的生日)

大部分的子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这五天里都会大包小包的拎着礼品回到家里,阖家欢乐,其乐融融。在这里,礼品的价值就不那么重要了,它是一种习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人出现就好,人到比礼到显的更加重要。

以上就是礼品的第二味,礼物可以是非物质的。中国古代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说法,表示礼物的价值在于送礼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礼物本身的价值。礼物不需要太贵,只要表达了心意就可以了。

三.礼本心


最后一味有些违反人之常情,因为它常常会忽略送出礼品的人的感受,而送礼之人也不在乎你是否能收到他(她)的心意,他们只在乎你是否开心,能否因这份礼品而感到快乐和幸福。

第三味需要无私——与人本性相反的无私,这里拿父母来举例,因为只有他们的爱最接近无私,假设一对父母省吃俭用为女儿买了一架钢琴作为礼物,他们本身并没有多少音乐素养,但是却领会过音乐的美好,只希望孩子能有进一步的机会。

而女儿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这份礼物,因为钢琴的初期练习极为枯燥,不是人人都是贝多芬,撒尿、和泥、崩坑在孩子眼里都比弹钢琴要有趣的多。(钢琴学习的最佳时期是四岁左右。)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也就是说收到钢琴的女儿直到自己长大也有了儿女,或者到理解是音乐学习帮自己多开了一窍的时候,才会升起那么一点感恩之心。

到此时,女儿才真正理解这份礼品背后的意义。在这一味,送礼者送出的是对你的憧憬。

情太浓,反而不着笔墨,情太真,反而无形。

以上为禧念总结出来的礼中三味,我们奢望着能达到第三味的境界,并愿意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在这里,预祝大家元旦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