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满城”制度入手,看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顺利进行的原因

 七侠荡寇志 2019-12-26

当苍穹塌陷的时候,当众星飘落的时候,当海洋混合的时候,当坟墓被撅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前前后后所做的一切事情。

———《古兰经》

《古兰经》中的这段话所讲述的是“末日审判”的场景,但是,如果只从字面意思理解,这句话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既人不可能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任何治理特定情况下问题的“良药”,在问题改变时,都可能变成致命的“毒药”。

清代“满城”制度

1861年,太平军围攻杭州,城中八旗兵奋力抵抗,兵力不足时,杭州“满城”的平民甚至妇孺也参与战斗,战斗持续70余天,战况惨烈,但终因实力相差悬殊,太平军最终入城,“满城”中八旗子弟或战死或自焚,阵亡9000余人,仅有46人幸存。

这一仗,不论战术水平和作战能力,至少在士气和战斗意识上,杭州“满城”中的八旗兵与之前只会欺压百姓,不会上阵打仗的八旗子弟有着天壤之别。

从“满城”制度入手,看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顺利进行的原因

杭州“满城”中的八旗子弟们为什么突然之间“悍不畏死”了呢?这可不是因为他们体内努尔哈赤的血液复活了,而是由于当时的太平军攻克一城,必对“满城”进行屠杀(满城是满族人特定居住区,并不是全城的意思),所以当时杭州满城中的八旗子弟所面临的局面是不抵抗必死无疑,抵抗尚有一线生机。

“满城”的建立起于清初,当时,南明政权尚在,各地反清势力众多,为了镇压各地的反清起义,维护地方稳定,清朝统治者除了以绿营兵分驻各省外,还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八旗军驻防地,“无事则拱卫控制,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有事则敌忾同仇,收干城腹心之用”。而在当时“满汉分畛”原则的指导下,驻防地往往征用旧城局部或新建城池安置驻防的八旗官兵及其亲眷集中居住,于是在各驻防地就形成了新的特殊的城市,这就是“满城”。

从“满城”制度入手,看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顺利进行的原因

'满城'主要设立在大城市,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大城市,保证其政权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满城的纯粹性,满清统治者设立了一些奇葩的规定,比如:满城中人无事不得离开满城20里,比如城中妇女不得从事汉人妇女多从事的手工业,而是由朝廷提供一份收入。

这些制度看似奇葩,但如果把这些制度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你就会发现其合理性。满清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而如何克服民族问题,完成以少数族群对多数族群的统治,是每个少数民族政权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好在满清统治者能在历史中找到些许线索。

少数民族的统治难题

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对于人数较多的汉族进行统治时历来面临一个统治难题,如何在自己本民族与汉族间进行平衡。

这个问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涌现出了多个解决方案。

后赵的民族隔离政策

后赵由羯族人建立,开国皇帝石勒是奴隶出身,就出身而言,比朱元璋还低,这样的出身也注定了其做事的简单粗暴,后赵实行胡汉分治政策,大体上就是羯族人当兵,汉人种地,所有少数民族政权因为人数较少,而战斗力较强,几乎都让自己本民族当兵,汉族从事生产,石勒统治时期,他还会给一些汉人做官的机会,羯族与汉族间虽然实际上市存在民族不平等甚至民族压迫的,但由于石勒的统治水平尚可,这种民族隔离政策尚能维持下去,但是,石勒死后,继承其皇位的侄子石虎就开死花样作死,大兴土木,令汉族人从事繁重的徭役,最终结局大家都很熟悉,汉人中出了一个冉闵,冉闵夺得兵权后开始报复,羯族人被杀光。

从“满城”制度入手,看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顺利进行的原因

在冷兵器时代人数明显少的一方单纯以武力压迫的方式所进行的统治是注定无法长久的。

北魏的过于激进的汉化

北魏是由拓跋鲜卑所建立的王朝,在前秦苻坚死后,几乎统一北方,统一北方后,北魏就开始缓慢的汉化改革,这些改革在孝文帝拓跋宏时期达到一个高潮,他规定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这些改革除了在开始遭到一些保守势力的阻挠外,进行比较顺利,因为已经在农耕环境下生活多年的鲜卑人对于更加舒适的汉人生活方式是有一种天然的接受倾向的。短短十几年,很多鲜卑贵族的生活方式就已经与汉族人无异了,但是,这些汉化鲜卑人过上的舒适生活很快就引起了在边关依旧保持鲜卑人生活方式的鲜卑军人的不满,这些不满直接导致鲜卑军人发起的“六镇兵变”,而后执掌兵权的尔朱荣更是直接杀光2000余名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的汉人,这种过分激进的汉化也并非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宇文泰的尝试——以利益绑定双方

北魏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的北齐和北周),北魏刚刚分裂时,西魏的宇文泰实力较弱,他不得不充分利用汉人去对抗比他强大的东魏,为了扩充兵源,宇文泰实行了府兵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制度为后来的大唐盛世打下基础。府兵制既一些农民平时为农,一旦开战,则自备武器装备从军打仗,而这些半军半农者平时或不用交税,或交税很少。

而对于汉人的世家大族,宇文泰则采用才朝廷上给予官职和家族联姻的方式去争取和拉拢,“关陇集团”应运而生。

以官职给汉人贵族利益,又以联姻绑定和巩固这种利益关系,而后以府兵制将平民对于土地的诉求与国家利益绑定在一起,凭借这种利益绑定,宇文泰基本解决了民族问题,北周的实力日盛,最终战胜原本比自己强大的北齐。

从“满城”制度入手,看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顺利进行的原因

宇文泰这种利益绑定政策固然十分聪明,也是当时最好的方式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但其问题也是存在的,当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与人数众多的汉族在汉文化发祥地的中原大地上一同生活时,少数民族原本文化很容易被汉文化所同化,北周政权的最终结局也是让位于汉人杨坚所建立的隋朝,而在之后的隋唐时代,虽然鲜卑贵族通过关陇集团依旧能够获得不错的地位,但是,鲜卑文化保留下了多少呢?

