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浦笔记|许翠巷的回忆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写到许翠巷,就有一种情感、热血,在我的体内流淌、奔腾。情不自禁。

许翠巷,长不足百米,宽走不下,两辆三轮车。巷子虽短,却满溢我的情怀。

巷头到巷尾,巷道铺的是水泥路。巷子两侧大多数,是普通的民房。

每天下午,都会有一妇女在许翠巷,巷口头,打草牌饼。草牌饼一出锅,一阵风吹过,香气就在巷子里散发、蔓延。草牌饼的美味,让行人垂涎欲滴。

好些天,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着几个问题。许翠巷,有没有来历?许翠巷因何而得名?为什么叫许翠巷?

说真话,写许翠巷,我颇费了一番脑筋。曾经也走访了镇上的许多老人,可惜无人说的清。

一直到2018年2月4号,我有幸与《板浦春秋》作者姚祥麟、杨光玉杨馆长、汪宗遂汪厂长,一行四人参加了市民俗会议。会议结束后。在回板浦的途中,就这个问题,我特意请教了姚祥麟老师。姚老师的一席话,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

姚老师说:许翠巷的翠,应该是人文荟萃的萃。翠花的翠,纯属笔误。这条巷曾经出过一许姓的举人······故叫许萃巷!

许翠巷住户不多,大约二十家左右。许翠巷不住名人。巷内住着皮匠、鱼贩、工人、泥瓦匠······

这条巷有同学之情、同事之情、朋友之情,还有亲情。

先谈谈王皮匠。王皮匠,名字叫什么?长的什么样?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我只记得。王皮匠家在30几年前,就建起了两层小楼。王皮匠的大女儿王艳红是我同学。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同学。王艳红的名字起的真好听。王皮匠真会起名字。王艳红和她家的两层小楼一样,洋气、时尚,初三(2)班的好事同学,给她瞎诌了一个绰号“时髦女郎”。后来,隐约听同学说,王艳红嫁到了墟沟。从此,音信全无。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女同学。

再聊聊高二兵。高二兵我的朋友。父母离异。一直和奶奶、大哥在一起生活。从小就与大哥去大天池抬水吃。父亲又娶了一女子,在几十里外的灌云县城,安家落户。而前妻生的俩儿子,几乎不过问。

我和高二兵亲如兄弟。我常和孙亚军、徐兵、王洪军、安良,孙小勇······来许翠巷找高二兵玩。有时聊得投机,一夜不归。记得高二兵特别喜欢吃蒸鸡蛋、炒韭菜。

曾经有一段时间,年少不懂事,常惹祸。惹祸后,不敢归家,就躲在高二兵家避风头。等家里人把事情了断了,我才回家。

若干年后,高二兵走出了老家,走出了许翠巷,去了苏州。

前段时间,高二兵在微信圈,看到我写的一篇散文《老巷往事》。讲的是砖井巷发生的一个故事。砖井巷与许翠巷相隔很近,一箭之遥。

文章引起了,远在苏州高二兵的乡愁。高二兵在文章后深情留言:砖井巷把我的回忆勾起,我曾经的许翠巷!

说来真巧。我的舅奶家也住在这条巷子里。舅奶,在老家海州板浦一带,又称为外婆。外婆共生养了俩儿俩女。

大姨比母亲高一点,胖一点。许多年前,大姨因为家庭一些琐事与姨父吵架,一时想不开,上吊自尽。

大舅因病去世,二月个以后,舅妈也追随大舅而去。

小舅,智障。小舅的小名,小大富。现在提起小大富,深信小镇上的人,或许还能有人记得他。

小舅曾经在东大街化工厂工作。再后来,化工厂不幸倒闭了。倒闭时,小舅年龄已经大了,受到了政府特殊照顾,去了养老院。

当我写这一篇《许翠巷的回忆》文章时,小舅也驾鹤西去。

如今,兄弟姐妹四人,只剩下母亲一人。

记得,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去过几次外婆家。记忆中,外婆家的屋子里,总是放着一口黑色的大棺材。那时,胆小。看到棺材,感到害怕,心惊胆寒,就再也不敢上外婆家玩了。

在往后的岁月中,每一次,想起舅奶时,我自然地,就想起那口黑色的棺材。

舅爹早就不在,小时候,我压根就没有见过舅爹。也从来,没有听母亲说过舅爹一个字。60年代、70年代,老家小镇上,那时候还没有电灯。家家户户每天晚上,只能点一盏煤油灯。

外婆生前,是靠卖煤油灯生存。外婆老来不幸得了痴呆症,四处拾草。有时候,拾草拾到西山站。记得,曾经有几次,我把外婆拾的草,扛在肩上,一路搀扶外婆回家。到达外婆家,当我把草放下的时候。

外婆竟然傻笑着对我说:“谢谢,好心的大哥。”显然,外婆已经不认得我了。听了,外婆说的这句话,我的泪水,早已溢满心田。

不久,外婆谢世。大舅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老表。把祖屋卖了,信誓旦旦的要去新浦发展。也不知道我的老表现在发展得怎么样?混好了没有?

最后,再讲一讲汪小平。汪小平,纱厂同事。纱厂倒闭会,汪小平子承父业,做了鱼贩。同事的父亲,不知道为啥?被老家人背地称为“汪鳖嘴”。更不知道什么原因?纱厂的同事们都喜欢喊汪小平叫“汪小鳖”。我老表的祖屋,就卖给了我同事汪小平的父亲。

纱厂工作黄了,而我却经历了一番波折,由朋友王洪军的姐夫卞光强介绍,去了板浦实验中学食堂,做一名炊事员。板浦实验中学有一镜花缘阅览室,一有闲暇,我一个人便偷偷地,溜到镜花缘阅览室看书。这一种习惯,我坚持了几年。通过不懈的努力,看书开拓了视野。在短短的几年,我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

管理镜花缘阅览室的胡军老师,开了绿灯,特意给我办理了借书证。

我的事迹,感动、感染了高长青校长。高校长在给全校老师开会的时候,常常有意无意讲起我的故事,一个炊事员的文学梦。

副校长茆迎春每次到食堂就餐,一看到我时,便用力拍着我的肩膀,亲切地说:友国,在食堂做炊事员,真是大材小用,委屈你了······

荣辱不惊。我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茆校长,过奖!”

往事如风。自从,高二兵走出了这条巷子,走向了外面的世界。我基本上,很少走这条巷。除了采风,我才偶尔光临许翠巷。

进入许翠巷时,我感觉这条巷已经旧貌换新颜,巷子两侧都变成了清一色的小楼。

尽管现在的我,不再走这条巷子,但是我仍然在怀念这条巷的一些人、一些事,还有再也不能重来的那些青春岁月!

我实在忘不了许翠巷。我清晰地知道,无论如何我们都回不到那个遥远的过去。

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条巷以及同学、同事、朋友,外婆、大姨、大舅、舅妈、小舅、王皮匠······这些人的人影、容颜笑貌,时常在我的梦境里不停地晃悠、浮现。

睡梦中醒来。我想,该去许翠巷看一看了!

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怀念!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江苏省连云港板浦人。喜欢看书、写作。偶尔获奖。有文字入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