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知识】山水情,爱国心 ——岳飞《池州翠微亭》赏析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原诗]

  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注释]

 池州,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经年:常年。

 特:有解作象声词马蹄声的,也有作“特意”、“特地”解的。

 ⑤寻芳:游春看花。

 这句诗是说,在马蹄声的催促里,我踏着月色归去了。

[赏析]

前人评诗:“寻芳得得马蹄声,二十八字足古今。”这“二十八字”指的就是上面这首诗。

岳飞自十九岁从军至三十九岁被奸相秦桧陷害身亡,为了抵抗金兵南下,保卫南宋的半壁河山,进而收复中原,长期转战在今两湖、浙、赣、苏、皖一带,正是“经年尘土满征衣”,难得有闲暇去探幽访胜。这次,岳飞于池州齐山阳春岭安营扎寨,偶得空隙,也就“特特寻芳上翠微”了。“特特”一词既模拟了马蹄声,更强调了戎马倥偬,登临难得;又把战士的戎马生涯与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在深处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岳飞登临翠微亭,纵目乾坤,俯仰六合,情不自禁,发而为诗的飒爽英姿;听见他那“还我河山”的豪放呐喊。

三、四两句为全诗的中心,它展示了岳飞面对祖国壮丽河山而流连忘返的赤子心境。正因为祖国的好山好水怎么看都还是看不足、看不够,直看到日落月出,马蹄声声在“催”了,方才趁月色归去,活脱脱地写出了岳飞马背赋诗的豪放和对祖国山河的眷恋。

绍兴四年和十一年,岳飞两次击败金兵大规模的进攻,金兵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暗中勾结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和(谈)可成”。秦桧于是撺掇高宗罢兵求和。高宗此时也怕岳飞再打下去,直捣黄龙府,把徽、钦二宗救了回来,威胁到自己的帝位。于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127)宋高宗亲自下旨,将岳飞以毒酒赐死。一代民族英雄和他的这首诗,也就成了我们民族永恒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