蒙古人的选择,纳入自己的贸易版图

1279年,在大汗忽必烈所率领的蒙古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南宋政权灭亡,而这也是首次少数民族夺取全国政权。对南宋的征服完成也几乎标志着由成吉思汗时代开始的征服世界的进程基本结束。

同样的问题又摆在了忽必烈的面前,但忽必烈所面临的选择又有所不同,因为其统治范围远不止汉人地区,正因为蒙古人手上的资源更多,他们没有像宇文泰那样积极的汉人与蒙古人绑定,而是将汉人纳入其贸易版图的一部分。

从“满城”制度入手,看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顺利进行的原因

原南宋地区的汉人有着很高的生产了,而被征服的阿拉伯人为主的色目人又善于经营,于是,一个几乎跨越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版图形成了,蒙古人只需要收税(农业税和商业税)和接受供奉就可以了。

但是,这种平衡注定脆弱不堪,因为蒙古人是利用了汉人的生产能力和阿拉伯人的经营能力,但是其本身即不擅长生产也不擅长贸易,而好日子过久后,他们也注定会失去战斗的能力,因为统治者蒙古人与被统治者汉人没有多少利益绑定,这猴子那个统治的合法性就一直存在问题,蒙古人只能以强大的武力威慑在而战斗力一旦减弱,这种以武力建立的统治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只持续了98年就宣告覆灭也标志着蒙古人的这种拒绝融合而是单单将汉人作为一种生产工具的统治方式并不算成功。

而现在,满清统治者们入主中原,他们必须总结前人们的经验,吸取前人的教训,去创造出一种新的制度。

“满城”制度的优势与劣势

总结了前人经验的满清统治者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要与汉人建立交流与利益绑定,否则统治难以长久,但是,绝不能与汉人进行过度的绑定,否则,自己的文化将被严重同化。

有了前人经验,第一点不难做到,满清贵族们也与汉族贵族通婚,绑定彼此利益,继续坚持科举制度,给中下层汉族读书人以出路。

但是,即要完成统治,又要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立性,恐怕并不简单,“满城”制度的设定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汉分居,让满族人的生活方式保持相对独立,而在当时天下未定的时代背景下,满城还肩负着维持地方稳定的重要作用,一旦某些地区出现叛乱,各地满城中驻扎的八旗劲旅就能迅速调度前往平叛,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八旗保持着应有的战斗力。

从“满城”制度入手,看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顺利进行的原因

由于满清统治者与汉人的利益绑定比们蒙古人要深,而由于满城制度的作用,八旗兵的战斗力崩溃的速度也比蒙古人要慢,这就造成了满清的统治以蒙古人要长的多,但是,一座满城是不可能彻底阻止满人和汉人的交流的,而人的惰性更不是满城制度所能避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的文化传统还是会受到城外汉人的影响,而满城制度又剥夺了满人们的生活技能,满城逐渐成为了满人们的牢笼。

这其实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为满清统治的最坚定拥护者,满城居民,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反对势力务必干掉的对象,而满城又天然的让满人集中,满城沦为了反对势力的活靶子。

到了19世纪中页,满清八旗兵的战斗力已经严重崩溃,而他们偏偏遇上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迅速瓦解清廷的统治基础,太平军每下一城几乎都会屠戮满城,这使得清廷统治的中流砥柱满人在席卷半个中国的天平天国运动中接连遭遇浩劫,太平天国之后,南中国的满城几乎被毁灭殆尽,虽然后来又有新的满人补充也改变不了南中国变成了实际上的汉人统治的事实。

清廷后半个世纪的统治实际上是中央的满清贵族与地方(主要是东南各省)的汉人实力派共治的结果,这种共治能够持续下去的唯一原因就是各方利益一致,这就是慈禧太后以中央的名义向全世界宣战后,东南各省搞出一个“东南互保”的原因,对于东南各省的汉人权贵来说,承认你清廷统治的合法性,是因为这样做有利可图,要一起送死?还是您自己去吧。

从“满城”制度入手,看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顺利进行的原因

清朝后期,由于财政出现诸多问题,普通满人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清廷最后的统治根基被彻底动摇,辛亥革命时,革命党原本认为进攻满城势必会遭遇猛烈抵抗,但事实上,这种抵抗比想象中的小的多,广州满城甚至直接表示拥护革命,支持革命军推翻满清政府。

满城制度,这一清朝统治者根据环境需要制定的特殊政策在设立之初,确实能够起到稳定政权,维护统治,并保持满族文化的作用,但随着环境的改变,“满城”逐渐成为了控制满人的枷锁,囚禁满人的牢笼。

清朝是一个由满族人建立的王朝,但是,从满城制度上,我们不难看出:即使是满族人,在统治者眼中,也更多是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鲜活的“人”。

随着清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满城制度也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中国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社会。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标准来凭借一个社会是否进入了现代文明,这个标志最应该是:这个社会将人当做“人”,而不是当做工具和手段来看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