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地生活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海子曾说:“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的情人。”我想,正是因为对“远方”——精神生活的看重,才有了诗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充满诗意的感悟。

对于许多有信仰的人来说,财富的多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富庶。我在西藏看到过许多破衣敝屣的朝圣者,他们双眸里洋溢着的幸福与满足外人常常难以理解。其实在他们心中,精神的追求永远是最神圣的,是无论多少物质财富都难以相提并论的。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追求追寻精神的富足,摒弃了物质享受,最终获得了诗意的生活——


且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那是东坡先生的精神栖居地。如此良辰美景令苏轼心旷神怡,政治上的挫折和仕途的不顺被他遣散在山水之间,东坡先生更乐于安享这一份诗意。

且看,南山之麓,秋篱之下,雏菊绽放——那是陶渊明的精神归宿。他从不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苦,反而倾心于这一份纯朴的诗意,在田间种豆除草,在心里修篱种菊,收获了无与伦比的恬淡与闲适。

再看,洞庭湖心,月辉清华——那是刘禹锡的精神家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幽美可人,又妙趣横生。刘禹锡虽不是物质上的富裕者,但在精神生活里,他是充实的,快乐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潇洒生活、诗意人生,当羡煞旁人!

余秋雨有言:“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而我认为一个精神生活多姿多彩的人也必然会沉入社会的最底层,与大自然贴近,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世界的美,才能够诗意地生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深沉的禅意,他对生活的领悟是透彻的,他的精神世界是强大的,他说:“我们要努力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我们的存在。”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以花的姿态诗意地生活下去。


时下,不乏为物质财富而疲于奔命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被物欲所掌控,深陷在金钱的泥淖里,无法自拔。倘若他们能够换一种活法,重精神,轻物质,他们也必定能在生活中觅得属于自己人生的诗意,而后淡然愉悦地享受精神生活的快乐。

弘一大师曾经描绘过的“物华春满,天心月圆”的意境显得格外静谧美好,带给我们精神上永久的欢悦;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飘逸、率性的诗意,同样让我屏息凝神……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或许也能得到片刻的快乐,可是在精神的天地里,我们却能寻找到永恒的欢悦。

——这,或许就是精神与物质所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