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熙《早春图》

 wsyqn 2019-12-26

郭熙,河阳人,故人称“郭河阳”,他是北宋山水三大家之外的另一大家。他少年时就有了求道的志向,喜欢那些有着吐纳功夫的神仙们的事迹,过着修身养性的方外之人的生活。 当时,他还有个爱好,就是画画,到了痴迷的程度,好在这个爱好和他的求道倒也并不矛盾。 他画画纯属自学,由临摹入手,渐入佳境。据说他曾为苏舜元临摹六幅李成的《骤雨图》,由此画艺上了一个台阶。随着画名日盛,那些公卿士大夫们多登门向他求画,这样,他的交往也就日益广泛起来。 神宗熙宁年间,被召入宫廷画院,最后升至翰林待诏直长。近二十年,他的画布满了宫廷的各个角落,又奉旨为三司省、相国寺、紫宸殿、御书院等处作了大量的壁画,可见皇帝对他的宠爱程度。 可等到哲宗继位,郭熙的好日子就算完了。哲宗对他的画冷眼相待,把挂在宫廷里的郭熙的画全摘下来,有的不小心还做了抹布。 不过皇帝的好恶并未影响他在社会上的声誉,到了晚年,他的画得到了当时许多著名文人的赞赏,像苏轼,黄庭坚都为他写过诗。

在画史上,虽然他不是李成、范宽那样的开宗立派者,但在把北宋山水推至巅峰的画家中,应该少不了他的名字 ,他以学李成起家,又不拘于李成一家,“兼收并览,广议博考”,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所自得,至摅发胸臆,”和李成比,他的画一般尺幅巨大,《图画见闻志》称其“巨幛高壁,多多益壮”。他画树多作蟹脚、鹰爪状,山石多用卷云皴、鬼面皴,有“石如云动”的效果; 用墨则长于渲染大自然那种变幻莫测的氛围,这种绘画上穷极造化之功的作为,是与他长期深入自然进行观察,进而达成与自然的默契分不开的:“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

郭熙的贡献不止绘画,还在于他留下了一本专门研究山水画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提出“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他还总结出著名的三远法-一高远、深远、平远,作为结构山水的法则,和西人的透视法有近似之处: 他也重视绘画的抒情品质,指出“更如前人言: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以此来厘定山水画内在的境界,对后世画家有巨大影响.

《早春图》是郭熙的名画.

古代中国画赏析之十九 郭熙《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

早春时节,大地回暖,万物苏醒。远方的阳光透露出春的消息,只是这时,花还没有开,树也没有绿,春天才刚刚探出个头。画家的感觉是十分敏锐的,他抓住了四季变化中这个十分微妙的时刻,以丰富的细节来描绘春天到来的瞬时感受。 在这春天的开始,春雪消融,河水解冻, 小船系于岸边,行人脱去了冬装,地气开始上升,笼罩着醒来的群山。 画家以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方式,将远近的山峦尽收于一幅画中,我们看到的是辽阔的图景,山峦以起伏勾连之势,构造了一个广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太阳的光线,涧水的激溅、 山岚的浮动、人的噪动、树的苏醒,万物都在应和着季节的节奏,从冬日的蛰伏,向着春日的阳光苏醒,生命的节奏和自然的节奏此呼彼应。

画家深入自然观察的结果,使他的敏感细入毫芒。 郭熙曾说:“春山淡冶而如笑。”这一个“笑”字,可以解释本画中所显示的从冬天过渡到春天的那一个节点。

黄庭坚云:“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这不就是一幅可以卧游的山水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