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流人才聘请一流人才,二流人才雇用三流人才

 佳翰123 2019-12-26

Google是举世公认的杰出企业,公司的发展一直备受瞩目。有一次,记者问Google的首席执行官施密特:“未来公司的成长瓶颈是什么?”施密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急需找到世界一流的人才。”

Google的首席执行官施密特

对Google来说,人才是公司真正的“核心财富。公司坚信:一流的人才聘请一流的人才,二流的人才雇用三流的人才。因此,当一个队伍雇用第一个二流人才的时候,就是它走下坡路的时候。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在Google,每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招聘。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公司需要招聘一名市场运营总监,通过几轮淘汰之后,A先生和B先生最终胜出了。考虑到公司不断扩张的现状,大部分面试官都认为A先生再合适不过了,可出人意料的是,负责招聘的副总裁选择了过往业绩表现明显较弱的B先生。

为何会这样呢?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人都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都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差,至少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是这样的。深究其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由内心深处那颗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的“玻璃心”造成的,他们嫉妒别人比自己优秀,害怕被超越甚至被取代。

从公司的发展角度出发,长此以往,高层管理者不闻不问,真的好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相信很快这家公司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湮没。那么,该如何避免跌入这种可怕的“窘境”呢?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假设Ⅰ代表公司的一流员工(优秀员工),Ⅱ代表公司的二流员工(普通员工),Ⅲ代表公司的三流员工(拖油瓶员工)。

对“玻璃心”say no!

在招聘时,那些缺乏安全感,揣着“玻璃心”的管理者,他们经常把自己作为招聘中的参照物,在招聘时通常会面临两难选择:是招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还是招一个稍差一点的人?

也许Ⅱ类招聘官认为,一些Ⅰ类人才表现得狂妄自大,容易招惹Ⅱ类。同时他们也无法保证这些优秀的Ⅰ类应聘者被录用后能够忠于组织。

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这些Ⅱ类招聘官缺乏良好的判断能力,无法识别出那些优秀的Ⅰ类人才。

无论理由多么充分,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如果对这一现状听之任之,不顾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我想结局是可悲的。正如“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所说:如果你总是雇用那些比你个头矮的人,你的公司就会变成一家侏儒公司;相反,如果你总是雇用那些比你个头大的人,你的公司就会变成一家巨人公司。

“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

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公司一样,没过多久,B先生以及副总裁都被炒鱿鱼了。因为B先生对新的推广手段知之甚少,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给公司创造利润,最终因无法胜任被解雇了。而这位副总裁则是把B先生的欠佳表现归咎于外部因素,以此来掩饰自己那颗缺乏安全感的“玻璃心”,最终也因为公司的市场地位一路下滑被炒鱿鱼了。

值得欣慰的是,这家公司的CEO由此认识到:用错人是摧毁一家公司最“有效”的方式。从此,他把人才战略列为了公司的“优先关注事项”。

只聘请一流人才?

也许你认为,Ⅰ类人才能够很好地认识到,聘请一流人才加入团队能够带来包括资源、人脉在内的很多外在的好处。但事实上,Ⅰ类人才更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关注自我成长。他们深知,由一流人才组成的公司更能够给他们的自身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也正是激励他们为其他优秀人才打开大门的核心原因。

当然,任何一家公司不可能只由Ⅰ类员工组成。拉普拉斯-高斯曲线(正态曲线)告诉我们,在大多数组织里,Ⅱ类员工是大多数。这里需要说明一点:Ⅰ、Ⅱ、Ⅲ类员工都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并非所有的Ⅱ类员工都缺乏安全感,怀揣“玻璃心”,野心勃勃的Ⅰ类员工也可能充斥着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

Ⅰ、Ⅱ、Ⅲ类员工在公司中的数量分布

其实最理想的状态是在进取的Ⅰ类员工与稳固的Ⅱ类员工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每家公司都有必要创造一个人人都能达到理想工作状态的环境,让员工能够在职场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时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实现员工的自我提升。

如何跳出“窘境”?
虽然拉普拉斯-高斯曲线(正态曲线)告诉我们,大多数组织里,Ⅱ类员工是大多数。但就没有问题了吗?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做老板要有大器量,但螃蟹总是比照自己壳的大小打洞。”如果一个公司的大多数管理者都是Ⅱ类员工,那么其中多数人或许很难从情感上做好招募Ⅰ类员工的准备。在这样一个组织里,很容易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平庸员工日渐增多,氛围日渐变差,导致专业性降低,生产力下滑,一流人才倍感边缘化,随即选择离开。

稻盛和夫

如果一个公司在产出下滑、警铃大作时,才来探寻扭转方法,我想为时晚矣!那么到底如何才能避免这一“窘境”呢?

对此,我们有一些建议:

❖在公司内开展关于(无意识)偏见以及如何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的相关讨论。

❖综合考虑包括年龄、种族、性别、经验以及教育经历等各个因素组建面试团队,并要求面试团队所有成员都必须真实地表达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偏见、避免群体思维的出现。

❖明确工作要求,清晰界定岗位职责。

❖制定标准化招聘规则,强化应聘者文化匹配度的评估,这是对非结构化面试的有效补充。

❖如果一时无法匹配合适人才,继续找寻才是明智之举,切勿仓促了事,因为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所有公司的管理层或者所有HR都应当谨记这些准则。尽管摆脱“玻璃心”,丢弃不安全感绝非易事,但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需要具备李·艾柯卡(曾担任福特汽车总裁、克莱斯勒汽车总裁)这样的气魄:“我雇用那些比我聪明的人,然后我为他们让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